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来源是。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


书接上回,三解逐条批驳了《百年谎言:大清的灭亡,真的是武器落后的结果吗?》的一系列谬论,这期继续,不过由于晚上有直播,可能要短一点,只谈谈左宗棠西征的问题,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是大题目,留待下期细说。

还是得强调下,各位看官请看好,下面小字的是“截图”,骂人的时候请认准商标,后面文字的部分,三解有什么写错的,欢迎指出,只是骂街的恕不接待。

以下是截图: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上面这段,很有趣味,里面混杂了一堆莫名其妙的错误。

老规矩,先来说小的,就是左宗棠的部队里大量装备了斯潘塞弹仓步枪(也就是上期我们说到的斯宾塞M1865式.52口径步枪,以及上图中所谓的“加特林机枪”。

首先说明下,这张图里的这支枪根本不是“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在当时被列为“炮”,在中国被称为“格林炮”。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图上这位就是加特林和他发明的加特林机枪早期版本。

加特林机枪,1861年发明,1866年就装备了美国陆军,而左宗棠西征镇压回乱真正到陕北是在1868年,也就是说,所谓清军比美军更早大规模使用……实在是太穿越了!

这是时间问题,再看这枪,正版加特林是6个枪管,还有一个巨大的圆盘供弹,文章中贴的那张照片却是一堆管子,也没有这个圆盘,为啥呢?

答案很简单,搞错了!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JohnThomson1837-1921)在“金陵机器制造局”摆弄清廷洋务派弄来的手摇机枪。

这支枪的名字叫蒙蒂尼机枪(Montignymitrailleuse),1863年由两个比利时工程师发明,图上中国人拿着的那个蜂窝煤式的东西就是蒙蒂尼机枪的“弹巢”,用来为机枪供弹,发射的是11mm子弹,这个家伙也被成为“排枪”。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这是蒙蒂尼机枪拆开了的样子,可以看到蜂巢一样的“弹巢”还有右边的机械摇柄,摇动它就可以依次击发子弹,原理和加特林完全不同。

事实上,蒙蒂尼机枪在中国军队肯定也是有装备的,加特林机枪也有,不过名称是“十门连珠格林炮”,也就是十管加特林,一种加特林机枪的升级版,1881年,金陵制造局即已仿制成功。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些笨重的连射武器,在左宗棠西征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本文作者臆想中的那么大作用,原因很简单,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一系列战斗,比如董志原、金积堡之战,基本上都是攻坚战,也就是围攻堡寨的攻城战。

和很多人从西路军的遭遇中得来的可笑结论不同,陕甘回乱期间的回军,确实以马队闻名,但左宗棠的《左文襄公全集·奏稿》中记录了以下评价:

河回嗜利轻生,性喜剽掠。无事时即骑马远出抄掠,变乱十年未受惩创,更无畏忌,此等嗜乱之民,非创钜痛深,固难望其永久贴服也。

也就是说,尽管回兵喜欢购马、骑马,但主要作用是机动抄掠,而不是近代骑兵的突击作用,多次大战中,也一样没有打出大规模的骑兵会战,而是一个一个堡寨地争夺、拔钉子,这样的战场任务下,笨重的机关枪远没有火炮管用。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榴霰弹杀伤人员的示意图。

左宗棠曾在和胡雪岩的书信中盛赞普鲁士的后膛钢炮和开花弹的黄金组合:

能致远数里外,自空而下,以打步马队之成团者最妙。(这里说的是开花弹,又像空爆出大片弹珠的榴霰弹)

身在上海的胡雪岩的书信里也可见发运普鲁士后膛钢炮到军前的说法,当然数目并不多,往往就是几门。

而另外一条俄国人的见闻,反倒可以为我们提供旁证,就是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时的部队装备水平并没有“罗马主义”文章中吹嘘得那么先进。

左宗棠在1875年给胡雪岩的信中写道:

昨俄人索思诺福斯齐来兰游历,引其入局(注:左宗棠新建兰州机器局)看视,亦赞好不绝口。

这位俄国人当面自然赞不绝口,事后他个人的记录中,对于兰州机器局仿制的2支“钢枪管后膛枪”非常惊讶,但同样也发现,左宗棠的部分军队仍然在使用旧式劈山炮,只是不再装备土炮(这里的土炮应该指“抬枪”)。

我们知道,1873年,左宗棠已经平灭了陕甘境内的回乱,入住陕甘总督的驻地兰州,并开始为西征新疆做准备,1875年,他的部分军队仍然在使用“劈山炮”,实在算不上“先进”二字。

接下来,我们要说一说西征新疆的事儿。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在我们过往的历史记忆中,由于缺少细节,总认为阿古柏伪政权是一个在俄国支持下,由浩罕国土著跑到南疆建立的小割据势力,对它的战争也就是“剿匪”的层次。事实上呢?

