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苏州河的“父母亲情” 从电影中寻找上海的城市印记
小编来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黄浦江苏州河的“父母亲情” 从电影中寻找上海的城市印记’,特意拿来分享给各位看官,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记得分享哦!
正文开始: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23日报道:苏州河与黄浦江是上海城市空间划分与融合的地理边界,也是这座城市文化生活与人文情感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在上海城市的影像书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5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民修身系列讲座上,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程波向现场200余名初中生讲述了“上海电影中的江河叙事”,通过列举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阐述了上海电影与江河影像的内容。
在上海的影像呈现中,相对于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地理坐标意义的上海标志性建筑所结构的空间,苏州河与黄浦江的影像表达更为自然地诠释了上海作为一个现代都市因河而兴,通江贯海的精神气质。1984年上映的电影《大桥下面》讲述了上海青年修车匠高志华和小裁缝秦楠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秦楠和父亲生活在苏州河边上的老房子里。在电影开始的片断中,秦楠早上起来去买菜买早饭回家。程波认为,电影中把上海的苏州河和市民生活的状态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结合,苏州河更加具有血脉感。他又以电影《黄浦江故事》和《情洒浦江》为例,前者是一个船厂老工人给少先队员讲过去的故事,后者围绕南浦大桥的建设展开。“这样两部电影,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文化时代的语境里面呈现了积极理解黄浦江,理解城市化进程的这么一种脚步。”程波说。
“如果说黄浦江是一种门面,父亲,主外的话。苏州河更像是一个母亲,主内的,血脉感的这样的东西。”程波谈到,苏州河在上海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建构上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也在不同历史阶段与题材类型的影像书写中发展变化。而黄浦江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则主要在于近现代,并且逐渐成为上海现代主流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代表,在上海城市文化结构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他还提到,对苏州河与黄浦江动态影像空间建构上来讲,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意义,“从他(贾樟柯)的角度对这个城市的空间和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关照和反应。”苏州河上已然存在多年、黄浦江不断出现的“桥”,连通着江河的两岸,对于理解上海城市空间的影像呈现和文化想象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让黄浦江和苏州河在影像之内并不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来讲,在影像之外的真实生活当中的呈现才是最重要的。”程波表示,江河归海,海纳百川,上海电影作为上海经典的文化符号,一定会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魅力。
本次讲座是“海纳百川文化之申”上海城市符号与城市精神——上海市民修身系列讲座第二讲。系列讲座由上海市文明办、普陀区文明委主办,旨在通过进商圈、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让市民广泛参与,提升文化修养和文明素养。
- 1983年,上海的六大名路,一座火车站,一条苏州河
- 推进三项机制 沪城管加强黄浦江两岸执法保障工作
- 空中救援直升机黄浦江畔“世界红十字日滨江行”
- 黄浦江沿岸4字头新房拿证 比同小区二手房低6千1平
- 中外管乐团队巡游黄浦江
- 黄浦江公共空间5月将完成“三级”标牌调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