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西决G4,火箭客场95-92力克勇士,大比分扳成2-2平。


勇士开场不到5分钟就得到12分,但最后整整一节也只得了12分。进攻上的缺乏延续性,是他们本场比赛始终没能解决的大问题。


勇士在关键时段的进攻不畅,首先当然跟火箭的坚韧防守有关。从保罗、塔克、阿里扎到哈登,这场球似乎都杀红了眼,被逼到悬崖边缘的他们,爆发出最可怕的洪荒之力。格林赛后说,这是他打过的身体对抗最强的一场球,他说的一点儿没错。


但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原因,是勇士自己的老毛病:一领先就习惯性放松。


第一节,12-0领先是最理想不过的开局,本该一鼓作气将分差拉大到20分以上。然而,勇士接下来马上灵魂出窍,剩下的7分钟被火箭打出19-16,其中哈登一人就砍下9分。首节战罢,勇士只领先9分。


第二节,火箭开局一度连续5投不中,本该是勇士的飙分良机。然而,勇士同样5次进攻只打成一次,陷入与火箭的单打PK而不可自拔。接下来,灯泡组合完成得分接力,暴走的哈登一口气连拿11分,保罗随后连投带罚砍下12分,火箭不仅反超比分,最多时一度领先10分。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哈登连拿11分)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保罗接力,独取12分)


火箭在这一段的反击追分套路,说到底就两个:(1)哈登单打;(2)保罗单打,一点儿都不新鲜。但勇士就是防不住。不仅防不住,还一门心思要跟对方比单打,四大全明星轮番单干,结果呢?


杜兰特4中1,库里5中1,汤普森7中2,格林3中1。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勇士第二节投篮点分布图)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也只有勇士这种任性的球队才做得出来。火箭选择单打,是因为他们拥有全联盟单打效率最高的两个球员。全联盟最擅长传球的勇士选择单打,只能说是头脑发热,自废武功。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本赛季单打效率排行)


第三节,库里的疯狂第三节(单节17分)拯救了勇士,他们从6:57到2:55的4分钟内打出18-3一波流,此节战罢以80-70再次领先10分。


火箭这一节的问题在于后场篮板丢得太快、丢得太多。这一节,他们全队只抢下4个篮板(3个后场篮板),却被勇士抢走15个篮板(5个前场篮板)。


赤木刚宪老师的名言大家都熟悉:“控制了篮板球的人,就能控制整个比赛。”勇士对篮板球的统治,既确保了他们自己的二次进攻、有效增加了进攻回合,又防止了被火箭打出反击,再加上小学生逆天的三分手感(这一节三分球8投5中),这一节焉能不胜?


然而,一领先10分左右就浪荡,这个老毛病勇士就是改不掉。明明靠篮板球优势夺回比赛主导权,第四节却在篮板球上一丢再丢。这一节,勇士只抢到8个篮板,火箭却抢下16个(4个前场篮板),其中仅塔克一人就疯狂抢到7个篮板。形势的逆转,用同样的方式发生在转瞬之间。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一个回合,两个前场篮板,三次三分出手机会)


即便如此,老天还是一再给勇士提供着机会。终场前1:43,火箭94-91领先,两队各是连续两次进攻不中,37.7秒格林获得罚球机会。如果两罚全中,勇士只落后1分,接下来的应变空间很大。结果格林两罚中一,分差维持在2分。


11.6秒,格林拿到篮板,不叫暂停直接推反击,结果单打了一整场的杜兰特突然转型,关键时刻把球送到整场状态低迷的汤神手里,汤神略微有些愣神,一瞅马上就要到时,只能仓促出手,结果不中。


原本比赛到这里已经画下句号,但裁判核对比赛回放后,判定篮下有犯规动作,由保罗执行两次罚球。保罗两罚中一,95-92,还留给勇士0.5秒三分出手时间。勇士战术完全成功,库里从容三分出手,还是不中,输球成定局。


库里最后的这一球,不进是对的,因为就凭勇士这场球的浪荡表现,他们配不上一场胜利。(即使进了,也只是打平加时,按第四节的表现,勇士未必一定就能赢下比赛)


勇士在这场比赛的心不在焉、漫不经心,从这些瞬间可以一览无余:


首节6:50,库里推前场,传格林,格林只顾向前跑,完全没意识到传球,结果失误,被打反击,让火箭拿到本场第一球。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首节4:20,格林抢下篮板,由守转攻,完全没注意到身后还有个哈登,结果被断。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第二节1:48和1:25,哈登连续两次完成抢断,一次助攻保罗上篮得分,一次自己扣篮得分。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第三节8:42,汤神传球找杜兰特,直接扔出界外失误,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第三节7:42,杜兰特快攻找汤神,直接砸在后背上出界,还是注意力不集中。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第四节7:58,格林扣篮砸在篮脖子上,还是注意力不够集中。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第四节1:27,格林防守中背对持球人,身边漏了戈登、阿里扎两个空位而浑然不觉,结果戈登得到三分出手机会。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类似这样的镜头,比赛中层出不穷,如果细心复盘,简直可以截图一百张。相信等勇士球员们开始看比赛录像,科尔教练一定会在某些球员的脸上打红叉叉。


