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日本人数高达八千,振兴中华为什么选 择日本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清末留学日本人数高达八千,振兴中华为什么选 择日本》。来源是。

清末留学日本人数高达八千,振兴中华为什么选 择日本。宰相|皇上|斩首|裴寂|被判|免死金牌|刘文静---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历史,也是先进中国人发愤为雄、立志振兴中华的历史。中国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页历史。

宰相|皇上|斩首|裴寂|被判|免死金牌|刘文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清末留学日本人数高达八千,振兴中华为什么选 择日本

留日学生

1895年中日《马关新约》(日文本称《媾和条约》,俗称《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重失败。巨额的赔款,难以忍受的割地,造成了中国国运的空前低落,同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反响:列强以中国为可欺,认为这个“东亚病夫”正躺在“死亡之榻上”,一些人公开提出“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呼吁把“瓜分中华帝国”1一事提上侵略日程,并在此后几年间,使中国面临豆剖瓜分的极为严峻的局面;中国人则从甲午的失败中震惊于自己的落后,痛恨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不如人,决心振奋精神,重塑“国魂”。

于是先有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发起组织兴中会,号召“振兴中华”,接着康有为在1895年5月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这种情绪反映到政府,便有大臣奏请派学生赴日留学之议。张之洞的《劝学篇》被皇帝颁发各省,留学日本便被确立为政策。往昔的弟子,昨日的敌国,于今成为中国学子问学之所,变化何其巨大。前引《劝学篇》说,二十年前,日本派人去西洋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其显效如此。“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中国人要去看一看,日本人怎样学习西方,使自己强盛起来的。

张之洞说:“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2 “事半功倍”,是当时统治者中高层人士的心态。“东亚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为求富国强兵策,强忍抛妻别子情”3,反映了那时留日青年的热切心情。

宰相|皇上|斩首|裴寂|被判|免死金牌|刘文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清末留学日本人数高达八千,振兴中华为什么选 择日本

张之洞

下面三个年代:1896、1902、1905,是中国青年留日初期的三个重要标志。

1896

1896年前一年,即《马关条约》签订的那年,是证明日本雄视东方的一年。于是在次年即有中国人一群13人赴日留学,是为起步。此后数年留日人数增加并不多,据实藤惠秀研究后给出的数字,1899年有207人,1901年有280人,但,1902年,一下猛增到500人。4

1902

1902年以前二年,八国联军武装侵略中国,并在1901年9月7日同清政府签订了严重损害中国独立主权的《辛丑和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降到谷底。甲午战后已证明具有雄视东方实力的日本,在庚子之役中,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派大军来华,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其军人被安排同西方军人一起,整队通过紫禁城,日本国并从《辛丑和约》规定的对外赔款中获得了巨大的一份,再次证明了日本具有雄视东方的实力。于是1902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猛增。

1905

1905年,留日人数达到了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的顶峰,这年底,留日中国人约达8600之多。1906年大约也有8000之多。5这一数字,据最早发表研究中国人留学教育著作的舒新城评论说,“实为任何时期与任何留学国所未有者”6。晚近的美国学者也指出,这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7 1905年,是日本显示其雄视东方实力的最重要的一年。

这年9月,日俄两国在美国撮合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宣告了日本对俄国战争的胜利。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它是日俄两国为瓜分在中国东北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而爆发的,两国交战的主战场既不在日本,也不在俄国,而是在中国的东北,当时的中国政府被迫作了可耻的“局外中立者”。未曾想到,貌似庞大的俄国却败在日本手下。这对中国人的刺激自然是极其强烈的。中国留日学生便蜂涌而来。年初日本报告只有三四千人,到下半年就超过了八千人,有的估计高达万人。

宰相|皇上|斩首|裴寂|被判|免死金牌|刘文静---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清末留学日本人数高达八千,振兴中华为什么选 择日本

日俄战争

本文原题为《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曾在东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办的“纪念中国赴日留学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宣读,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译文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Beijing)Vo1?18,NO,3,Autumn 1997;东京《东瀛求索》,第8号,1996年8月。

注释:

1V.Chirol,The Far East Question,Londen,1896,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册,第406页。

2张之洞《劝学篇·外篇》,第5—6页。

3吴玉章(永珊):《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29页。

4见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第451页,表一,留日学生数。另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1899年为143人,1900年为159人,1901年为266人,1902年为727人。见房兆楹:《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第1—53页。按李喜所统计,1898年为61人,1901年为274人,1902年为608人。见《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5页。各书统计数字不尽一致,但所显示的留学生人数增加趋势是完全相同的。

5实藤惠秀前引书,第39页。

6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1926年,第46页。

7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译本,(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404页。

8实藤惠秀前引书,第36页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