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还是分离? | 薛伟独家解析《寻梦环游记》

继承,还是分离? | 薛伟独家解析《寻梦环游记》



文字稿由糖心理内容组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美国电影为何开始探讨“落后”的墨西哥文化?



我们知道现在有动画片越来越成人化的趋势,如果文艺片所代表的是社会中的主流价值,动画片更多是追溯主流价值的起点和来源,并且在成人价值观形成的来源上给予启示。

 

电影一直以来都是用来彰显和探索公众的价值发展方向和状态的工具,如果一部电影不是表达现有某些价值特定的取向,那就意味着它可能试图去解决目前价值导向中的一些困境。不管是商业片、文艺片还是动画片都带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寻梦环游记》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美国的主流文化在当前的状态中,想要去传递的东西。

 

美国文化发展也曾面临许多的困境,从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变化,都彰显出美国文化正走下坡路。任何文化都有发生发展以及衰退结束的过程,

在美国文化开始丧失绝对化优势的背景下拍摄这部电影,一定意义上也是帮助他们寻找文化的出路到底在哪。  

 

 

《寻梦环游记》是以墨西哥的亡灵节作为背景展开,而美国的发展是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强调客观理性,它把前科学时期的巫术、亡灵文化都看成是比较主观化、没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样一个把科学的理念放在重要的位置的国家,突然回过头来探讨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异族文化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影片中文化碰撞隐喻了什么?



这部电影讲述墨西哥的小男孩米格,他的家族世代制鞋,家族中有一个禁忌不可以接触音乐。从社会环境来说,墨西哥是非常愿意载歌载舞的民族,显然这个禁忌有家族性的原因。就是他的曾曾祖父和曾曾祖母相爱结婚,并且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有一天曾曾祖父决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大的价值实现。他实现价值的方式是到外面唱歌,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心中的体验跟感觉,以及价值理念传递给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民众,以此获得社会层面上的成功和认可,这是他的一个愿望。他想从家庭中往外走,进入到更宏大、更广阔的社会规则、社会大家庭中去。



这在传统意义上墨西哥家族中并不多见,墨西哥生活方式其实跟我们东方的农耕文化的居住模式有点像。这种家族居住模式势必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比较重视亲情和血缘关系,而不是放弃或者割断自己的血缘关系,跑到外面去获取其他人的眼光跟注意。

米格的曾曾祖父埃克托突然之间离开家庭到社会当中闯事业,似乎并不是墨西哥传统的模式,在电影中隐喻了美国式的做法。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们的社会格局不是以血缘为重要关系的形态。他们注重分工合作,血缘关系相对其次。所以建立在游牧文化的社会结构、社会形态下的美国,去社会中获取身份感、获得所谓的成功,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墨西哥文化中显然不是这样的,在某种意义上米格的曾曾祖父到社会中闯事业,是美国文化的彰显。美国跟墨西哥虽然相邻,但是美国文化在世界上占有很主要的话语权,它的价值导向是被推广和普适化的。墨西哥文化显然没有被普适化,甚至相对有点落后,有点不太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整个国家在经济方面也比较落后。



米格的曾曾祖父做了一次努力,和他的同伴德拉库斯组建乐队,四处巡演,发展他们的事业。当他们的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埃克托突然之间好像有点价值回归,他不想继续去闯世界,感觉家人对他来说更重要,想回归到一个情感关系当中去。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他试图想要回归到墨西哥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中去。他的同伴德拉库斯并不愿意,并且劝说他继续留下来一起去闯社会。但是埃克托心意已决,在这种情况下德拉库斯占有了埃克托写的歌,并且杀死了他。



德拉库斯继续闯世界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墨西哥人的偶像,成为他们文化的代表。他特别能歌善舞,传递了美好情感,可是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那么重视情感,他更重视的是获得他人目光,获得成功。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德拉库斯所代表的,是美国文化侵入了墨西哥传统文化之后制造的影响

,这个影响看起来好像很被认可,他的影响力的传播要比家族式的传播更加广泛。但是他是建立在断裂情感的基础上不再重视亲情的,这是有背于墨西哥的传统文化的。

这个一度成为墨西哥偶像的人,隐喻了墨西哥很大程度上也认同了美国传播过来很多主流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且也试图往那个方向去。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有比较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美国因为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群脱离欧洲文化的人所建立的国家。他们相对没有负担,非常容易接受一套对现在的生存最有利的理念,背后没有什么东西牵绊。



