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嘎玛德勒“话”唐卡人生“谈”技艺传承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画师嘎玛德勒“话”唐卡人生“谈”技艺传承》。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中新网昌都5月24日电 题:画师嘎玛德勒"话”唐卡人生"谈"技艺传承





记者 吉翔





从昌都市区沿扎曲河而上,一路颠簸山路百余公里,历时4个小时,记者来到嘎玛德勒老人家里。这位老人,就是西藏工艺美术大师、嘎玛嘎赤画派第十代杰出传承人。





嘎玛德勒向记者介绍一幅正在制作中的唐卡。吉翔 摄





这里是嘎玛乡,历史上盛行文化内涵丰富而又工艺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包括唐卡绘画、铜像锻造等,是名符其实的“民族手工艺之乡”。





初见嘎玛德勒,他衣着朴素,鞋子上沾满灰尘,俨然一副农牧民打扮。古铜色的面孔,额头和眼角爬满皱纹,但眼睛深邃、有神。虽年岁已高,依然精神矍铄。





嘎玛德勒带记者走进二楼一间徒弟的画室,在简单参观徒弟作画之后,他又带记者下楼来到一楼一名徒弟家中,我们在这里聊起了他的唐卡人生。





嘎玛德勒出身于唐卡世家,自幼跟着舅舅学习造像度量经,他的父亲则教他如何画线条和涂色。





嘎玛德勒5岁开始学习唐卡理论,8岁学习画唐卡,光是基础部分度量经就学了6年,并于16岁出师。经过八十载艺术锤炼,老人家如今已桃李满园。现在,他的孙子丁增平措已成为西藏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嘎玛德勒展示唐卡画册中的度量图。吉翔 摄





虽已86岁,但嘎玛德勒的生活仍很有规律。早上5点起床,为经堂佛像供水,在念经研究经文后,他会来到徒弟画室指导作画,随后自己再绘制唐卡一到两个小时,到了下午老人还会再给徒弟作一些指导。





嘎玛德勒广收徒弟。据其介绍,截止目前收了大概500多个学生。多的时候有四五十个。这些弟子学习多久都可以,并且吃住免费。





嘎玛德勒说,画唐卡首先要学习经文,然后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他尤其重视传统度量经的教授。谈及度量经,老人仿佛把我们在座的记者当成了自己的徒弟,饶有兴致地给记者介绍着。如果不是陪同翻译的打断,没准老人会给我们讲述一个下午的度量经理论。





谈起学徒,嘎玛德勒说,“自己到哪里都会教唐卡,并且无区别对待”,一视同仁。不论什么样的学生,他都会把技术教出去,“只要能教的都愿意去教”。





嘎玛德勒特别强调,学徒要能吃苦,要努力去学,想法也很重要,不用心是学不会的。





最初的唐卡师傅都不将技艺传承给女性,但嘎玛德勒没有这样做。在谈及女徒弟时,老人很自豪,称自己也培养出非常不错的女徒弟。





他举例说,有一名女徒弟已经在大学的艺术学院当副教授。忆起这名徒弟,老人说,“了不起”,她的画作别人看了都觉得像自己的作品。





嘎玛德勒的弟子正在绘制一幅唐卡。吉翔 摄





采访中,一谈及技艺传承,嘎玛德勒脸上就频频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在他看来,“自己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绘画)带好,把嘎玛嘎赤(画派)传承好。”





嘎玛嘎赤画派于16世纪创立,与其他唐卡画派相比,有自己独特之处。该画派受汉画的影响,注重抒情写意,设色淡雅清丽,多用重彩烘染,讲究颜色对比,结构严谨,画面整洁,勾勒人物衣纹较为细腻,人物神态生动。





2009年昌都市卡诺区为嘎玛德勒出版了一本精致的唐卡画册书,完成了老人的一桩心愿。老人当即拿出这本画册,向记者展示这本融老人一生心血的大作,爱不释手,如数家珍。





记者翻阅该书,里面满是藏文唐卡理论,书中的草图都是老人自己所画。嘎玛德勒翻出一张张佛像的草图,向记者介绍度量经在唐卡绘画中的基础性、重要性。





在被问及这门艺术传承的最大难点时,嘎玛德勒认为,最难的就是学好度量图。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老人最注重的就是唐卡传统度量的传承。在他看来,这是该派唐卡的精髓,画作须严格按照祖辈传承的比例来做。





采访最后,记者问嘎玛德勒,您愿不愿意走出国门,将唐卡艺术介绍给更多的外国人所了解,嘎玛德勒给出了很肯定的回答:“愿意去!”





他说,“如果有机会去外地走一走,自己一定把唐卡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