格林这场比赛打出11分、14个篮板、8次助攻的准三双,但千万不要被账面上的数据欺骗,在比赛的专注度方面,他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作为勇士全队态度最强硬、打法最凶悍的“意志力”领袖,格林的精神涣散直接影响了全队,其他人的注意力也做不到长期集中。


这种时候,也许勇士会更加想念因伤缺席的伊戈达拉。骑士的卢指导谈到科沃尔在东决G4中的神奇表现时曾说,“那就是老将应该做的。”这支勇士最需要的,或许正是像伊戈达拉这样的老将,每当队友习惯性松懈的时候,毫不留情地踢他们的屁股。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类似这样的强硬瞬间,勇士需要更多,

这是季后赛,必须肉搏,必须玩命)


火箭这边,扮演这个角色的球员有保罗、塔克、阿里扎,都是人狠话不多、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主。反观勇士,这样的狠角色实在太少。大卫-韦斯特和帕楚利亚勉强都算,但因为移动速度太慢,这轮系列赛已经基本淡出了,帮不上忙。


这场球,顶替伊戈达拉角色的主要是利文斯顿和尼克杨,两人的效率值分别是-15和-14,由第二阵容主打的时间段,勇士一败涂地。有一项数据统计,勇士四星同时上场了31分钟,正负分为+20。而当他们之外的其他队员在场上时,17分钟正负分为-23。替补实在不给力。


这其实很正常,看看替补席的薪水单。贝尔年薪81.5万,库克之前只签了双向合同,仅5万受保障(后来改签了多年合同,细节未披露),利文斯顿769万,尼克-杨519万。反观F4,四个人本赛季年薪累计9390万,人均近2400万。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表示,我支持球员抱团,既因为人才流动本来就是健康联赛的必要条件,自由迁徙是球员的基本权利,也因为一个显见的事实:不是所有球员都能接受降薪抱团。当你把薪水的大头都花在超级巨头身上,用于角色球员的薪资空间当然严重受限。纵使你慧眼识珠、点石成金,你也很难跟正常建队的球队比拼替补实力。


而NBA的比赛,不是5个人打,而是至少6-8人的常规轮转,外加应对突发伤病的1-2名核心替补。


换句话说,联盟对于“球星抱团”现象,不是没有准备的。工资帽、奢侈税、伯德条款等规则,都是为了尽可能限制“一家独大”。为了夺冠,有些球员(比如2010年的詹姆斯、2016年的杜兰特)能够以降薪为代价打“兄弟篮球”,但这个模式很难持久。一旦夺冠功成,球队里的自我一定膨胀,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创业有功,人人都有理由寻找更多的经济回报,阵容的稳定性一定存疑。


而如果能战胜这种人之常情,在对冠军和金钱的追求中保持平衡,愿意长期牺牲收入来保持冲冠竞争力,那就是真正的冠军之心,应该尊重,而不是嘲讽。


回过头来说勇士的浪。或许天赋实在太多,勇士比赛一打顺了就难免意兴阑珊。好像一个奥数高手,让他做小学算术,他当然呵欠连天。但小学算术也是算成绩的,粗心大意一样可能不及格。神经上没有开关,松懈起来可以无限放松,想紧张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勇士的浪,火箭的犟


而火箭却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犟。他们就像是一头愤怒的公牛,眼睛里好像只有那块红布,浑身不管还有多少力气,都不管不顾地砸在这一场球上。他们来回来去就一招,无限单打,但愣是一条路走到黑。不到黄河心不死,敢叫日月换新天。


火箭的心理活动大致是这样:


说我们只靠单打走不了多远?——那我们就单打到底,让你们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说我们的“魔球理论”是伪科学?——那我们就魔球到底,绝不出手中距离。


说我们41分惨败后大势已去?——那我们就对干到底,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皇帝拉下马。


说我们不可能在客场赢下勇士?——那我们就血战到底,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说我们三分不准就赢不了比赛?——那我们就三分到底,戈登8中1的唯一一球,一样杀死比赛。


比赛中还有这么一项较少被注意到的数据。两队快攻得分之比,上半场是火箭13-6勇士,下半场则是0-2。哪怕是在勇士掀起惊涛骇浪的第三节,他们也不过只依靠快攻得到2分。这只说明一个问题:火箭下半场的防守强度足够大,即便是勇士也无法随心所欲地推反击。


而火箭的防守强度,也完全建立在一个“犟”字上。在我看来,他们跟昨天东决G4输球的绿军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火箭认死理、不信邪,笃定坚持自己能在客场拿下一场胜利。而绿军的心态更像是:“首节落后19分,太难追了,客场赢不了就赢不了吧,反正我们还有两个主场,反正我们最擅长打主场。”


我忍不住想起那句老话:“永远别惹得州人(Don"t mess with Texasian.)。”为啥?就因为他们太犟,你狠他更狠,你强他更强。


这种狠气,如果勇士身上能多一点就好了。可惜他们太精英了,身上更多是贵气。在他们看来,以命相搏,实在太不优雅了。


输这么一场球,真是不冤。


<

435

>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赞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