墨西哥有它自身的文化,即使觉得美国的理念很好,可是真的要让自己完全接受美国的那套东西不容易,所以就会存在一种矛盾、一种张力。其实跟中国现在的社会状态有点接近,一方面我们好像有点认同,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工业文明发展之后建立一整套跟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的,类似于像公司工厂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属于跟工业革命相关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我们有自身的文化体系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生活了好几千年的时间,也许在意识上我们想去接受,但它是基于现实目的,在骨子里、血脉里面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容易改变。我们不太容易做到说突然之间就可以从内心出发把亲情放在不重要的地方,把分工合作建立起的社会关系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心里面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认识和感知甚至是理解,只是说在有些地方接受了西方人的理念,这个跟墨西哥的情况有点相像。



所以回到电影情节,米格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特征、特质,就是他很喜欢唱歌,但是他家里面却不允许碰音乐。他好像控制不了自己,与生俱来特别喜欢唱歌,而且特别善于唱歌。这是来自于他的曾曾祖父,在这里彰显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关于一个人的来源到底是怎么样子的,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显然这部电影当中我们看到,米格的来源是他的曾曾祖父和他的曾曾祖母,虽然埃克托被家族所排斥,但是他曾经的存在不可抹去,甚至在电影当中后来交代,埃克托已经有一个强烈想回归家庭的愿望,只不过在那一刻被他人给阻止切断了。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家族血脉的部分,在埃克托内心当中其实已经完成了一次回归,但在形式上面没有实现。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说,在潜意识层面上,其实已经完成了一次回归,这些潜意识的部分就会通过很多具体化的事件也好、现象也好,让后面的人不断的去看到它,彰显它,把它慢慢地意识化。

继承,还是分离? | 薛伟独家解析《寻梦环游记》

在他们的家族中显然米格成为了要去彰显他的曾曾祖父曾经有过的存在,特别是他的存在对他们家庭的意义。这个方式不是分离,孩子和父母之间或者跟祖辈之间不是渐行渐远,而是通过一种继承的方式,好像让自己再次获得生而为人的意义,这个意义跟整个家族的意义是分不开的,并不完全属于他个人同时也属于整个家族。

 

这种发生在继承模式上的传递,以及生而为人的状态,其实跟西方的主流价值文化体系很不一样,我们在学习一些西方心理学经典的理论,会形成一个认识和观点。就是说到心理成长一定会让我们想起分离这个概念。一个孩子想要长大,都是通过与父母进行分离之后,让自己融入到社会规则体系当中去,才获得位置、获得一个身份,才确认自己的成长状态。并不是像墨西哥文化,像这个动画片电影当中那样,通过继承来让自己获得生而为人的意义,甚至墨西哥文化中这个意义和价值又是跟家族、跟父母、跟祖辈牢牢绑在一起。在美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当中,通过分离进入到社会以后,他获取了社会价值,这个价值更多意义上就属于他自己以及他所处的社会,不太属于他的家族,没有继承的概念。所以这一点上,虽然同样是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一个成人,但他们价值跟意义的落点以及形式明显不一样。



一直以来因为受到西方主流价值的影响,因为他们两三百年以来都占据了主要的话语权,所以我们会把他们的价值无形中当成具有普适性。我们也认可一个人应该完成分离,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另外一种形态,不是通过分离而且通过继承。那为什么在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通过分离融入社会、通过知道个人和社会价值来获取自己存在感以及存在意义的形态,突然之间发生了转向?这部电影转向到墨西哥文化当中,通过集成、接受传承融合,来把自己的价值跟家族价值关联在一起纵向寻找存在价值。看到这里我们就得出一个推论,

建立在这种以分离为基础,切断了跟家族血脉连接的方式,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好像出现了很多问题。





分离带来的困境



从存在意义这个角度上来说的美国社会,每一个成人好像不可避免,年老之后都无法摆脱一种孤独感、疏离感,因为他们建立的是分离路线

当他们年纪大了以后,慢慢从社会目光中退隐下来,也就是说他不再成为这个社会创造主要价值的那个人群,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寻找情感连接,因为他整个导向都是从情感分离的基础出发的,所以他们只能最后把所有的情感就聚合转化在跟孤独跟疏离有关的感觉上。他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解决方案,原来也就是孤独一些,但那些建立在脱离情感、摆脱父母跟自己亲情的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事实上是合作关系,是利益连接不是情感连接。过度重视利益关系,整个社会就会被物化,不太重视情感的情况愈演愈烈,每个人好像越来越没有情感,越来越被变得符号化,越来越难跟人建立情感连接。



