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4道光给世界一些温暖
《用74道光给世界一些温暖》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用74道光给世界一些温暖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杨海琴
39岁的聋哑人俞中良总算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了。3个月前,他不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派出所还为他补办了身份证。
10岁左右和妈妈出去玩,他在汽车站被拐骗。多年来,他一边流浪,一边找妈妈。
他只记得,小时候家乡有密布的河道,水流清澈,有手划船,水稻一年收获两次。好心人告诉他,有可能是浙江。
朋友帮他找来一份浙江地图,不会写字的他,仿着地图上地名的样子,在手机上输入,屏幕上跳出类似的字,他进行对比和辨识,然后去翻这些地方的美食图片,看着眼熟的,就截屏保存下来……
带着这些琐碎的记忆,他一路搭车辗转到了杭州。好心人建议他找杭州《都市快报》帮忙,这家媒体有个“快找人”栏目。
3月12日,面对不会说话、不识字的俞中良,《都市快报》记者杨丽找到懂手语的美编高薇。刚下夜班的高薇通过手机视频,和俞中良聊了几个小时,才搞清楚他的身世。
杨丽联系了杭州天水派出所,为俞中良采集DNA,再与浙江省公安厅取得联系,进行信息对比、筛查。
聋哑人、不识字、没有身份证,俞忠良在杭州寸步难行。在征询他意见后,杨丽联系到杭州市救助站,以个人名义为俞中良担保,安排他住宿3天。
为了更精确地锁定俞中良的家乡,杨丽与高薇试图辨认他小时候吃过的小吃的样子。俞中良提到他小时候吃过的绿色的菱是没有角的,为了说明这种菱是生长在清水中的,俞中良比划了好多次也没表达清楚,突然他扭头看到墙角的饮水机,激动地走到饮水机旁指了指水桶,意思是:水很清。随后,杨丽找到嘉兴市公安局王静芳,证实这种菱是嘉兴特产。
“我们第一时间把寻人信息通过‘快找人’栏目的微信推送出去,然后联系公安部门转载微信稿,以扩大信息覆盖面。”杨丽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她还特地以普通观众的身份,给浙江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打热线电话,借助电视传播寻人信息。
3月16日,杨丽拿着俞中良记忆中家乡水稻、小吃的照片向省农科院有关专家请教,省农科院李春寿老师分析后,认为这种水稻出自嘉兴。调查范围再次指向嘉兴。
有热心读者在微信公众号下方留言:嘉兴新丰镇有一户人家的情况,跟俞中良的描述很像。家中有3个孩子,大姐和小弟弟是聋哑人,二姐健全,但最小的弟弟20多年前丢了……
这户人家的照片传来,俞中良的照片也传了过去。双方看了照片,都觉得不像。杨丽建议做DNA检测。
18日,DNA配对成功,就是这家人!
俞中良只是“快找人”栏目帮助的无数寻亲者中的普通一位。
杨丽在《都市快报》负责公安线采访多年。在采访中,她了解到浙江省有1000多名儿童被拐卖或失踪,其中有的刚出生几天,最大的也不超过10岁。
“如果我们有一个平台能让大家都关注到这个群体,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在寻找途中感受到一点温暖呢?”杨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报社编委金立鹏,于是有了“快找人”栏目。
“我们不仅要传播寻人的信息和无表情的数据,还要把每一个寻人背后有人情味的故事讲出来。我们要号召各个群体参加,让我们的栏目有贡献且有温度。”金立鹏说。
栏目上线,每天都能接到几十条寻人信息。杨丽和她的团队,在寻人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经验。
如果是在国外长大、被外国人收养的孩子,就沿着孤儿院、收养所这些线索去找当时的负责人;如果是老人、小孩走失,他们会让家属提供走失者最后的路段地点,然后联系当地派出所调取监控,根据画面情况联系民间救援队寻找,也会在媒体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同时也会做采集DNA的工作,并与省公安厅的有关数据库联系对比。
栏目组也在尝试利用快消品和社交软件发布寻亲信息,以求信息更快更广地传播。一位热心公益的民营企业老板,将“快找人”的寻亲信息印刷在杭州特产“萧山萝卜干”的包装上。后来有人特意联系“快找人”,说在抖音上看到了失踪儿童的信息。
栏目创办两年多以来,寻过失智老人,找过被拐儿童、帮助过海外寻亲,扮演过月老为有情人牵线搭桥。杨丽感慨自己“经历了很多种人生”。
2016年4月,雷奶奶去北京旅游,在故宫附近走丢,“快找人”栏目及时发布寻人信息并多方联系。3天后,找到雷奶奶。
