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们的“焦虑”

独角兽们的“焦虑”

即将回国的独角兽们,该值多少钱?不仅仅让投资者感到焦虑,证监会也紧张了...

证监会6月13日面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200余家机构召开了询价对象的工作会议,就创新企业上市发行承销、发行定价等关键问题进行监管明确,主要内容包括了:

1、试点创新企业如何定价、会不会出现定价过高已成为中小投资者越来越担心的问题。A股市场以散户投资者为主,市场脆弱,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对试点创新企业进行估值定价时,更谨慎报价。

 

2、传统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适用试点创新企业,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估值、定价难度大,需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询价来发现价格。

 

3、机构投资者应该对试点创新企业质地、成长性、风险等进行充分的研究,进行更加专业、审慎的研判,绝不能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4、本次《承销办法》调整了网下股份锁定等安排,网下投资者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必须充分考虑流动性对报价的影响。

 

5、要求参与询价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必须出具研究报告。

一句话总结,证监会警示新经济企业高估值泡沫:

“独角兽”的上市定价,不能敷衍了事

 

关于新经济、“独角兽”发行定价是否存在泡沫,证监会发行部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上,特意举例:

 

“近期,港股上市的平安好医生(01833),上市次日便跌破发行价,众安在线(06060)、阅文集团(00772)、雷蛇(01337)......新经济“独角兽”,短短几个月内大幅下跌,部分甚至跌破发行价,与发行时火爆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引起了投资者对新经济发行泡沫的担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独角兽们的“焦虑”

香港“独角兽”们的警钟

1、平安好医生:上市次日,跌破发行价

 

中国平安旗下四只“独角兽”之一、2018年港股最大规模IPO、中国互联网+医疗上市第一股......

 

即使有如此多的光环加身,平安好医生(01833)5月4日以54.8港元的发行价在港股上市,次日便跌破发行价,市场一片哗然。

独角兽们的“焦虑”

此后股价节节败退,5月份累计暴跌超24%,总市值一度跌至455亿港元,经过6月反弹后,最新总市值为591亿。

 

2、众安在线:上市半年,股价腰斩

 

2017年9月28日,众安在线(06060)在香港上市。

 

背靠“三马”(马云的蚂蚁金服、马化腾的腾讯、马明哲的平安集团作为股东),又头顶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独角兽”头衔,成为投资者热捧的对象。

 

上市前,估值一度超1000亿港元。

 

在上市当日,众安从59.7港元的发行价一路飙升,暴涨至最高点97.8港元,市值一度超1400亿。

独角兽们的“焦虑”

但好景不长,股价一路走低,仅半年时间,股价腰斩,创出49.75元的最低价,较发行价跌幅超16%,目前市值仅剩796亿港元。

 

3、阅文集团:从110一路跌到59港元

 

2017年11月8日,阅文集团(00772)登陆港股。

 

在上市前,腾讯内容战略“样板间”、网文第一股、网络文学巨头……多项明星头衔接踵而来,阅文集团估值高达670亿。

 

IPO认购场面异常火爆,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625倍,冻结资金超过5200亿港元,是众安在线的两倍,在港股历史上排名第二。

 

并且,在首个交易日,阅文集团从55港元的发行价直线翻倍,上涨至110港元,市值直逼千亿港元。

独角兽们的“焦虑”

仅涨了短短2天,阅文集团股价开始模仿众安在线的套路,股价一路下跌,于2018年5月3日,创出59.45港元的历史最低价,较最高点接近腰斩。

 

目前,最新总市值为720亿港元。

 

4、雷蛇:跌破发行价超42%

 

2017年11月13日,全球顶尖游戏硬件设备商---雷蛇也在港上市。

 

尽管受到阅文集团申购冻资的影响,但雷蛇在上市前仍然大获追捧,接近百倍的超额认购,冻资规模超过360亿。

 

雷蛇的股东阵容也相当豪华:IDG、淡马锡等知名投资机构;首富李嘉诚,行业巨头英特尔、富士康......