这就会使人失去归属感以及存在的意义感,一开始你能创造一些价值获得他人的目光,可当这个成为一种常态的话,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谁?你能创造很多社会价值,被社会认可,可是整个社会好像就是蜷伏在一个地方,相互之间的确认都是通过彼此的合作、利益关系来绑定,在情感的层面上却是断裂的,使命的存在感没有办法落地。

你能说出自己的价值感,也能说出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但这些东西都是相对理性化的,找不到感性上的归属感,这就是一个困境。

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追逐物化的东西,就好比追逐欲望,追逐欲望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基调,所谓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就是建立在不断追逐欲望的伦理基础上。资本主义之前就是禁欲伦理,因为那个时候也没计划和条件创造比较多的财富,那就必须使得大多数人禁止发展自己的过度欲望,好让大多数人能够活下来。但资本主义的根基,就是不断追逐欲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随着发展这个伦理就发生了变化。



这种伦理的变化会慢慢产生一个现象,就是不断追逐欲望、创造财富跟让自己变得更加自由,好像产生了一些关联。追逐欲望和追逐自由有些地方被划了等号,但是这种自由,是没有归属性和连接感的,每个人好像变得特别强调自己的意义,因为除了利益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之外,在情感上失落了不能够产生意义,不能够在情感层面上通过他人的映照让自己获得实在的存在感。然后就只能自己去制造、假设价值感。就如同电影中德拉库斯的状态,他一直以来被所有人作为偶像拥戴,把他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他自己也好像觉得非常满足。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他其实是非常恐惧,害怕去面对真实的。他曾经做的这一切,比如说毒死埃克托,是非常恐惧被他人知道的,他要维持现有的价值体系是建立在杀死一个追逐情感连接的人上的。



不仅如此,他追逐名望和名誉的同时,因为切断了情感连接,使他某一个地方始终不安稳,他的行为是非常容易被倾覆的。只要有人揭示出他得到这一切是在建立杀死别人、窃取他人的成果和基础上的,他一切就完全失去了。换句话说,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影响力并不深远和牢靠,因为从内心当中并不能够跟人产生纵向的连接,只是在平面上产生利益关系。



所以德拉库斯的状态,一定程度就是代表了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状态。我们知道美国到了新大陆,因为没有人拦着它,它可以畅行无阻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科技的发展,甚至战争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经济的发展也好,文明体系的建立也好,也都有见不得光的那一面。比如曾经非常严重地屠杀印第安人,把他们赶出生活场所,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屠杀的方式其实有背于后来它自己所建立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但是杀完他们以后,它就畅行无阻推广自己的理念,这些理念恰恰建立在有背于这个理念的事件基础上。就像德拉库斯唱歌所要表达美好的东西,但是他取得的传达美好的机会恰恰建立在杀了真正拥有这些品质的人的基础上。说明这些品质他自身并不保有,恰恰是通过杀了别人以后,把别人的品质作为自己的加以宣扬,这样的话摆脱不了内在的空虚、空乏感,虽然看起来他很光鲜,但是因为这个东西不具备情感性体验,所以他并不能够真正的拥有它。



后来在这个电影当中可以看到,他被揭穿了、崩塌了,德拉库斯活着的时候,他正在唱歌、大声宣扬这些美好的理念,传播给别人很多所谓的快乐的时候,他突然被一个大钟给砸死了,所以这也是个很有象征性的隐喻。当德拉库斯忘乎所以大肆宣扬他的那些关于如何生活、如何相处这些美好的理念的时候,他已经忘了他是谁了,而那些把他作为偶像来崇拜、听他欢唱的人,也不太知道自己到底在听什么了。这个时候那个大钟就掉了下来,好像是一个警告、警示,要让大家来清醒、来惊醒。





继承带来的生死观



回过头来说埃克托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一些东西,慢慢的他就被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他曾曾孙子米格,通过故事情节闯入一个亡灵所在的地方,最后他被送回去,把他曾曾祖父的照片还原到了他们家人供的牌位上,埃克托得以被他的家人所祭奠记住,否则的话就被会遗忘直至完全消散,属于他的所有东西再也没有人可以知道和了解,他所创造的价值也会灰飞烟灭。



