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种柳人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金沙江畔种柳人”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


正文开始:





“杨柳西行绿,水天一色清”的美景背后,是他们一代接一代义务植树护树的默默付出。





绿色风采





浩浩荡荡的金沙江,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巨甸镇由北向南奔流不息,到了石鼓古镇后,突然掉头从南向东北方向的龙蟠、大具流去,随后向东南奔流而下,形成了举世瞩目的自然奇观——“万里长江第一湾”。而在巨甸、石鼓、龙蟠沿线,延绵百里的柳林将“万里长江第一湾”紧紧抱在其间,形成了“杨柳两行绿,水天一色清”的“金沙江柳林”美景。





“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沿线群众自发种植形成的一道靓丽风景。”石鼓镇镇长和庭彦介绍,过去遇到江水上涨,就会淹没江边的农田,沿线群众为了防风挡水,在江边垒起江堤,种植柳树。久而久之,金沙江边就形成了“桃红柳绿菜花黄”的美景。





石鼓镇境内的金沙江柳林,大多集中在石鼓、新华、格子等金沙江沿线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带,断断续续10多公里。这些柳林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沿线1500多亩良田不受江水危害,还把金沙江装扮得格外美丽。





在石鼓镇,记者没有找到当年带头种植“金沙江柳林”的老人,却遇到了近几年来一直带领团队义务种植柳树的种柳人——石鼓林工站站长、石鼓农林牧支部书记和朝明。





2002年参加工作,2009年调到石鼓林工站任站长至今的和朝明,对“金沙江柳林”热爱有加。2014年,玉龙县林业局在石鼓镇组建了一支20人的专业扑火队。那天起,和朝明就带着这个特殊的团队,冬季防火、开春种树。几年下来,他们已累计在新华、格子等地种下2.6万多棵柳树。





“最难过的是刚种下的柳树被江水冲走;最高兴的是最早种下的柳树现在已有10多公分粗、四五米高了。”和朝明说,他和他的团队刚种下的柳树,只有五六厘米粗、1米多高,抵不住江水上涨被冲走。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种,周而复始,最终使“金沙江柳林”的面积扩大了350多亩。





和朝明和他的团队种柳树没有收入,挖塘垒堤都是大家筹钱请挖机,但他们还是坚持年年种柳树。和朝明说:“看到金沙江边的柳树越来越多,金沙江的风景越来越美,再辛苦也值了。”





金沙江流经巨甸镇36公里,其中有近20公里柳林。“这是几十年来沿线群众自发种植的结果。”巨甸镇党委书记王正龙介绍,今年3月,镇里收回了一些土地,发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目前,已累计种植柳树3000多棵。





在龙蟠乡兴文村委会宏文自然村,前来观赏“金沙江柳林”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索性在柳林里支起帐篷,构成了一幅“江畔柳绿游人乐”的和谐画卷。





宏文村境内的“金沙江柳林”全长约6公里,最宽的地方有500多米、最窄的地方也有30多米,是上世纪60年代村里的干部和廷觉带领村民种出来的。





共产党员和廷觉当时是宏文村的队长。每年清明过后,他就带领村民用手扒开江边又硬又重又滑的鹅卵石,背来泥土种上青柳、红柳、白柳、黑柳、垂柳。他和村民常常一干就是个把月,连续干了五六年。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种植,宏文村的“金沙江柳林”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想不到当年种植的柳树,现在成了旅游景点。”采访中,村里几位当年参加种植柳林的老人,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记者 李秀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