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机构花样“踩雷”损失重 原是自己作茧难逃脱

  【红刊财经】机构花样“踩雷”损失重 原是自己作茧难逃脱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  春暖花开



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标签是拥有专业的投研人员、资金优势,资产配置比重科学等,但不少机构却因为踩雷成了反面教材。博反转、博重组投机成份依然高企,此外因为投研团队工作不到位,让向来以低风险、稳健收益著称的债基,开始和“风险”挂上了钩。

 

债基开始和风险挂钩

  

一年有余的金融去杠杆,让债券违约在近期集中爆发,虽然去杠杆是诱因,但本质还是公司自身质量不过关。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2018年共有2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超过150亿元。

  

由于信用违约事件的频发,也考验着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债基的投资能力。不少基金未能幸免这次债券违约潮。过去5个月,超过12家机构因为债券违约遭受净值损失。

  

如华商明星债基双债丰利A,5月15日净值暴跌8.91%,C份额暴跌8.8%。从债券持仓情况来看,华商双债丰利A持有“15华信债”24.18%。5月15日,“15华信债”的中证估值从63元下调至43元,下调幅度为32%,直接造成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

  

这不是华商双债丰利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踩雷”,5月7日,凯迪生态公告称,公司未按约定筹措足额偿债的资金,应于5月5日兑付本息的“11凯迪MTN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华商双债丰利在一季报中持有“11凯迪MTN1”6.49%,导致净值当天暴跌3.99%。

  

今年以来,华商旗下多只基金“踩雷”,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有4只债券基金因为“踩雷”年内净值跌幅在15%以上,华商独占三席,分别是华商双债丰利、华商稳固添利和华商信用增强。

  

在5个月之前,华商固收团队还是市场中的明星,身披双料冠军的光环:华商双债丰利2017年业绩在187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固收团队凭借2015—2017年的业绩荣获“3年期固收团队”冠军。如今回看,华商对信用风险的甄别能力似乎欠佳。

  

以华商双债丰利重仓的“11凯迪MTN1”为例,凯迪生态主营业务一直不赚钱,2017年归母净利润亏同比下跌2.73%;旗下的众多子公司陷入停产困境……好买财富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凯迪生态一直在借新还旧,只要是风控能力强的基金公司就不会买。华商的基金经理敢买,或是因为‘11凯迪MTN1’给的收益率更高,其发行时的票面利率为6.27%,高于77.4%的中期票据的利率。”

  

华商双债丰利的基金经理兼投资总监梁伟泓,在年初接受采访时提到:“华商基金对上市公司研究较为透彻,除了将核心研究集中在上市公司各项信息披露外,还要求固收信用研究员以及股票行业研究员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最后得到信用评级体系。”但从结果来看却事与愿违。《红周刊》记者以基民身份致电华商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在买入时做过详细调研,一定是验证合格的。”

  

近期,由于债券暴跌带来相关债基净值出现较大回撤的案例,并不限于华商基金。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爆发违约风险的11家企业,共涉及债基12只,包括中融融丰纯债基金重仓“14富贵鸟”踩雷,截至5月24日A份额净值亏损48.07%;国开泰富岁月鎏金A重仓“11丹东港MTN001”,目前单位净值低于1,为0.968;诺德主题灵活持有少量“10凯迪债”还有2.25年到期……

  

资深基金分析师常玏在采访中对《红周刊》记者分析:“对基金公司来说,大家并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3、4年前基金公司拿债情况是这样的:例如都是2年到期债券,一个收益率为6.8%,一个为6.5%,当时是谁有本事谁拿6.8%的债券,没本事的拿6.5%的。因为大家默认城投债、中期票据等一定会还本付息,拿到后再加杠杆运作。但是今天已经不同了,债券背后的企业资质是不同的,但很多公司还是按照原来的策略操作,就出现了大量踩雷信用债的问题。”

 

博重组吃了市场的亏

  

重组失败也是机构“踩雷”的高发区,今年以来,A股终止重组的案例频频出现,因终止重组股票复牌后大跌的公司也不在少数。5月4日复牌的奥瑞德连续8天跌停让不少参与重组的机构也面临巨额浮亏。

  

奥瑞德在2017年11月23日披露重组预案,拟斥资71.85亿元收购合肥瑞成100%股权,意在通过重组收购全球著名半导体企业NXP的射频功率芯片板块。但在4月28日,公司因未能及时支付部分股权价款等问题,终止了重组计划。公司股价自5月4日复牌后连续8个交易日跌停或接近跌停,股价暴跌了56.53%。

5月16日跌停板打开,但下跌趋势仍没有止住,截至5月24日,又下跌了17.22%。因为重组失败,奥瑞德1个月的时间内股价暴跌了64.02%。

  