原本在西方科学框架下的生死观,你的身体出生、消亡就是你生和死的过程,可是在墨西哥亡灵节的背景下我们又看到另外一个生死观,你身体有它生命的过程,但它的死亡并不完全代表彻底的死亡,接下来你还会继续被你的家人所祭奠。你的家人继续会在他们心里面保有你的影响、保有你的印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你还继续活着,虽然你的身体已经不见了,可是你的影响还继续在。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可能你的家人再也不记得你的点点滴滴了,那时候你才真正从家人当中消退,才是另外一次真正的终极死亡。这样会让人的归属感或者意义感产生很长远的延续。就是

你的存在感、价值感和意义感,并不仅仅局限在你这个身体活着的时候。而完全放置在机械唯物论框架、科学体系下的生死观,你所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被框定和局限在生死之间,也就意味着你是一个没有来源也没有去处的片断的存在,你的意义和价值是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的。

所以你容易无视很多的规则,也没有办法产生很深的归属感,因为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局限性的存在状态。



这种方式就会导致很多虚妄的状态。因为你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你就无所禁忌,反正就这么一段活着的日子,除此之外,前后都不着落,那又有什么不能做,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所以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无所敬畏的状态,当然在短期内也有他的好处,什么都敢尝试,特别能够为自己争取,积极向上的很多东西也会被彰显。可是另外一方面,无所禁忌达到的恶果就是完全无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跟自己的关系,肆意的破坏自己的整个环境状态,因为无所谓。你没有任何顾忌,你也不觉得跟周围有任何的关系,这种关联在时间上的轴线上被切断了,那么在空间的轴线上显然也是很短暂的,所以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看到这种价值观的转向。从这种阶段性、局限性短暂的生死观慢慢转向愿意打破那个开口,愿意让一个人的生死观在两端打开一个缺口,并且让人的存在感延续到原有的生死之外,延续到你原有身体的生命之外。虽然用一个亡灵的概念,但即使是祭奠跟想象也有它自己另外的实在感存在,并且有它的意义。





心理咨询对象是有文化属性的人



整个电影就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米格通过努力终于让自己曾经的祖先恢复他应有在家族当中的位置,他们全家也就接受了可以继续歌唱获得欢乐的状态,而不像以前外面都在歌唱他们家里面却是一片死寂,他们心里面有一个部分被抑制和被抵触的东西又复活了。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欢乐,这一切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电影情节中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全家人很开心的生活在一起,并没有太多分离,去社会中争取自己价值。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主流价值文化在寻找一个摆脱它目前所处困境的尝试,它从异族文化中去寻找一个方向,吸收一些养分,也带给我们很大的借鉴和意义,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体系以及文化的价值。我们文化当中有很多东西因为种种原因被颠覆了、被排斥了,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是迷信是落后的,我们现在需要重新审视,尤其涉及到我们心理成长的问题,就更加需要这一步。因为如果我们无视于自身文化的底色、无视于我们延续几千年的生活状态以及烙印在我们血液当中点点滴滴的文化印记,直接在想法上、意识上去接受西方这自己也出现很大问题的一套肯定不对。而我们自身的东西应该衔接起来,挖掘它的价值并且以一个相对是继承的方式去发展它,而不是完全去否定它。



把自己传统的部分、自己的来源给否决掉,然后只能全盘接受他人的价值体系,过度认同西方的东西这个局面也持续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当然他们的东西曾经也代表科技发展之后导致经济发展非常有效的部分,可是放在更加长远、广阔的文化背景来看,他们的状态、理念也有自身的不足和严重的弊端。我们作为一个有更悠久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的民族,显然不能够完全把自己的东西抛弃掉,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解决我们现在所处的问题。落在更具体的层面来说,

如果跟心理成长有关系,我们做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过程所会遇到种种的困境和困恼,当我们想要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人背后的问题都没有办法摆脱与文化的关系,因为人是一个文化人,生物性的部分不需要你做太多,你真正要解决是一个人文化属性的部分。



这些地方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部分有了解,而借鉴传统的方式,也许我们需要好好的思考是不是单纯只是分离就能够帮助我们真的成长,显然看起来并非如此。如果要去继承的话,在我们传统文化里面依然也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就这部电影来说也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对于祭拜祖先的也是有很悠久的传统,原来我们一味把它看成只是一个纪念,但并非完全如此,它有很多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在里面。





我们究竟归属何处?



