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入局,智能家居下半场迎来人与机器争夺战!
品途解读:
当下,谁最先凭借智能音箱产品展稳脚跟,谁就将在“物联网”上拥有绝对话语权。
BAT抢夺的正是这样的话语权。作者/柴佳音
编辑/尹天琦
在微软,曾有人这样问比尔·盖茨:“微软公司那么成功,您还有什么遗憾?”
盖茨想了想说,他的创业是从计算机开始的,让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但是,他一直的愿望是计算机有朝一日不仅是一个PC,而是一个能听、能看、能说的机器。
“可微软发展了那么多年,我始终还没有看到,有些遗憾。”盖茨遗憾的落脚点,在于家庭场景中的“智能”。
多年以后,虽然巨头争相入局智能家居,资本亦对其鼓吹火热,但当下,远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各类技术远不及当年iPhone问世时触摸屏技术那般成熟。这在业内,早已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
因此,与互联网时代相比,这条智能家居的F1赛车道,赛跑者需要更大的勇气去定义世界。
从实验室出发
微软出身的前百度少帅顾嘉唯便是这条赛车道上的一位玩家。
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的专访中,他把纷繁复杂的产品与技术概括为,“与‘Bot’(机器人)打交道。”
有趣的是,顾嘉唯创办物灵科技的初衷与前老板盖茨的“遗憾”不谋而合。“让每个电子终端变成Bot,让家庭中的每个终端都与人交互。” 顾嘉唯认为,所有消费电子都可以升级为有灵性的机器人产品,并将其定义成“AI消费品”。
“原来我是做高大上的技术,在微软研究院的很多工作的确在技术方向上走得很深,但却在行业市场综合环境成熟度把握方面有所缺失。”
从科研到创业,商业化投入的时机和决心都非常重要。这一点,中科院的陈孝良也同样看得透彻。
“所有创业者都有梦想,”陈孝良笑了笑,“可能比较俗套,但我们确实是想在年轻的末尾做一件让我们自豪、未来想起来不后悔的事情。”
2016年,当时正值人工智能浪潮的二落之尾、三起之初,顾嘉唯与陈孝良带领的创业团队在这行业方兴之际,嗅探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科研与创业,两条本来就南辕北辙的路径,走起来谈何容易。“做科研与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做科研是仰着头的,而创业要把脸贴在地上。但开心的是,凭借好的产品,我这个科研人又能昂首挺胸了。”
说到这,陈孝良的话语中有着藏也藏不住的骄傲。
走进家庭场景
时代浪潮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走出实验室,转身走入人工智能的真实场景。
因为,顾嘉唯和陈孝良等创业者想通了一件事:人工智能本不该只停留在一份份科研论文、一个个生僻词汇,其本质应在于感知、理解与决策在场景中的落地。
而他们共同选定的落地方向,就是盖茨瞄准的家庭场景。
顾嘉唯以Luka和Jibo两款机器人产品搭载“人机共生”的理想主义愿景,并践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他看来,Jibo这个圆头圆脑的社交机器人是一个好的方向。
Jibo
他要做的并非“大而全”,而是切入垂直场景,用灵性差异于那些冷冰冰的工具类智能终端。这样,在如今的市场中才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找到智能机器人真正的杀手锏。”
不同于一波又一波的烧钱大战或浮夸炫技,绘本阅读机器人Luka,就是顾嘉唯无需大动干戈却能打赢这场战争的筹码。
“这个长得像猫头鹰的Luka机器人,是有自己的IP的。它有独立的世界观和人格化形象。在很多文化背景里,猫头鹰都是一个拥有渊博知识的角色。”
顾嘉唯摸摸Luka的头,随即Luka眯起双眼,咯咯咯地笑起来了。他继续介绍道,“物灵科技希望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而完整的世界观, Luka的身份设定是来自物灵星系501号星球的宇宙故事搜集员,开着一搜特别酷的飞船,来到地球收集绘本。”
“让孩子从屏幕回归书本”,便是物灵创造Luka的初衷。
然而,兵家混战的当下,智能机器人要如何留住初心,才是真正的难题。
但是,在Gowild狗尾草创始人兼CEO邱楠看来,这仅仅取决于各家公司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定义。“如果是功能性产品,它的赛道会很窄;但如果是智能化产品,它所能达到的深度是超出想象的。”邱楠对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记者如是说道。
如今,大部分公司将智能机器人定义为功能性产品,机器人是在为某一项需求服务。“这有一项好处,那就是它们的应用场景会比较成熟。”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即在同一细分领域内,各家机器人的差异性很小,壁垒也比较弱,市场会立刻变为一片红海,引发“死伤无数”的厮杀。
“两年前,我们就预测到了这一点,并当时决定不去凑这个热闹。”邱楠说到。
“我们既然定义自己为‘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自然要在‘科技’上做出更多投入。”邱楠提到,Gowild狗尾草更多会把产品重心落在智能生活上。“因为,当产品要和智能生活相结合,其后端的AI引擎便会变得很重要。”他的语气温和却坚定。
因此,邱楠要做的,是走近用户的生活,进而真正“懂”他们,而不是简单地帮他们做些机械的事情。
这与顾嘉唯提出的“万物有灵”概念看似契合,实则相悖。
顾嘉唯提到,大众普遍认为 “万物有灵”意味着机器人与人一样,有情感、有同理心、有思考,这几乎等同于超级AI或通用AI。
但是,“我不是这样理解的。”顾嘉唯坚定地说道,“我们对AI行业的现状不会持这样盲目乐观的态度。”在他看来,今天AI的技术发展一定是要先解决垂类的行业问题,即收割低垂果实。
正如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在筛选炫酷的AI项目时最看重的一点,“(项目)有科技落地带来的商业价值吗?”
