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速度\"慢了,房价为何还\"压不住\"?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印钞速度\"慢了,房价为何还\"压不住\"?。来源是。

\"印钞速度\"慢了,房价为何还\"压不住\"?。房价|速度|不住|m2|增速---


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中国楼市,简直就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让很多喝过"洋墨水"的经济学家折戟沉沙。

比如当前就有一个很多人看不懂的谜:

为什么央行印钞速度不断创出新低,而房价仍然上涨,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还在飙升。

央行的印钞速度,一般通过"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来观察。下面是这张图显示的是2016年11月(16个中心城市从当年10月开始实施调控)以来的M2同比增速(篮框内)。

房价|速度|不住|m2|增速---

\"印钞速度\"慢了,房价为何还\"压不住\"?

可以看出,M2同比增速从11.4%迅速下滑到了8.3%。其中2017年全年、2018年一季度,都出现了8.2%的增速,这个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为了便于让大家看清楚M2的基本走势,我整理了1990年以来的数据,并跟同期GDP增速对比:

历年来M2同比增速

M2增幅

GDP增幅

1990

+36.7%

+5%

1991

+29.5%

+7%

1992

+26.8%

+12.8%

1993

+23%★

+13.4%

1994

+37.1%★

+11.8%

1995

+31%★

+10.2%

1996

+25.3%

+9.7%

1997

+17.3%

+8.8%

1998

+15.3%

+7.8%

1999

+14.7%

+7.1%

2000

+12.3%

+8%

2001

+14.4%

+7.3%

2002

+16.8%

2003

+19.6%

+9.1%

2004

+14.6%

+9.5%

2005

+17.6%

+9.9%

2006

+16.9%

+10.7%

2007

+16.7%

+11.4%

2008

+17.8%

+9%

2009

+27.7%

+8.7%

2010

+19.7%

+10.3%

2011

+13.6%

+9.2%

2012

+13.8%

2013

+7.7%

2014

+12.2%

+7.4%

2015

+13.3%

+6.9%

2016

+11.3%

+6.7%

2017

+8.2%

2018.3

+6.8%

注:表格里的增速都是同比,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其中1990年到1992年,统计局没有正式公布M2,只公布了居民储蓄的增速,只能用这个增速替代M2的增速;1993年到1995年,统计局只公布了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只能用这个增速替代M2的增速。

可以看是,央行印钞速度是逐步走低的。1990年以来有三个"印钞高点",一个是1990年到1991年,一个是1994年到1995年,一个是2009年到2010年。

其中1990年到1991年,以及2009年到2010年,伴随着印钞速度的飙升,还出现了GDP增速的显著下滑。1990年那次发生了什么?前一年的"风波"和随后西方国家的制裁;2009年那次发生了什么?全球金融风暴!

也就是说,1990年、2009年前后,中国都遇到了较大的经济困难,而且1990年那次可以理解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大规模贸易战"。所以我经常在专栏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盼着中国经济变得很糟糕,那样的话,一定会带来M2同比增速飙升(因为要保就业、促稳定),然后可能出现房价的飙升。

1990年到1991年,中国还没有形成商品房市场,所以M2飙升只能刺激物价上涨。2009年,M2飙升则反映到了房价上。

好了,话说回来。为什么最近两年,M2同比增速不断创下历史新低,房价仍然快速增长?

其实很好理解,货币的"大水漫灌"变成了"定向滴灌"。

可以这样说:在2015年之前,官方应对经济下行周期的方式是"大水漫灌"。2009年的"四万亿"就是这样,当年M2同比增长了27.7%,而GDP只增长了8.7%,也就是说人民币在2009年一年就贬值了19%。其结果,当然是资产价格的大涨。

但2009年"四万亿"的争论很大。而且中国"印钞票的时代"延续太久,M2的规模已经超过欧美之和,中国央行的总资产也远远超过美国。再这样下去,必然造成人民币的快速贬值。事实上,中国曾在2015年到2016年让人民币贬值,但被美国顶住了。

2015年以来的房价上涨,是从降准、降息开始的。或者说,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基本上走了"老路"。

但到了三四五线城市,政府换了打法,使用了"PSL+货币棚改"的方式--央行印钞给政策性银行,方式是"抵押补充贷款(PSL)",这些"超低息的钱"贷给地方政府,用来赎买棚户区居民住房。居民拿到钱,交还房屋给政府(主要是土地有价值),而政府控制新增住宅用地的量(暂时不鼓励建新房),让"棚改户"拿钱买现房,造成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

这就类似"滴灌"。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灌溉分为两种:低效率的"大水漫灌",大部分水蒸发了、浪费了。以色列人研究出的滴灌,把水通过塑料管直接滴到植物根部,而且把握好速度,可以用很少的水灌溉很大面积的农田,带来作物的丰收。

所以,这一波房价的上涨,主要是通过"低利率+货币滴灌"催生出来的。看起来M2同比增速放慢了,但有限的资金对楼市实施了"精准扶持"。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官方有两个动作:一是给钱,二是回收拆除老房子(不建新房)。前者带来增量资金,后者减少住房供应量。

说到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原理:即便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速度跟GDP一样(这意味着基本上没有通胀),通过严格控制住宅供应量,一样可以快速抬高房价。类似的例子,可以看看香港。

房价|速度|不住|m2|增速---

\"印钞速度\"慢了,房价为何还\"压不住\"?

上图是香港近年的M2增长情况,从2015年末到2018年一季度,只增长了20%,比内地的25%还低。

房价|速度|不住|m2|增速---

\"印钞速度\"慢了,房价为何还\"压不住\"?

上图是香港人口的变动情况,从2015年末到2017年末只增长了1.4%,远远低于深圳等内地大城市。

即便如此,在这两年里,香港房价仍然出现非常巨大的涨幅,完全不亚于内地的热点城市。

为什么香港这个资金总量增长不算快、人口接近零增长的城市,房价能在两三年里接近翻倍?供应量长期短缺,是最大的秘密。统计显示,2016年香港这个大都市的新增商品房(私人住宅)只有1.46万个单位,2017年大约1.7万个。2018年一季度的统计显示:私人住宅落成量1200个,创下三年来的季度新低。

今年1月,香港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曾对媒体表示,香港虽然面积狭小,但并不缺土地:其中40%的土地规划为郊野公园,用做城市建设的土地不过25%,其中用做住宅的土地仅占7%。住宅用地里,还有一些是用在低密度的乡村丁屋和居屋上面,城区用地占比才是4%。

施永青的结论是: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来建设住宅,就可以为全港增加50%的居住面积。

但问题是,香港做不到。因为长期的高房价形成了"路径依赖",也带来了固化的利益格局,哪个特首想大幅增加居住用地,最终只能灰头土脸。所以香港的房价只能变态地涨涨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控制房价手段非常多。

纵观全球,没有哪个头脑正常的政府会刻意打压房价,长期慢牛是共同的愿望。只是每个国家(地区)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有着较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