回到我们现在生存状态来讲,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多时候确实也让我们迷失,我们也不太清楚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我们跟原有的连接,在文化上其实断裂了,从新文化运动甚至更早开始就有很大的反传统呼声,包括我们也进行了文革等等都是反传统。我们好几代人跟文化、跟既往的传统东西有一些断裂,这种断裂让我们产生迷失,我们的文化价值和人生价值它到底应该放在怎样的背景上、怎样的语境上。而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延续着世世代代以来的那种状态,我们的亲情连接也依然承续着,依然是亲情大于利益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所以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真的跟传统完全断裂,只是在意识层面上好像断裂了,而潜意识层面上依然有很多的延续。这就给我们自己的存在状态制造了一个内在的冲突或者矛盾,甚至是一个断裂。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跟我们生存相关的,跟我们价值相关以及跟我们到底何去何从相关的,跟我们界定我们身份相关的种种心理问题,所以肯定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归属在何处?

我们先得搞清楚从什么地方来,才有可能决定要变成什么样子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直接搞清楚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就很容易陷入到盲目学习的状态,盲目让自己变成一个西方人。我们来不及看看现在的模样和现在的状态就直接想变,怎么变呢?从哪里变呢?其实都无从变之。所以追根溯源搞清楚自己的来源是一切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通过彻底分离的方式让自己进入到社会体系当中去,用当中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个动画片,可以看到我们是更贴近原来墨西哥的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的,也许在有些地方有所改变,像我们现在城市化一样。那种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虽然也许不能够完全摆脱跟家族的绑定关系,但也需要减一小部分,稍微在另外的东西强化一下自己跟社会的连接,亲情依然很重要,但是社会的合作关系也要把它放在比以往来看更重要的位置上去。所以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命题,也就是心理咨询中所面临的一个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心理咨询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帮助一个人去确认他自己到底是谁,他自己要成为谁,以及确认他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发展过来的这几个问题。



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获得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也助于我们可以重新识辨性的去接受西方的理论,心理咨询的理论也好,心理学的理论也好,我们需要加以修整、让它更能够契合我们现有的困境。我们能够看清楚它的局限性的时候,可能就真正学到了一些东西,而不是全然的不加批判和选择的,盲目的去接受。或者说当我们不加思辨去使用西方理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用这些方法去解决中国人自己心理问题,会出现种种的困境解决不了、效果不好,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我们的确要找到一条出路,既能够帮助我们一定程度上保有既往存在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但是又能把血缘纽带的联系适当转化成与他人的合作关系,与他人的社会化的关系。这样能够帮助我们不受困在原有的位置上动不了,也能够发展一部分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是我们现实中需要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有效的方式,我想具体化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甚至都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些。





心理咨询能做什么?



心理咨询也是其中的一个方式,不管是个人咨询还是团体咨询。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在我们现在的咨询师数量并不多,又因为社会处在文化转型的阶段,各式各样的文化冲突包括内心的迷盲,各种心理问题非常多。

成长团体是建立在动力性团体的基础上探索人与人之间内在的连接和关系的,它既可以探索人与人之间价值交换的利益关系,也可以探索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与自己的祖辈之间内在的血缘连接,或者血缘连接所导致的影响,这些东西可以在团体被一一呈现和看到

,所以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团体是挺好的方式,它可以推动我们去了解比较西方化的人际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这就是西方动力性团体本有的一种功能,加以调整之后,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团体去发现每个成员内在跟自己的家族、祖辈之间,在他身上所显现出来的原来没有意识到的,甚至是在西方心理学视角下并没有太被重视的代际影响。西方原有的理论中所强调的代际影响,他们试图还是要采用分离的方式去化解。但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很多心理问题,未必要通过分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来化解代际的问题。所以关于心理成长不仅仅只能通过分离,也可以通过继承,甚至在东方文化特征下,继承也许是比分离更加有效的一个方式或者说适度的分离。对于整个西方的心理学来说,他们在以往并没有真正去考虑过,但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看到在西方的文化,他们似乎也已经慢慢转向如何通过继承而不是分离去化解他们内在问题的路径,所以这是一件令人觉得还挺高兴的事情。



