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辞职?还是硬抗到底?一个职场幸存者的6个反向思考|一刻
.bizsvr_0 {text-align: center;} .bizsvr_2 {margin: 30px auto;padding: 25px 20px;background-color: rgb(247, 247, 247);} .bizsvr_3 {margin: 10px 16px;font-size: 15px;text-align: justify;box-sizing: border-bo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4 {font-size: 15px;} .bizsvr_5 {margin: 10px 8px;font-size: 15px;text-align: justify;box-sizing: border-bo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8 {margin: 10px 16px;line-height: 1.75em;text-align: center;} .bizsvr_9 {color: rgb(102, 102, 102);font-size: 12px;text-align: center;} .bizsvr_10 {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1 {border-top: 1px dotted rgb(23, 23, 20);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5 {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line-height: 1.75em;} .bizsvr_17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18, 81);font-size: 16px;} .bizsvr_18 {font-size: 16px;letter-spacing: 1px;text-align: center;white-space: normal;} .bizsvr_19 {font-size: 16px;color: rgb(2, 30, 170);background-color: rgb(214, 214, 214);} .bizsvr_25 {color: rgb(136, 136, 136);font-size: 13px;letter-spacing: 1px;text-align: center;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izsvr_28 {margin: 10px 16p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97 {max-width: 100%;font-size: 0px;padding-bottom: 3px;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98 {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middle;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99 {width: 5px;height: 1px;background-color: rgb(160, 160, 160);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00 {width: 1px;height: 5px;margin-top: -3px;margin-right: auto;margin-left: auto;background-color: rgb(160, 160, 160);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01 {margin-top: -1px;margin-right: -5px;margin-left: -5px;width: 100%;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middle;padding-right: 8px;padding-left: 8px;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02 {width: 100%;height: 1px;background-color: rgb(160, 160, 160);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06 {text-align: left;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10 {max-width: 100%;font-size: 0px;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19 {clear: none;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122 {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311 {letter-spacing: 0px;box-sizing: border-box;font-size: 15px;} .bizsvr_313 {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0px;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374 {font-size: 15px;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bizsvr_396 {margin-right: 1em;margin-left: 1em;white-space: normal;line-height: 1.75em;text-align: justify;} .bizsvr_397 {color: rgb(178, 178, 178);font-size: 12px;letter-spacing: 0px;} .bizsvr_398 {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1px;} .bizsvr_399 {margin-right: 1em;margin-left: 1em;white-space: normal;} .bizsvr_400 {line-height: normal;} .bizsvr_402 {margin-right: 1em;margin-left: 1em;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color: rgb(62, 62, 62);line-height: normal;} .bizsvr_403 {color: rgb(123, 12, 0);font-size: 11px;} .bizsvr_404 {margin-right: 1em;margin-left: 1em;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 .bizsvr_405 {font-size: 14px;color: rgb(136, 136, 136);}
▼
工作,生活如何平衡,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有人想着赚大钱,有人想着安逸生活,有人想着实现价值。人生的道路中,要如何平衡每一环节,让每一个桶里都装满幸福之水,且不洒出来,顺顺当当地前进。
下面的文章给你六个反向思考,希望能解决你的职场困惑,和艰难。
上班?辞职?还是硬抗到底?
一个职场幸存者的6个反向思考
talk君
我们列举了职场上最常见的19个问题,这些问题几乎困扰过我们所有人,不信你看看:
1. 一个普通工作者要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我?
2. 为何工作让你如此无力?
3. 为何自己会被工作折磨到这个地步,到底是工作的错还是自己的错(或者两者都有)?
4. 为何甘愿为了工作放弃生活质量,还觉得这样的自己很伟大?
5. 如果时间重来一次,你能否让自己在工作时更快乐?
6. 赚钱重要还是梦想重要?
7. 为什么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
8. 热情消磨殆尽怎么办?
9. 工作与生活有可能平衡吗?
10. 想离职又不知道要换什么工作?
11. 三十岁真的要做到那些事吗?
12. 胜利组与卢瑟的区分有意义吗?
13. 想当第一名还是学着做自己?
14. 不出国就是没踏出舒适圈吗?
15. 上班偷懒有助工作效率?
16. 无聊放空反而更有点子?
17. 面试问题为何总是无趣?
18. 苦干实干的人拿不到高薪?
19. 补满缺额肯定有人离职?
无论你是怎样自认成功,相信你一定对自己的工作有过困惑、迷惘或有所思考。
过去我们总认为金钱、职称才是成就的象征,但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渴望成为郭台铭那样的大老板(这当然和中国青年低薪、高失业的现状有关);上一辈总认为求职最重要是稳定、轻松,到大企业领固定的薪水很令父母放心,但在年轻人心里,只有轻松稳定的工作也不够吸引人。
愈来愈多人渴望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可以发挥能力,并且过想过的生活,相对于金钱与职位,热情与意义可能更有魅力。
但职场文化似乎没跟上这个趋势,在谈成功学、竞争力、一心想赢过别人的同时,却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把找工作当成薪水与职位的竞争,而不是面对内心的自我实现,等到事过境迁年华老去,才反问自己为什么工作不快乐?