更像机器还是更像人?
几个月前,福州的陈女士在一家儿童用品商店给孩子买了一个早教机器人。令她惊喜的是,这款机器人让她的孩子爱不释手,孩子除了和它进行语音互动,让它讲故事、唱儿歌,还学着可以自行DIY编制机器人的舞蹈动作。
“现在早教课程价格不低,许多早教课程一节要200元左右,全套下来价格要2万元以上。”陈女士说,而早教机器人贵的不过几千元,便宜的只要800到900元,价格上更好接受,而且加载了早教课程,可以在家实现一部分早教功能。
火热的儿童经济,庞大的早教市场,正吸引着各路资本涌入儿童机器人赛道。各路资本对机器人市场入口的抢占,正在风起云涌。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看好在产品研发领域具备良好商业嗅觉、以产品经理导向、深入挖掘需求场景的企业,例如优必选、康力优蓝、未来伙伴等。”广发证券分析师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的采访中说道。
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儿童机器人在外形和硬件设计上都大同小异:圆胖的身体、一个屏幕、一个摄像头、一个安卓系统、高级一些的带有声音定位技术。
如此高的相似度影射出的是行业准入的门槛之低。那么,如此同质化的功能背后,机器人价格为什么会有几十倍的差距?
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就此采访了进化者机器人CTO林贺,其公司推出的机器人小胖售价高达18,888元,堪称业内最高价。
当被问及敏感的价格问题,林贺笑笑说,“机器人的含金量取决于它是更像机器还是更像人。”
“我认为关键在于互动性。当下,小胖的智力水平和三到四岁孩子差不多,它可自建家中地图,并根据语音指令避开障碍物、自由走动,在电量低于20%时,它还可以自动回到充电桩充电。此外,小胖可以通过用户的语音来判断其情绪状态,会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表达,哄小朋友开心。”
同时,林贺提到,内容质量也决定了儿童机器人的价值。“小胖目前的课程教材内容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体系,共有386套课件。课程中甚至包括情商课,这也让它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这便是邱楠反复强调的“人性”。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的采访中,他提到,“我们希望消费者可以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的机器人,把它当作真正的玩伴,看不到就会想念,也会担心它在家安不安全、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这大概和老母亲们的蛙儿子差不多吧。”
战火始从音箱起
在华强北步行街旁的多个数码市场内,那些曾经陈列在柜台上的“主力”智能音箱产品,被不少商家放到了靠后的陈列架上,落上尘埃。
“没办法,没牌子不好卖,卖出去也会找回来。”一家数码店的负责人说,“市场里热推的智能音箱,大多都是有品牌和知名度的。而不知名的‘便宜货’基本无人问津。”
智能音箱本该是一场只属于巨头的游戏。
十大智能音箱产品盘点(制表:品途商业评论)
但商界竞技的看点往往源于未知,在智能音箱的战场中,总有些逆天改命者,值得敬仰。
“你这个东西为什么卖这么贵?”