关于这部大概就先讲到这里。谈到适合的解决方案,团体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也比较推崇的一种用来解决我们现在心理问题也好,促进我们的心理成长也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问题一个形式。我觉得团体是建立在西方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团体模式,可以把它称之为文化动力性团体,非常欢迎更多人来做这样的尝试,也欢迎很多人来加入我们这样的团体来进行一些体验。



目前通过糖心理,我们在北京、深圳、上海一线城市甚至还有其他的地方也都有开设这样的团体,大家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咨询糖心理的客服来了解具体的信息,欢迎大家来加入一起来探讨,去化解我们身上所固有的,带有的这些文化相关的心理议题,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问题,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问题。

(对团体体验感兴趣,可添加微信客服号:

txlkefu45了解哦~



继承,还是分离? | 薛伟独家解析《寻梦环游记》



提问环节



问题1:关于电影当中谈到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忘记,是否可以被理解为人肉体是短暂的,而精神是永恒的?



答:在一定程度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死观的问题,我们比较容易把身体看成一个非常实在的存在,把身体之外的存在看成是带有想象性或者象征性的。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身体和精神存在是不可二分的,或者说我们所认为身体的存在其实也是想象性的存在。这个议题有点深,我们不再深入展开了,也就是这是一道我们如何看待生命的状态、生命的形态的问题,不仅仅单纯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问题2:电影当中呈现出来很多所谓的共生现象,就是跟家人其实不分离?



答:其实我想这说共生是使用一个西方心理学的概念,我其实更愿意把他称之为是一种融合状态,或者是一个不断相互传承和继承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它很好的一面,这部电影也彰显了他有利的一面。在这个现代社会当中,应该如何去使用这个部分,其实就是要看,我们现在社会当中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现在社会既有要求去分离的部分,比如城市化,也有需要去接受传统的部分。所以其实从整个社会而言我们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并不能把传统东西完全摒弃。那么融合部分或者很大程度接受传统,又把它加以调试和改造,让它适应我们,这个命题挺大的,心理学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方向。当然谈到了团体,我们去建立自己特有的团体形式,这也是一个努力。那么这些要找现存答案可能不太容易找到,你也是现代人,你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份子,你也需要做出一部分的努力和尝试,而不是只等待一个答案。



问题3:电影当中后代对音乐的强调排斥来自于什么?



答:当然来自于一个禁锢,他们曾曾祖母对他们的一个禁止。因为她感觉自己受到伤害而被抛弃了,她想把这个痕迹从心里面排除出去,所以制定了这样的规则。在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看成是心理创伤,当然在电影当中埃克托显示出来内心回归的意愿,被曾曾祖母所看到或者被他们家族所看到的时候,这个回归就发生了。



问题4:说如何跟幼儿的小朋友去谈论死亡的问题?



答:我觉得跟幼儿的小朋友去谈论死亡的问题更重要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作为一个成人不管是一个老师还是家长,如果你心里面对于死亡并不恐惧,你能够有一个非常正确实切的态度的话,那你自然而然就会把对死亡的态度传递给孩子。如果你觉得要反复思考如何跟小朋友去谈死亡,其实在你心里面有一种挥之不去对死亡的恐惧,那如果这样的话,不管你怎么去跟这个小孩子谈,你深深传递过去一定是对死亡的恐惧,那你就不能够很有效地真正去告诉这个小朋友,死亡到底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它。



问题5:如何可以通过一些作品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意义?



答:我觉得是这样子,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当然需要看一些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一些作品,同时也应该去看一些西方文化的作品,这两部分如果能够比较来看其实更容易去理解相互的关系,以及也更能够去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那么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我觉得如果从文学以及影视作品其实有很多,那我的是王家卫、李安很多电影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些表现,是可以值得看看的。从书籍上来说,费孝通的一些作品也值得好好的看一看,比如说《乡土中国》等等。西方的电影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诫》,然后《蓝》、《白》、《红》等等作品也很值得一看。电影当然说过了王家卫、李安的作品非常值得看,因为他们正好处在夹缝当中,他们两个人都是具有一些跨文化的身份特质,既带有西方的印记,也带有中国传统的印记,所以在他们身上本身就促使他们不断的思考跨文化的问题,所以好好看看他们电影其实还是很有帮助的。



问题5:现在的中国文化到底是继承的部分多还是分离的部分多、断裂的部分多?