鼓励你赶快成为人生胜利组,学会用大老板的角度思考的文章有许多,因此不再重复,「一刻talks」更想讨论的是,一个普通工作者要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找到人生的意义?
希望有一天,我们谈到工作,是为了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能实现,并赚到合理的报酬。
而不是逢年过节时亲戚口中的炫耀与比较、同学会时胜利组与卢瑟的分别、媒体里赢者圈成员对不知上进者的警告。
1、成功故事,都是后见之明的归纳
我们始终相信,世间有一套正确的行事方式,只要把这套方法做好,就会得到成功的结果。至于失败的原因,若不是我们对这套方式的认识不够完全,就是执行力不如人。所谓追求卓越、最佳实务、竞争力大体都不脱这个概念,所以我们需要阅读成功故事,让自己复制别人的经验。
或许在泡咖啡、做料理、手工艺的范围里,的确有成功的SOP,但在人生、商场或球场里,会有保证成功的正确策略吗?
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这句话大有问题,因为根本没人能在事前知道自己准备好了没。(能知道的话,还会有人失败吗?)每个成功故事都是后见之明,成功者的事后回溯可以有条有理、逻辑分明,但在事情还没发生的当下,谁会知道这样就能成功,那样就会失败呢?
即使已被证明成功的策略,也许还包含了当事人不知道的复杂因素,也许其中运气成分超过人为控制,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成功者真能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更何况是透过撰写故事的纸跟笔?
许多伟大的商业策略并不是事前精密计划、事后精准执行的产物,而是先做再说、随机修改的结果。
就像重大科学发现或划时代的艺术品一般,是独特而无法复制,甚至无法用归纳、类推和理论来解释的东西。照抄这些成功方法并不会得到类似的成果,甚至可能和它的结果天差地远。
2、尝试错误,比遵循成功法则更重要
竞争的本质是残酷的,赢家少、输家多是常态,无论生物演化或商业战场,成功的永远只有少数(否则也不叫成功了)。但如果成功故事没有用,为何我们还是很喜欢听成功者的名言呢?或许只是我们想证明自己能力还不够、还没准备好,就是因为自己想不到成功者说的那些法则与公式,所以现在还很失败,给自己找借口吧!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既然遵循任何成功格言都不保证成功,那么学习面对失败、找出新方向反而更重要。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提出的反证法就是最好的解答:我们无法证明什么是对的,但能证明什么是错的,只能不停试误来趋近正确。成功无法复制(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人是怎么成功的),但失败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勇敢尝试错误,会比努力效法成功故事、学习成功法则更有力量。模仿或许是竞争的必然结果,但我们每天上班并不是为了复制别人的典范,而是要能走出独特性,当我们愈想第一次就做对,不愿意第一次就做错,就永远学不到新事物、永远只能在后面追。
所以说,忘掉成功者和成功格言吧!有勇气去尝试不同的路,失败时还能笑得出来,就是让自己更坚强的方法。
3、把生活调配比例分成几种工作
思想家查尔斯.韩第(Charles Handy)在《你拿什么定义自己》说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我看来是个误导人的讲法,因为这个说法暗示工作和生活是两件不同的事。生活的绝大部分就是工作,关键在于『工作的平衡』。
韩第把自己的工作分为四种:
1. 赚钱的工作:只是用来维持生计、纯粹为了收入而做(常常一点也不有趣)。
2. 家庭工作:洗衣、烧饭、教育小孩、打扫、陪伴父母等等。
3. 奉献性工作:回馈小区、当义工,成为一个对社群有贡献的人。
4. 终身学习工作:读书、写书、研究有兴趣的事情,让自己持续成长。
这四种工作要维持均衡(每个人的比例不同,有些人希望多赚点钱,有些人可以少赚钱、但多和家人相处)。所以,其实没有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问题,只有工作与工作平衡的问题,因为不同类型的工作混和在一块,做起来就愉快了。
请记住,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把人生必须完成的事情都当成某个种类的工作,给予一视同仁的重视,唯有如此,才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总是感慨于自己始终在做别人给定的事情,除了赚钱到底还剩下什么?
人生过得好不好,只看怎么规划自己的各种工作。你可以选择赚多点钱或赚少点钱;选择多追一些梦想或少追一些梦想,工作并不是没有弹性、被绑死的宿命。人生很长,我们随时都能选择应该完成的部分工作。
4、Loser VS 胜利组的同学会焦虑症
当我们愈相信努力→成功的因果关系,就愈被深深地锁在不成功=不努力的嘲讽感里。然而,对于成功与失败,我们可以采取更宽容的看法:追求自己对成功的定义,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对失败经验更温柔,别拿自己跟其他人比。
承认吧!毕业愈久,我们对同学会这三个字就愈敏感、愈纠结。在各努力自打拚事业、娶妻生子后根本无暇休闲的年代,能和老同学一聚,当然是值得期待,不过,只要再想到同学会要穿什么去,要跟大家聊哪些话题,就不免一阵心脏紧缩。
那个谁好像年薪早就破百万,开名车,我穿个T恤牛仔裤会不会很奇怪?
