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实施180项工程任务 重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欢迎您来到傻大方资讯,本页内容是《三年实施180项工程任务 重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既然来了就转发一个再走呗。

正文开始:





华龙网6月20日17时05分讯(记者林楠)今(20)日,重庆出台《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从重庆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实施方案》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建、治、改、管”,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并按照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提出三年内实施4个方面25类共180项工程任务。





“建”: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实施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工程,针对“城市病”,突出大气、噪声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实施乡村绿色家园打造工程。我市一些农村地区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脏乱差”问题依然严重,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实施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力确保水环境安全,是重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眼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进“三水共治”,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治”:加快补齐环保设施“短板”





“这是我市污染方式攻坚的难点工作”,重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污染问题突出,与污染设施建设缺口大、欠账多有直接关系,我市要加力补上五个方面的环保设施短板”。





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改(扩)建8座、提标改造2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或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





实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展尾矿库和渣场污染整治。





实施道路交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主城片区新(扩)建道路铺设改性沥青路面,新增1.8公里道路声屏障、45万平方米道路降噪绿化带。





实施码头船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及改造的港口、码头配套建设岸电设施,基本实现长江干线上游以及重要支流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全覆盖。





实施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建设工程,围绕水、大气、土壤、生态、辐射等环保监管领域,建设生态环保监管大数据平台。





“管”:强化环境全过程管理





实施“四个结构”调整工程,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加快形成生态保护红线“一条线”、“一张图”、“一套管控体系”的核心体系。





实施产业环境准入控制工程。以“三线一单”为手段,划框子、定规则、查落实。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





实施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工程,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规模化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达到90%以上。





实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实施环保督察全覆盖工程,每两年对各区县集中督察一遍,全面压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担责、终身追责”。





实施环境违法零容忍工程,开展“利剑执法”“铁腕监察”“联动司法”“阳光监督”,加大对环境违法的查办和惩治力度。





实施环境刑事司法联动工程,深化“刑责治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施环保法治建设工程,坚持法治理念、法治方式,加快修订或制订《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地方法律法规。





“改”:深化环境监管制度改革





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改革工程,完成覆盖国家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内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工程,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红黑名单”,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实施环境监测制度深化工程,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严厉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实施污染源普查制度健全工程,掌握各类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





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建设工程,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积极发展第三方审核评价,探索建立第三方环境风险损害评估。





实施环保投融资机制优化工程,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以企业和业主资金投入为主,创新重庆环保基金运作模式,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实施多元化补偿机制完善工程,对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且流经2个区县以上的19条次级河流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程,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改革,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