被拿来与马云倒贴十几亿砸出的“99元”天猫精灵作对比,大概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会遭遇的尴尬。
“我没有卖那么贵,研发和物料都是有成本的呀。”
阿拉的人工智能有限公司CEO黄海彦平静地解释道,创业企业不仅仅是没有资本卖得便宜,而是即便卖得便宜也没有品牌影响力让用户买单,这才是最头疼的事。
然而,随着众多巨头入局,毋庸置疑的是:智能语音是个特殊的时代,从第一开始就注定不凡。回顾过往,键盘时代最早只有当时的“小公司”IBM,功能手机时代亦只有循序发展中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
即便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苹果,最初也远远不算是个巨无霸,只能说是一个潮品牌。换句话讲,每个时代的萌发都是依靠小型创新企业做出技术或平台,经历了一片蓝海再到红海。唯独是智能语音时代,一开始就是重磅大咖,是生态级企业。
“创业公司和BAT的玩法一定是不一样的。我并没有想做高端,我们只是希望卖出合理的价格。”
然而,高端定位的挑战,总会有人欣然接下。
与天猫精灵等产品不同,Rokid从第一代产品诞生起,便瞄准了高端的定位。
“这样不仅是为了避免与小米等大厂商的竞争,更是为了追求卓越的品质。要知道,刚起步的公司,如果把售价定在1000元以下,是一定做不出好产品的。我们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控,把产品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
这样,“‘高品质’才能融入到Rokid的品牌基因中。”Rokid产品及技术VP向文杰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的专访中介绍道。
Rokid Alien
“所以你看,虽然价钱上没有优势,但我们的Alien(Rokid第一代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和Pebble(Rokid第二代智能音箱产品)卖得其实还不错。”他难掩自豪地笑着说。
向文杰相信,始终拿出好的产品,一方面能够教育消费者,为语音智能类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者认知;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竖立一个足够好的行业标杆。
“我们希望可以给暂时还很混乱的人工智能行业一些方向,给迷茫的创业者一些指引,这是造福世界的大好事。”
BAT的推力
众所周知,单纯以一个低利润的硬件设备来讲,音箱并不值得来做。BAT中的任何一家,一年卖出那么几百万台音箱,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稀缺入口却是无价的。
“智能音箱是个很有意思的产品。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架构是未来所有人工智能产品的核心。机器人也好,智能家居其他产品也罢,其实都是智能音箱的拓展。”陈孝良解释道。“比如给音箱加个屏,就成了智能电视;给它放到冰箱上,就是智能冰箱等等。所有看似炫酷的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内核是固定的,就是与人的交互。”
因此,智能音箱是语音交互真正落地的第一款产品。同时,它自带控制中心属性,必然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当下,谁最先凭借智能音箱产品展稳脚跟,谁就将在“物联网”上拥有绝对话语权。
BAT抢夺的正是这样的话语权。
而在BAT的“战乱”中,创业公司依旧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蓝驰创投执行董事曹巍在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的专访中提到,“整个市场一定需要整个行业和生态一起推动,这不是一家公司可以解决的问题。BAT自己做不了。”
而对于创业公司,选准赛道仍是关键。“大家之前都在谈论‘腾讯没有梦想’那篇文章。这些大的公司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它对自己能力半径的理解是越来越清晰的。它会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好,用不同的心态来去对待和扶植这些有机会新的创业细分领域。所以,我是不太担心BAT对创业公司的威胁。”
同时,若不踏入曹巍重点跟进的人工智能硬件市场,做“BAT背后的大佬”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陈孝良创办的声智科技即发力于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定位于和巨头一起合作,一起开拓人工智能市场,并不是赌公司的未来去和巨头竞争。”
陈孝良提到,大家竞争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化,互联网巨头的技术部门可能更关注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判断,而创业公司更关注于技术在市场的快速落地和量产。
这种差异化是决定未来技术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创业公司更注重用户体验,而非展示自己的新兴技术。
智能家居的下半场
“智能家居未来最理想的交互控制会是语音和视觉。”向文杰说道,“这样,智能家居不再需要搭载手机APP,因而解决了硬件不够智能以及使用者不会操作硬件的问题,降低了人们的学习成本。”
当下,智能家居应用程序搭载智能手机依旧是业内操作的核心模式,而其隐患也在不断显现。
一方面,如果手机成了智能家居的产业链上游,智能家居的发展将会受到手机产业的限制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潜力;另一方面,当下低头族已有很多,如果再把智能家居控制端嵌入手机,只会使家居成为手机的附属产品,有悖初衷。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会变得更加包容。“比如,Rokid已经在智能音箱产品中录入了老人和孩子的语言数据库,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讲普通话。”迎合了家庭场景,智能家居才能走得长远。
“最重要的是,智能家居产品会拥有更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向文杰看来,未来的智能家居会了解主人的生活习惯,并进行自动提醒、应答及信息推送。“就像QQ音乐一样,现在我们已经不太需要自己去下载音乐,几个月下来他们会充分熟悉我们的听歌习惯,并做出精准的定制。”
未来的智能家居也是如此。它知道你平日什么时间出门,早餐吃什么,几点该开好空调等你回家;知道你周末几点起床,什么时间看电视,什么时间可能要和它聊天,以及要聊点什么才能让你开心。
这样的变革听起来就让人血脉喷张。但是,正如苹果前高管提出的“复杂守恒定律”:对于一个产品,表面和用户的交互越简单,实际上它的内在系统越复杂。
“我们正在利用非常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去创造更多简单的语音交互场景。这是我们在做的。”向文杰如是说道。
但是,对于智能家居的未来,陈孝良却也有着一些担忧。“以后,一个屋子里有那么多的智能设备,那如何才能解决机器之间谁才是‘老大’的问题呢?一方面,如果我发出指令,可能与多个设备同时相关,那么哪个机器该主动或优先响应?”