答:我觉得是这样子,这两部分其实都存在,潜在的层面我们当然是继承的部分多。可是在意识化层面上我们好像是分离的部分或者是断裂的部分很多,而继承的部分比较少。



问题6:心理咨询师是否需要进行个人体验?



答:首先我们得明白个人体验的意义是什么。个人体验的意义其实是帮助你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自己的内在感觉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发展的。因为当你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之后,你就能够如实的看到别人所处的状态是怎样的,所以这个其实是必须的。但是个人体验的形式很多,不一定非得是一对一的个人体验,你也可以通过参加团体甚至是通过在生活当中去历练你自己。只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使用专业的方法,比如说个人体验或者是团体体验的,相对来说是更有效,因为你是会获得他人的反应,如果你是通过自己的生活去经历,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问题7:有人问到了在家族的传承当中,文化影响当中,男性跟女性的一些相关问题。



答:我觉得是这样,在传统文化当中对于男性和女性所界定的位置和功能,或者所赋予的任务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肯定是有所区别。但是这个电影当中显现不是太清晰明确,一方面来说也许墨西哥我不太清楚他们的文化特征是否男性跟女性不像中国文化那么巨大的差异,因为看起来他们好像是一个工艺家庭,并不完全是耕种模式,所以这个地方是否有所差异,有这种可能性,跟中国的状态不一样。还有一个原因这部电影是美国人拍的,它是游牧文化,那么其实对于农耕文化当中的男女差异他们其实是不太能够理解的,所以也许在影片当中也明确彰显出来,也有这种可能。那么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从传统文化中一个家族角度来说在传统的意义上是通过男性来传递的的。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这个家中没有生理上的男性成员,只有女的,其中一个女的会扮演或者承担男性的功能,比如说有一个女儿她会招女婿,这样的话以这种方式让女儿担负起儿子的作用和功能,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



问题8:有人提到说现在很多中国的家庭,特别是到城市来生活的子女,父母都留在老家,好像他们之间存在一个过渡融合的问题就是分离开?



答: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是事实上在传统文化当中,如果谈到继承也并不意味着完全一味的顺从,继承其实有继承的一些法则,继承的人必须能够代表有利于这个家族发展的种种规则,换句话说,父母一味通过控制孩子,但他却不能够传递给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那些法则的话,其实他就是不当其位,就是他并没有成为一个父母。这种情况下这个家族当中就必须能够产生出一个能够拥有这个法则、知道这个法则、了解这个法则的人员来处在父母位置上,如果子女在这一刻比起父母更加懂得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子女如果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他需要把他的父母变成孩子,而不是一味的顺从他,因为他将成为他整个家族的父母,当然需要承担很多东西,这也未必一定是通过彻底跟父母分离,还是把父母放置到孩子的位置上去,这也是一种继承的模式。如果跟父母分离的话,那你就不需要对父母负责,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样关于继承的问题,如果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父母了,这个就叫成长的话。显然不是,如果你变得太不像父母了,完全背道而驰的话,其实很多时候你只是处在一个叛逆状态,而不是真的成长状态。真正的成长不是要变得跟父母一样,而是能够在父母基础上继续再往前发展一步,那这个才叫是成长。所以他既不是完全变得跟父母一样,也不是完全变得跟父母不一样,而是看你能否在父母所达到那个位置前提上再继续往前行走一段路,再继续成长一段路那才叫成长。



问题9:关于家庭跟精神分析治疗哪一个更合适、哪一个更好

?



答: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家庭治疗还是精神分析治疗,只是一个方法,真正决定你能否影响到别人其实是你这个人,所以也就是你这个人对于事物个态度,你使用精神分析还是家庭治疗的方法,只是一个通道、一个方法,本身并没有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不好,其实更重要的是你这个使用者,就你这个人能够对这个事物有理解,能够传递一些力量那才是更本质的。



大家问题都非常多,但是今天的时间关系我们可能就先进展到这里,其实在以后我们有机会的情况下可能还可以再一次跟大家有更多的接触跟互动,今天很多问题虽然提问可能很简短,但是那个问题其实很宏大,可能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能够回答得了的,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细细讨论,那这些部分可能有待于我们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进一步了解,有些问题可能没有回应到大家,也请大家能够有所理解,谢谢大家。



被薛伟虐,不是寻常的虐。

4X10次,纯正精神分析长程督导。

↓↓↓↓↓

不怕“虐”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