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来源是。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科技|建筑|古人|方法|屹立---


感谢万能的网络,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看到来自各地的新闻,而其中诸如刚通行不久的桥梁倒塌,未交工的楼房出现了大的裂缝等新闻屡见不鲜,而道路凹陷的情况更是毫不出奇。

科技|建筑|古人|方法|屹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

比起中国古代动不动就几百上千年的建筑,真的是落差很大,不说使用寿命已经超过千年的都江堰和赵州桥这种使用石料完成的建筑,就说北宋的岳阳楼和南宋时期的应县木塔也都有900多年的历史。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没有高科技的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出了如此坚固的各种建筑?

还是要从各种严苛的制度说起。战国时期,齐国已经编制《考工记》,对工艺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管理。而秦国为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测,在秦国宰相吕不韦的要求下,秦国首先使用了“物勒工名”这一制度。

科技|建筑|古人|方法|屹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

也就是每件产品之上都必须刻上制造者的姓名。当时秦国将检查制度分为四级,除了宰相吕不韦,还设立了“大工尹”这相当于机械工业部部长的职位,负责具体的检查工作。而一件工具的产生,依次为由工匠负责制作,丞进行第一次检查,合格后会转往工师处,当全国抽查的时候,就聚集一起到大工尹处接受检查。

每件制造品上都有着制造人和各级检查人员的名字被刻在其上。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非常迅速的找到负责的人。因此只要参与工程制造的人,都会非常的谨慎小心。而秦国统一度量衡,也为建筑工艺的标准化建立起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科技|建筑|古人|方法|屹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

到了唐朝,也是设立的工部,负责工程营造。而我国最古老的刑事法典《唐律疏议》,也对每行每业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行会,从事这一行业的每个人都要有登记,由行首担任会员的担保人,承接任务后由行首在官府进行登记,行首也负责检查产品质量。

而当时建筑行业的行会“鲁班会”,在国家标准之下,也是这样进行工作的。为了不被官府问责,不被赶出行会,每个人都是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负责的每一项任务。这样从上而下进行严格的管理。

两宋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日臻完善,先是由工部编制了《筑城法式》,对当时大型国防建筑比如城池,堤坝等工艺标准进行了规定,在一百多年之后,北宋官方出版了《营造法式》,对各类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到所用的工具,材料,尺寸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科技|建筑|古人|方法|屹立---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让建筑屹立千年不倒的?

并且还配有图样进行参考。可以说《营造法式》就是北宋是建筑行业的“国家标准”。当有人违反了这些标准,造出了伪劣的工程,则会有大宋的刑法进行处理。

到了明朝也是一样,“物勒工名”这项制度也被物尽其用。明长城上的每一块砖石,都刻着责任人的姓名,而保存至今的明朝北京城,十三陵等都是由严苛的律法,详尽的标准,责任到人的监察制度合力建造完成。而古人的行会制度,也使得每个人都为了维护行业标准而不遗余力。

也是因为在这些制度下,中国如今才有那么多千年建筑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