奥瑞德的暴跌,让很多重仓持有它的机构颇为“受伤”,Wind数据显示,持仓量最高的基金是中金绝对收益策略混合,2018年一季报中,其持有奥瑞德118.04万元,如果基金经理魏孛没有调仓,因为奥瑞德的跌停,基金承受了75.8万元浮亏。

  

有趣的是,中金绝对收益策略“踩雷”奥瑞德似乎并不是偶然,记者翻阅最近的季报,发现魏孛很喜欢“押注”重组股。例如今年一季度末持有的台海核电、去年四季度末持有的长园集团,都在不久之前实施了业务重组。

  

根据公告,台海核电从去年12月5日起停牌,计划收购法国玛努尔工业集团。5月6日公司宣布复牌,但收购事项暂未完成。受到收购“待续”的影响,公司股价从5月7日复牌起至5月24日下跌了13.35%。中金绝对收益策略股票在一季度末持有台海核电20.9万元股权,如果持仓量未发生变化,因为台海核电导致的浮亏为2.79万元。

  

魏孛去年年末持有的长园集团最近被格力电器并购,长园集团此前的多次重组都失败了,而这次似乎因为有格力电器撑台,长园集团股价保持了平稳震荡。从操作手法上来看,魏孛去年三季度并未持有长园集团,而去年四季度长园集团成为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今年一季度长园集团又消失在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加上长园集团“热衷”重组的特点,基金经理可能看到了某些重组迹象,短期押宝。但因为种种原因,在长园集团被格力收购之前退出了。

  

对此,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闻嘉琦指出:“投资企业重组其实是一个事件驱动的投资行为,很多基金可能有信息的优势,会参与其中。中金绝对收益策略采取的是一个市场中性的策略,股票仓位中有一部分是进行风险对冲的,博重组可能是基金经理对重组公司比较熟悉。”

  

在闻嘉琦看来,博重组这个策略有赚钱的机会,同样风险也比较大,如果仓位较高,甚至逼近10%,就存在拿持有人的份额博收益的可能。另外,目前市场热度不在重组概念上,为博重组策略又添一层风险。

 

机构正在退出绩差企业

  

股价暴跌的另外一种情况,在于业绩的负面反转,很多机构在企业亏损时介入,希望博业绩反转,但最近来看,这个策略的收益并不乐观。例如三泰控股本来是一家戴帽企业,“st三泰”在2015、2016年连续亏损。在2017年年末,公司“狠心”出让了主营业务——速递易的大部分股权,套现7亿扭亏为盈。

  

好景不长,最近公司公布了2018年二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1.4亿—1.05亿元。随着业绩续亏,公司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5月7日到5月24日,股价下跌了26.22%。也有机构将其作为前十大重仓股,遭受了浮亏。

  

一季报显示,泰达宏利价值成长定增312号基金持有三泰控股2229.93万股,合计1.51亿元市值,占流通股比的2.08%。如果基金经理并未调仓,这一波连续下跌对基金造成了3959.2万元浮亏。

  

值得注意的是,三泰控股在2015—2017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534.61万元、-12.9亿元和-4.81亿元,由此可见,公司的盈利能力着实欠佳。但是泰达宏利价值成长定增312号基金,早在去年2017年一季度就重仓了三泰控股。三泰控股从去年二季度复牌后的5月4日至今,股价下跌了67.11%。Wind资讯中未公布泰达宏利价值成长定增312号基金的净值,但是如果三泰控股出现在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如此大比例的跌幅,或会拖累基金净值表现。

  

在2017年年末时,华安、博时、金鹰、泰达宏利、中银旗下均有基金重仓了三泰控股,另外,国华人寿保险公司旗下的万能险3号也重仓了三泰控股。这些机构为了博业绩反弹,但怎奈公司回转乏力,二季度续亏。

  

有数据表明,大量机构正在退出业绩不佳的公司,例如黑牛食品2017扣非净利润为-3.84亿元,在去年年末时,共有26只机构产品或公司持有黑牛食品。持仓市值最多的是全国社保基金105号,合计持仓1.4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夏盛世精选混合,持有1.08亿元,另外华夏基金旗下有6只基金重仓了黑牛食品。

  

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仅剩华夏盛世精选混合和上海瀚莅有限公司重仓了黑牛食品,其中华夏盛世精选混合相比于去年年末减持了715.68万元。

  

另外,今年二季度预告续亏的公司如卫士通、京汉股份,持有它们的机构产品或公司从去年年末的87只、24只,锐减到今年一季度的20只、2只。可见,机构正在放弃博业绩反转的策略,重仓绩优股是稳健收益的根本。

【红刊财经】机构花样“踩雷”损失重 原是自己作茧难逃脱

欢迎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行订阅:

【红刊财经】机构花样“踩雷”损失重 原是自己作茧难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