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味,吃得惯
《家乡味,吃得惯》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两岸亲人同举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庆摄影报道
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
1800公里要走多久?72岁的邹如敏深知,既可以很长,长达70年;也可以很短,短到搭乘飞机只要几小时。
多年来,身在台湾的邹如敏一直有一桩心愿:帮助已去世的父亲邹绍云找到四川的亲人。在多方协助下,她最终如愿。
6月16日上午9点,邹如敏等5名亲人从台湾而来,终于回到了仁寿县青岗乡盘龙村。这里,是父亲邹绍云的故乡。
在堂哥邹国良家门口站了一分钟,邹如敏踏进了家门,她兴奋地说:“来四川4次了,我终于找到了家。”
70年等待寂静的小院子从没这么闹热过
16日清晨5点,73岁的邹国良早早起床了。吃过早饭,收拾一阵,他接到电话:台湾的亲人从双流出发了。
两天前,邹国良就和老伴廖茂华到场镇,花30元做了一条横幅,买了小彩旗。“我看电视上搞欢迎仪式,都要拉横幅,挂小彩旗。”
就像过年一样,老两口又买了李子、瓜子、糖果、两串鞭炮。为了让家里看起来敞亮,一周前,邹国良还将自家墙面重新刷漆。新墙的一角,燕子筑起新巢。
听说70年不见的亲人要来,亲戚们都要过来看看。一算人数,邹国良很是高兴:父亲走得早,弟兄些团聚在一起的时间少。这次人来得齐,是我这辈子家人来得最多的一次。回到家,邹国良早早挂上了红底黄字的横幅:热烈欢迎台湾亲人回家团聚!
做九大碗的师傅15日下午就忙开了,以前这个家的小院最多摆过两桌宴席,还是过年的时候。这次,邹国良订了六桌。桌子一摆,加上来看热闹的村民,小院拥挤起来。肚条烧青笋、甜烧白、红烧白、牛肉烧笋子……有荤有素、酸甜苦辣,各种口味搭配都有。600元一桌的标准,在村里已是高规格了。见到大家来,邹国良高兴,热情招呼:“难得来嘛,吃好点。”
邹国良家不远处,一幢二层的小楼,全贴上了白瓷砖,翻新后,已看不出岁月的痕迹。一个簸箕,才把岁月拉回到70年前。“这里是幺叔邹绍云几兄弟过去住的地方,簸箕就是幺叔谋生的工具。”邹国良说,“翻修之后,几个亲戚住这儿。”
“幺叔去台湾时我才三岁多,对幺叔没什么印象,但爸爸生前经常提起幺叔。”邹国良回忆,小时候家里穷,幺叔胸前挂一个簸箕,在青岗乡附近卖烟糖。“生意不好,亲戚招呼去成都卖。”邹国良记得清楚,父亲讲起幺叔,还有几分得意:有次去成都凤凰山机场卖烟,幺叔被一个长官看上,说他机灵,可以做机师,于是推荐他读了空军学校。没想到,幺叔这一走,再未与兄弟相见。
70年找寻离家还有几十米她未语泪先流
2018年3月18日,通过网络寻亲平台,邹如敏获悉,爸爸的老家找到了,就在仁寿县青岗乡盘龙村。
邹如敏还有些不敢相信,她已经找了几十年,四川去过三次。突如其来的幸福,让她觉得太突然:要不要做个亲子鉴定?
但见到邹国良的那一刻,一切怀疑都没有了。
“快看像不像爸爸?”“像,很像!”看到邹国良,邹如敏说,“我们邹家人脸型瘦、鼻梁高,这些特征很符合。”
“欢迎台湾的亲人。”邹如敏与邹国良手拉手,久久不愿松开。从停车场到家的距离,只有200米,一行人走了快10分钟。3米宽的乡间小路旁,一片绿油油。快到家门口,邹如敏又看了看远方,枇杷树、玉米地、小瓦房……父亲的回忆、对家的思念涌上心头,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邹如敏摘下眼镜,未语泪先流。
她想起了父亲在世时,对这片土地的思念。“父亲在世时,深知自己不能回家,心里很痛苦。逢年过节,只要把祖籍四川的朋友叫到一起,他就会很高兴。”
1968年,邹绍云去世,临走前留下心愿,希望后人找到远方的亲人。邹如敏回来过四次,目的只有一个——寻亲。
几十年间,邹如敏努力过很多次,但都无功而返。2016年,邹如敏到了古稀之年,她把希望寄托在侄女邹岱庭身上。
“大姑以前也说过找亲人的事,但从前年开始,变得特别强烈,我就想办法在网上寻亲。”邹岱庭说。
说完,邹岱庭打开车子后备箱,拿出给四川亲人准备的礼物:金门高粱酒、阿里山茶叶、面膜。“我们也不知道买什么,但是大陆同胞来台湾都要买面膜,说又便宜质量又好,所以我们带了很多面膜。”
70年重逢想你我喝高粱酒想我你吃芝麻糕
盘龙村乌龟山,对着祖坟,邹氏家族的人站得整整齐齐。邹国良给大家介绍:这是我的爷爷奶奶,也是妹妹的爷爷奶奶。也就是你们祖祖的坟。“我们是湖广填四川来的,以前叫阿公阿婆!”
邹如敏突然走上前,又一次握住堂哥的手。“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祭祖啊。”邹如敏说,每年清明,中国的传统习俗要祭奠先祖,但在台湾却不知道祭奠谁。于他们而言,清明相思无处寄托,只剩单调的假期。
邹如敏说,这次祭祀,她和亲人们站成一排,自己终于有“根”了。
“我们共同举杯,欢迎台湾的亲人回家!”祭祖结束,回到邹国良家中。小院内的人越来越多,6桌全部坐满。眉山东坡肉、东坡鱼配上了金门高梁酒。“什么口味我们都可以吃,家乡的味道,吃得惯!”邹如敏举起杯子,笑得很开心。
谈笑间,邹国良提议亲人们饭后去街上转转,带点仁寿特产芝麻糕。“喝高粱酒我们就想起你们,吃芝麻糕你们就想起我们。”
- 反哺桑梓促振兴 长兴百名乡贤参与家乡建设
- 感动 | 开学了,她带来一捧家乡的土......
- 一口一大把,心心念念的不吐籽石榴来了!吃得太过瘾了!
- 它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家家户户吃得起,知道的人却不多!
- 新加坡福建籍侨领谢全辉去世 生前捐赠家乡逾千万
- 十一种纯素食,补气补血效果好!人人吃得起!
- 86岁的游本昌回家乡泰州主演《济公办学》
- 非洲贵族才能吃得起的水果,中国人教他们种植后,如今泛滥成灾!
- 还不快来为你家乡代言?
- 云南各个地方野菜大全,有你家乡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