如果被问到「最近在干嘛?」要怎么说啊,大家应该没听过我的公司吧。
我到现在都还没交女朋友,人家都结婚生子了啊!
好多人都买房子了,就我还在家里跟爸妈住……
交换名片的时候,我的职称会不会很逊?
同学会基本上是一种和跟我差不多背景的人相比,我日子有没有过得很好的参照比较大会。表面上跟大伙打屁聊天,重温同学友谊,不过心里差不多是在纠结这些问题。一场同学会开完,可能会有某些人赢得优越感,某些人在某些地方感到失落,眼看同学年薪高、女友正,就连开的车也很炫,自己都这把年纪了,到底在干嘛……
5、努力是否就能成功?
报纸杂志、脸书网络常常提醒我们,要成为人生胜利组、打进赢者圈。我们对什么叫成功人士有很具体的形象:赚很多钱、在专业上有成就、有被人尊敬的职位……等等,而在这个平等的现代社会,没有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也没有天生低等的贱民,我们可以相信流汗会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胜利组。
人人都有机会成功的确是现代社会最迷人的发明,但也正是如此,我们很习惯用成功的金字塔来衡量每个人的价值,如果厉害的人会往上爬、烂人会往下滑,那么成功的人就值得我们尊敬,而 Loser 是因为他们活该。当我们愈相信努力与成功的因果关系,就愈被深深地锁在不成功等于不努力的嘲讽感里。
这种感觉甚至内化到行动里了,比如当我面对一个西装笔挺、职称是企业总经理的人,就连说话语气都会当场矮人一截,客气的要命;可是五分钟后当我面对另一个失业者,却可以理所当然地告诫他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场伦理。
这种想法最可怕的地方是,如果跟别人相比,我自己也是 Loser 一枚,那么全都是因为我很差劲的焦虑就挥之不去。而同学会,正是印证自己是 Loser 的好去处。
6、对失败保留一点宽容
然而,对于成功与失败,我们可以采取更宽容的看法:
对成功更自主:
用Google图片搜寻成功人士,得到的结果真是妙不可言,好像成功就只有那一种形象而已。但社会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走一样的路。参加同学会前花五分钟想想,自己觉得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追求的是自己定义的成功,而不是跟别人比较之下的成功。
对过程更重视:
爱我们的老爸老妈常说,只要有努力、尽全力,做出和以前不同的改变就是一种成功;但你的老板和商业书会告诉你,说我尽力了只是一沱狗屎,因为我们只问结果,不要借口!愈是看重最后成果,就愈无法容忍努力却徒劳无功的事情发生,也更容易倾向投机取巧,或是怨天尤人。
至少偶尔把重点放在过程吧,和课本不一样,人生大部分的状况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能自己判断,自己决定,然后坚持决定,等待不一定会立刻发生的好结果。
对失败更温柔:
在成功金字塔的阶级观里,我们常常忘记还有机运这回事。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不需要天了,不成事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去谋,跟天无关。西方中古世界看到穷人,人们会说他很不幸(Unfortunate),因为幸运和财富没有眷顾他;现在我们看到一个穷人,却会觉得是因为他不努力,所以不需要同情。愈是竞争的社会自杀率就愈高,大概是因为连自己都无法同情卢瑟般的自己。
对于开启人类的比较心与嫉妒心的功能来说,同学会的确是伟大的发明。普通人不会拿自己和连胜文来比,因为谁都没有含着那样的金汤匙出生,但同班同学——这群和我们有最类似生活背景的人,刚好是人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最佳来源。话说回来,同学间的成就竞赛,和用考试分数高低来评断人性是差不多的道理,而虽然我们都最讨厌妈妈拿自己跟别的小孩比,但是长大变老以后,我们好像更爱拿自己跟别人比。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一刻 talks ? 全球创见者分享平台
长按下方二维码发现更多未知惊喜
- 男子和足浴店女友同居不到一个月,瘦了一圈,同事:还是少去点
- 明知道种地不挣钱,还是特意回家收麦子,这不是傻!
- 医美市场混乱不堪,更美APP是华而不实还是名副其实?
- 今年南充将有大发展!两条铁路即将开建,其中一条还是高铁
- 如果有外星文明出现了,对人类是幸运还是危机?答案你不会想到
- 农民致富创业:收入百万还是负债累累?
- 陈冠希发文问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 网友的回复吓人的一致
- 未来房价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这三点已经决定了楼市
- 调控之后,楼市却爆发,意味着入场开始还是离场呢?
- “独角兽基金”“独角兽回归”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