 

虽然,上市前处于年亏状态,估值仍然高达400亿港元左右。

 

雷蛇以3.88港元发行,上市首日以5.12高开,最终却收跌10.55%,以4.58港元收盘。

独角兽们的“焦虑”

此后,股价一路向下,今日收盘价2.22港元,逼近上市以来的最低价(2.2),较发行价已经暴跌42.78%,总市值仅剩200亿港元。

 

这一批赴香港上市的“独角兽”都是血泪的教训,这也是证监会A股的“独角兽”定价重视的原因。

 

接下来,A股即将迎来第一只发行CDR的新经济“独角兽”---小米。

独角兽们的“焦虑”

第一只吃螃蟹的“独角兽”:小米

随着第一只发行CDR的新经济“独角兽”---小米的发行节奏推进,给独角兽如何定价?这个看似毫无经验、而且非常棘手的问题,将逐渐有迹可循。

 

6月14日,小米更新预披露,敲定CDR发行规模与定价原则:

1、发行的CDR所对应的基础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7%;

 

2、CDR发行采用询价方式确定价格,CDR发行按与港股孰低的原则定价。

意味着,小米IPO的最终定价仍未敲定。

 

以小米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按照传统的市盈率、市净率、自由现金流量折现(DCF)...估值都显得有点尴尬:

 

据CDR招股书披露,小米的营业收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如下:

独角兽们的“焦虑”

按照2017年39亿元的净利润来看,700亿美元就代表市盈率过100倍;

 

港股招股书里披露,2017年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按这个估值也是逼近100倍市盈率。

 

2018年3月31日,小米净资产为-1280亿元,这也使得小米按照净资产估值变得不可能;小米称,“导致上述巨额净资产为负及累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

 

另外,小米依然缺钱,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6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则为-12.78亿元...使得小米按照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变得不大可能。

独角兽们的“焦虑”

小米值690亿美元-1000亿美元?

回顾小米的融资历史,每一轮融资几乎都是“三级跳”:

2011年8月,小米获得411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2.5亿美元;

2011年12月,小米获得9010万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2012年6月底,小米融资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

2013年,小米融资1亿美元,完成后小米整体估值达100亿美元;

2014年底,小米融得资金11.34亿美元,估值450亿美元。

这些融资估值是否可以作为小米估值的参考?一些基金人士表示,过去的融资,跟现在的定价没有关系。

 

投资者不论投资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未来都需要用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来评估定价的高低,单纯看PE(市盈率)的方式需要改变。

 

此前,不少机构给出小米的估值范围:

①小米上市前夕,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小米公允估值应在650亿至85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其2019年调整后利润预期的27至34倍。

 

②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分析师在另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考虑到这家中国公司 2020 年后现金流的强劲增长,小米的估值可能高达920亿美元。

 

③作为小米IPO的承销商之一,高盛分析师认为小米的市值在700亿美金至860亿美元之间。

 

④中信里昂证券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小米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小米的市值在800亿美元到900亿美元之间。

 

⑤瑞信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小米非常适合“冰山理论”,互联网服务利润是冰山下面的90%,小米的市值在710亿美元到940亿美元之间。

投行回馈的最新进展,小米上市定价的基准是2019年的预期净利润,在23~25亿美元,如果按照30倍、35倍和40倍的市盈率计算,小米上市的定价估值:

独角兽们的“焦虑”

小米趟进资本的浑水之前,一切都存在未知的变数。

千亿美元的的估值,待上市之后是否会变成泡沫?

 

谁在裸泳,就要等大潮退去的一刻才见分晓了。

独角兽们的“焦虑”

您有1个

200篇投资干货大礼包

尚未领取



独角兽们的“焦虑”

独角兽们的“焦虑”

由于篇幅限制,未能显示全部干货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

全小景(p5w201709)

为好友

就能免费领取啦~~

独角兽们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