他笑了笑,继续说道,“另一方面,如果设备间互发响应,比如冰箱要求洗衣机开始洗衣服,洗衣机又要求冰箱降低温度,那么谁说得算?万一冰箱‘不服管’、洗衣机‘不听话’,那人类的生活岂不是更糟糕?”,再发散一下思维,我们能不能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些机器之间的“共识”问题呢?”
这样有趣的未来,值得期待。
芯片之“殇”
在中兴事件中,为什么美国人可以轻易掐住我们的脖子?
“中国整个芯片产业都极度依赖于进口,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高达2600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932亿美元,集成电路早已超过石油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商品。2017年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半导体企业,没有一家是中国的。”海通证券姜超在长文中写道。
此般窘境下,多家独角兽企业以“自主研发AI芯片”为己任,打响中美贸易反击战。6月20日,寒武纪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后,其整体估值达到25亿美元。
然而,独角兽纷纷入局之时,云知声却被认定为“最不该做芯片的团队”。
“但是我们做了。”创始人兼CEO黄伟说,“因为我们在行业的最前沿,我们不是在研究室,我们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我们知道,这个技术如果要满足场景化需要的话,我们必须做什么。”
智能家居,是黄伟的首要发力点。他相信,当AIoT时代来临,人们上网将不再只通过手机或电脑,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空调,它们都将成为上网的“媒介”。
但是,最开始时,大多数用户并不理解“设备端”的含义。比如说,一个人和音箱进行自然的多人对话,以前一定是做不到的。因此,云知声便结合自己的能力,结合产品对场景的理解,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把它交付给客户。
“我怎么去唤醒这个设备?我可以把唤醒能力放在这个芯片里面。我怎么样实现人和设备的一个基本的语音识别能力?我可以把语音识别放在这个芯片里面去。”黄伟介绍道,“甚至包括一部分基本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我也可以放到芯片里面去。这样的话,我的这个芯片已经80%甚至90%完成了人机基本的功能。”
除此之外,云知声把终端交互做到了极致。他们开放代码,并把它提供给合作伙伴。
“我们专注于做云端芯。我们不可能每个端都自己做,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能力开放出来,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更多产业的需求。”
写在最后
追风的华强北“极客商人”、精明的深圳中小制造业主,都想在智能家居时代来临的时候抓取一波红利,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当他们用廉价解决方案造出了可以“赚快钱”的智能音箱后,却发现无法承担智能硬件“服务”之重。
据Canalys预测报告,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智能音箱销量将增长到5630万台。然而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前有谷歌Home Max出现宕机故障,竟让路由器背锅;后有亚马逊echo的Alexa突然唤醒大笑,令人毛骨悚然。
用户体验的打磨到底进行到哪一个阶段?在诸多科幻电影、小说、无限畅想的影响下,挑剔的消费者对于智能产品的高期怎样实现,价格、性能相较如何得到平衡?
我们尚且不得而知。
但是,在这个“朋友圈里没有朋友,生活空间没有生活”的时代,产品所谓的“智能”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希望在未来,一句“Hi”换来的不仅仅是全屋智能设备亮起的屏幕,还有在客厅自顾自玩耍的孩子的一次问候、亦或是一个拥抱。
品途聊天室
人人都在期待智能家居,
留言说说,
你期待的智能家居是什么样的?
【转载须知】
1.文章为品途商业评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标注原文作者。
如果您对此类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门文章。
精彩文章推荐
报名请戳【阅读原文】
- 可口可乐也入局,星巴克被逼急了……
- 连咖啡CEO张晓高:巨头入局是好事
- 拿下基金代销牌照,扎堆布局的BATJ中,百度能否突围?
- 8月大挑战 | Tabata 狂欢减脂计划
- 打造WeWork医生工作室的杏仁,入局中医馆后想要做什么?
- 警惕!这三大地狱级挑战,让BAT大佬都一声叹息
- 顶级battle!150城100万设计师,随设计大师再绘敦煌,与美学宗师
- 关注丨BATJ慌了!市值蒸发合计超2万亿元,相当于2.7个贵州茅台
- Bloomberg TV专访连咖啡CEO张晓高:星巴克入局是一个利好消息
- 未来已来,风口已至!中国下一个大趋势,谋局者纷纷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