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丨秉承“活教育”理念 推进“现代小公民教育”

现代教学丨秉承“活教育”理念 推进“现代小公民教育”



【摘 要】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秉承“活教育”理念,以“一切为儿童”为宗旨,以“培养现代小公民”为育人目标,不断推进“现代小公民教育”。

【关键词】

活教育  小公民教育  教育创新

小学阶段是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和公民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校公民教育应该以培养“现代小公民”为基本价值追求。我校开展“现代小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持续了20年,从关注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到关注培养怎样的人,再到如何培养合格小公民,针对实践中的真问题,不断摸索前行。在理念的传承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步架构起清晰而有特色的“现代小公民教育”完整系统。

理念的传承:学校开展“现代小公民教育”的初衷

我校是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办的,有着87年历史的一所名校。陈鹤琴基于丰富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活教育”理念,其核心宗旨是“一切为儿童”,根本目标在于使儿童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理念,可以从人的自然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从人的自然性发展来说,“一切为儿童”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发展潜能,教育应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从人的社会性发展来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就是要求学校以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为核心使命,为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意识、形成现代公民人格、适应现代公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传承这一教育理念,自2013年起,我校将“一切为儿童”正式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的内涵解读为三个要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理解和尊重儿童;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教育应发展儿童的个性;小学是创造力培养最佳时期,教育要点燃儿童创造的火花。

从概念和内涵上看,“活教育”理念与现代公民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上有着高度的契合。基于对“活教育”理念的解读,我们将“小公民教育”融入时代发展的元素,提出了“六要”并举、“六会”共生的现代小公民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现代小公民。

实践的探索:学校开展“现代小公民教育”的路径

近五年来,我校在传承中创新,不断为“现代小公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探索形成了“刚柔相济,建设有滋有味的课程;动静相宜,创造有情有趣的课堂;内外相融,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的发展态势。我校着力打造与“现代小公民学院”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学生活动与评价方式、硬件支持等。设立了现代小公民学院下的五大中心:小公民科创中心、小公民传媒中心、小公民自治中心、小公民健康中心、小公民艺术中心。这五个中心与我校的“五指课程+”一一对应,既有分科更体现学科的综合,从而构筑了完善的学校“现代小公民”实施路径。

1.构建“五指课程+”课程体系,让课程展现育人的价值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构成,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基本渠道。

从“活教育”理念出发,融合现代公民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统筹整合学校三类课程,着力打造出以“培养现代小公民”为宗旨的“五指课程+”课程体系。“五指课程+” 是传承陈鹤琴所提出的“五指活动”而来的,具体包括健康课程、社会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阅读课程,涵盖了国家课程和学校开发的近80门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五指课程+”经历了从1.0版到5.0版的不断升级,将育人的价值作了充分的体现。

围绕公民教育的课程建设要求,我校依据“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发展思路,设计开展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校本开发,推进三类课程的“纵向贯通”。研究三类课程的不同目标和需求,拓展型、探究型教研组和学校精品课程各项目组主要从“横向融合”的角度研究学科知识的互通、融合和综合运用,设计实施多学科、跨学科的校本课程。由此,我校建立了“一横一纵”推进模式:“一横”是将学校健康课程、社会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阅读课程等五类课程横向成块;“一纵”是指贯通一至五年级,全方位融合。 

指向现代小公民培养的校本课程建设是对学生不同课程选择、不同成长需要的满足,其所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现代公民素养的培育和学生的全面成长、个性化成长,不仅体现了课程建设的以学生为本,而且让学生之中对现代小公民的培养有了现实的支撑,让公民教育成为贯穿课程建设的主线,是与学校整体的改革发展息息相关,与学校的核心价值和使命融为一体。

2.打造“小公民教育2+1”实践体系,让活动呈现丰富的内涵

为了将陈鹤琴的育人理念渗透于学校的课程与活动之中,我们设计了“2+1”的实施路径,即两项综合活动加一个学生组织。两项综合活动,即以校级层面为起点实施的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以年级层面为起点实施的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式活动。一个学生组织,即在少先队组织引领下的小公民自治委员会。“小公民教育2+1”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为学生公民素养的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首先,我们从顶层设计的视角,以陈鹤琴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作为同心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原先各学科的分科活动,整合为培育现代小公民素养的全学科活动。其次,以“中国的小公民→世界的小公民、现代的小公民→未来的小公民”为主线,贯穿小学学习的五年。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准则,渗透融合于小公民全学科活动设计之中。在设计与实施理念上,我们突出四个“全”,即全学科育人、全项目设计、全方位推进、全过程体验。

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成效,我们在活动的评价上也进行了系统思考,创造性地为每位学生设计了富有个性的评价手册:《我在一中心的日子》。手册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经历、实践活动、公民素养、行规礼仪和志愿服务等五大板块。其中的核心板块“公民素养”板块清晰地记录和分析了学生参加“现代小公民素养体验式活动”和“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的全貌。

未来的展望:学校开展“现代小公民教育”的反思

“现代小公民教育”是我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大品牌,是我们独特的办学基因,更是办学之魂。传承与创新“小公民教育”,构建与打造“现代小公民”课程,为的是擦亮这一“老字号”办学品牌,使学校与时代同步发展。这些年,我们遵循强化顶层设计的课改思路,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为前提,依靠全校教师的智慧、家长团队的参与和全体学生的投入,积极探索与实践,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拓展课程的空间,提升课程的品质,打造出具有一中心鲜明特色的“现代小公民”课程体系。这样的探索使我们有着更为明晰的办学思路,相信这一基于探索实践的研究,会让我校的教育展现出独特的办学魅力和绚烂的发展色彩。

着眼于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从课程、教学、文化和校园建设等多角度入手进一步丰富“现代小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更充分地挖掘这一特色品牌的育人价值,让“现代小公民教育”成为学校持久的教育名片,成为学校师生内心共同的信念和追求。

(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  张 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岳刚德.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内涵、权限、责任和困境[J].全球教育展望,2006(3).

[2]冯建军.公民教育课程及其设计[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冯青来,汪春艳.小学公民教育的问题探讨[J].基础教育,2009(9).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8年3A刊)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教学丨秉承“活教育”理念 推进“现代小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