发挥侨乡优势 主动融入湾区发展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发挥侨乡优势 主动融入湾区发展”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五邑大学。





张焜。





不久前,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成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实现重大进展。这一被称为“超级平台”的大学部将为地方新旧动能转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五邑大学要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学科上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成为珠西创新发展重要引擎。”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焜表示,在新起点上,五邑大学将进一步打造湾区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贡献。





3年投入4亿多元建设本科人才培养设施





“3金8银4铜!”5月底,五邑大学代表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刷新了学校参加该赛事的单次获奖纪录。





听到好消息,五邑大学副校长、智能制造学部部长李霆十分高兴。同时他也发现,奖项中有1金6银来自智能制造学部。





2016年初,五邑大学就着手整合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组建智能制造学部,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型人才。“学部将把资金、师资、实验室等资源更好地集中起来,凝聚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李霆介绍。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五邑大学坚持“以本为本”,近两年来组建“通识教育学院”,建设省内一流的“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全面实施“专业质量提升工程”,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五邑大学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打造优质的本科教育,建设湾区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培养基地。





统计显示,3年来五邑大学围绕本科人才培养项目投入4亿多元,到2020年这笔投入将达10亿元。大手笔投入成效明显,2015年以来,五邑大学师生获国际权威设计类“IDEA奖”“红点设计奖”等奖项共7项。2017年,五邑大学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居全省公办本科高校第一位。





优化学科引领产业发展





“去年底终于突破核心技术,我们研究出可穿戴可清洁的柔性应力传感器!”提起自己的最新成果,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副院长罗坚义依然兴奋,这一研究成果已申请17项专利。





以中欧技术合作为基础的“新型材料及元器件”学科是五邑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重点建设项目。面向珠三角光电产业和新能源材料产业需求,五邑大学协同多方构建新型材料及元器件协同中心,实施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





同时,五邑大学还重点打造为珠江西岸智能装备制造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的“智能制造”学科。2017年9月,五邑大学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后,双方在AR技术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AR技术未来可为机器人和机械手臂装上‘眼睛’和‘大脑’。”五邑大学特聘教授、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说。





目前,五邑大学已组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五邑大学再生医学大动物联合基地;与徳国KIT联合组建中德新材料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建江门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并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五邑大学正着力构建持续创新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力争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打好“侨”牌对接大湾区建设





今年9月,五邑大学与澳门管理学院等机构联合培养粤澳公共服务管理人才的项目即将启动,计划从新生中择优选拔培养。这一项目正是由澳门管理专业协会会长、江门乡亲崔世昌促成的。





江门与港澳的天然联系,为五邑大学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相关社团和乡亲的帮助下,五邑大学与港澳联合培养、联合研究等动作频频。例如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了共建“教育部粤港联合实验”协议,协同中山大学达成与香港城市大学等3所香港高校在江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意向,计划每年招收100名博士生。





张焜表示,在新一轮发展中,五邑大学要进一步突出“侨”特色,充分发挥侨乡的资源优势,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并做到“三结合”,即与江门产业发展要求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要求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的要求相结合,为江门、广东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访谈





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焜:





2022年力争获批博士点授予单位





走在五邑大学校园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焜指着工地兴奋地说:“不出两年,多个重要基建纷纷落成,学校将迎来‘加速跑’。”





去年11月,五邑大学增列为广东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今年又进入新一轮“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发展行列。26日,张焜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首度剖析学校下一步发展计划。





南方日报:从去年增列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到现在进入新一轮大发展行列,五邑大学哪些进步最为亮眼?





张焜:五邑大学以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契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创新发展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迈开了坚实快速的步伐。





本科人才培养始终是核心工作。经过我们的建设,今年9月新生一进校,就能进入通识教育学院获得全方位培养。也是从今年开始,学校将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并在2019年,投入使用全省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将大力服务珠西地区学生工业技术训练和创新创业。





人才引进上,去年以来引进160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改变了学校缺少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局面。同时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1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对接国际“最强大脑”,实现了国际化的重大突破。





南方日报:全职和柔性引进并举,引来的人才如何发挥作用?





张焜:五邑大学过去30多年的发展,在学科、专业、管理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构架,为现阶段加速跑提供有力支撑。我们瞄准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学科领域引进人才,搭建平台供他们放开手脚,安心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要形成区域性创新驱动引擎,我们借助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德国人工智能中心等强大外援,快速搭建5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重点组建的新型材料及元器件协同中心,最近传来好消息,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罗坚义实现了柔性应力传感器的核心技术突破,我们预计未来2年还将结出累累硕果。





南方日报:在此基础上,新一轮“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发展中,五邑大学有怎样的计划?





张焜:五邑大学在新一轮发展中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理工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稳居全省前列;第二步,到2022年,学校获得博士点授予单位,理工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第三步,到2025年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纺织材料等学科建设上位居全国高校前100位、地方院校前50位。





同时,在办学空间上也将进一步扩展。五邑大学在江门市政府支持下,计划未来5年在台山建设海洋工程学院,占地面积达1500亩,主动服务广东海洋经济发展。





数读邑大





2017年以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0余人,市级创新团队3个。其中包括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其他海外优秀博士40人。





2015年以来,产生4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省内非博士授予单位唯一产生省“杰青”的高校。





有省重点学科7个,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2017年申请专利较2016年增长451%,其中,发明专利增长256%;实用新型专利增长115%;外观设计专利增长951%;申请PCT国际专利12项。





近年来,共获省部级奖14项。





华侨文化研究基地荣获全省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综合考评第一名。





理工科专业(方向)占比65%,理工类学生占比70%,是省内非博士授权单位中唯一拥有推免资格的高校。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姚瑶马立敏通讯员林盛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