2016年大年三十,一位老伯走失,杨丽立即帮忙联络找人。不幸的是,正月初六老伯的尸体被发现。闻讯后,杨丽哽咽流泪,深觉遗憾。
一位嘉兴的年轻人自杀身亡,没有任何征兆,也没留下什么信息。父母找到“快找人”求助,杨丽请来了二级心理师为他们做心理重建。
2017年8月,被瑞典夫妇收养13年的小凤孤身回国寻亲。
小凤不到2岁时被一对瑞典夫妇收养。养父母很早就告诉她“你是中国人,中文是你的母语”。
小凤九年级的暑假,养父母给她买了机票,收拾好行李,还为她报了一个上海的中文学习班,让她了解中国,便于寻亲。
“我在瑞典很开心,但我也想知道自己的故事。”小凤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当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服务员和我说汉语,我听不懂,而在瑞典的时候,我又会跟别人说我来自中国。”
小凤来到杭州,“快找人”工作人员陪她找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几经周折,虽然找到了当年在杭州的寄养妈妈,但仍没找到小凤的亲生父母。
回瑞典后,小凤还经常和杨丽微信联系,期待有一天能找到亲生父母。很多被外国夫妻收养的中国孩子找到“快找人”。这些孩子,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
杨丽说,“这些孩子千里迢迢来中国寻亲,更多的是寻找一种身份认同。”
对他们来说,寻亲,更是一次寻找自我的过程。寻亲,更像孩子要给自我一个答案。
在“快找人”帮助下,从外国来杭州寻亲的Kattie,和两对中国夫妻曾在西湖边一起漫步过。遗憾的是,经过DNA对比,这两对夫妻都不是她的亲生父母。离开中国时,Kattie告诉杨丽,想和亲生父母说“我原谅你们,我爱你们,我想谢谢你们赋予我生命”。
寻亲之路并不总是这样温情脉脉,也有一些杨丽无法直视的人性冷漠。
有些孩子,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找到亲生父母,但父母却不愿意认亲。杨丽了解到,这些被遗弃的孩子还有兄弟姐妹,这些兄弟姐妹担心他们回来分家产,所以不愿意认。
遇到这样的情况,杨丽只能无奈地告诉孩子,没有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不然孩子多伤心啊”。
杨丽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农村家庭,生了5个女孩全都送走了,仅仅是为了生育一个男孩,父母都已记不清孩子的出生日期。
“快找人”栏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工作量也越来越多。2016年,“快找人”队伍中增加了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家型志愿者,解决了许多专业问题。退休的刑侦专家崔国华,对“快找人”推荐过来的寻亲者,以成本价提供亲子鉴定,有时甚至免费鉴定。浙江省红十字会,还为鉴定机构提供了寻亲数据库。每次寻亲信息发出后,很多热心人也会积极提供线索。
“虽然不产生经济效益,但我们的内心很坚定,觉得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就是为了内心那一点点温暖的东西。”金立鹏说。
从2015年10月27日栏目创办至今,“快找人”已经帮74人圆了团圆梦。
一家团聚的俞中良专程坐火车赶到杭州,在两个姐姐和姐夫、表哥表嫂的陪同下,来感谢栏目组,一家人送上连夜做的方糕和粽子。在“快找人”的帮助下,俞中良还顺利地在一家杭州著名的烧饼店学习手艺,准备创业。生活,已经向他展示了爱和宽容。而“快找人”,还将继续为更多的人找寻回家的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他们需要你的陪伴
- 每天吃个它,胜吃10个苹果!降血脂,降血压,控血糖!全世界都爱
- 2018(首届)世界川菜大会 双流展馆让你看得垂涎三尺
- 世界上耐力最强的人类,53岁连跑80个小时,网友:这持久力服
- 三千女子共跳汉服舞 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民歌美妙 世界知道——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二十载唱出文化自
- 总结一些常见的运动问题!想提高运动体验的你,来开眼界吧
- 专注尿道修复技术 世界顶尖专家推荐上海六院Dr.Fu
- 世界上恐怖的减肥法,快来了解一下,它们真的有效吗?
- 人工智能进课堂 是什么引发了他们打开AI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