1869年6月,英国新任印度总督梅奥到任后即提出:

我们相信一个边界更广的独立国家应该存在于英国边疆和俄国界线之间。

这个国家,就是阿古柏政权,世界霸主英国认为理所当然属于自家势力范围的缓冲国,一个隔离俄国在中亚扩张压力的“防波堤”,而对于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中国,英国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也从不认为清朝有力量担当好这个中亚的缓冲国的角色,直白地说:

“不配”。

1870年初,英国驻华公使馆派员到总理衙门正式提出要求清朝放弃新疆,执政的恭亲王奕?严词拒绝,明确表示在平定陕甘之乱后,一定会出兵新疆。

1873年初,阿古柏的代表赛义德到达英属印度的加尔各答,与英印政府进行接触,并与土耳其苏丹达成协议,阿古柏承认土耳其对“哲德沙尔汗国”的宗主权,土耳其苏丹封阿古柏为埃米尔,并向其提供大量武器和教官,训练新式军队。

作为“三姓家奴”,阿古柏拿了土耳其的人和枪,还从英国人手里拿枪炮,1873年12月,在接受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亲笔信之后,阿古柏表态:

女王像太阳一样,在她的温和的阳光里,像我这样可怜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滋长繁荣。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阿古柏。

次年2月2日,《英阿条约》签署,除了各种权益之外,约定英国将派出“公使级”代表常驻阿古柏宫廷。要知道,当时英国等西方列强只在“文明国家”和“重要帝国”(比如土耳其)派驻大使,在他们认为不开化的清朝,他们也只有“公使级”的外交关系,这个本钱实在不小。

同样也可看出阿古柏政权的国际化程度非常之高。

此后,英国对阿古柏的军事援助更加肆无忌惮,仅1874年一次交易中就有2万多支滑膛枪。1875年,英属印度政府又出于“礼貌”,为从孟买到拉合尔再到叶尔羌的200多门大炮付了运费。

1875年,阿古柏曾经的主子之一,俄国上校莱茵塔尔到喀什噶尔企图对抗英国人的影响,只停留了几天就灰溜溜地走了。他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阿古柏“彻底倾向英国”:

阿古柏修建了一座铸造厂。毫无疑问,这个铸造厂是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每星期生产十六支来复枪(线膛步枪)。

俄国人的资料显示,在1876—1877年前后,阿古柏的军队总数达到了45,360人,几乎全部用英国人提供的枪炮武装起来,并由土耳其军官进行西式训练。

同时期的左宗棠,辖下楚军最初的装备水平可能还赶不上阿古柏军队的小指头。

真正的转机,来自于左宗棠和胡雪岩合作开发的“西征贷款”,同时,由于英国陆军对于后膛枪械的进步意义理解不够,英军现役装备的更新比较缓慢,让左宗棠进军新疆的部队实现了一次彻底的“弯道超车”。

1902年5月新疆巡抚饶应祺奏折:

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故宫文献特刊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第15辑))

武器|武器装备|大军|西征|机枪|加特林---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你想象不到,左宗棠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有多先进?

这是最爱洋枪的淮军装备洋枪的时间对比,赶潮流还是不错的。

对照下上面左宗棠带出关的装备,马蹄泥就是马蒂尼-亨利MK-1步枪,利名登就是雷明顿步枪,七响就是斯宾塞,十三响就是温彻斯特杠杆连发步枪,哈乞开斯、标针快和八响枪对应什么型号,三解也说不上了,只能等高手解答。

不过当时英军的主力装备还是施耐德步枪,直到1871年才更新为马蒂尼-亨利,都是单发装弹的后膛线膛步枪,论火力就很一般咯。

依靠着强大的火力和左宗棠超强的训练,出关的清军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了“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阿古柏军队。

我来照录一段左宗棠的奏折,《详陈攻拔古牧地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城战状请奖恤出力阵亡各员弁折(1876年9月18日)》:

二十八日黎明,开花大炮轰动南城,左侧子墙渐圮。大炮测准连轰,城身坍卸过半。城头悍贼潜伏城隈,仰施枪炮,官军标针快响枪、七响枪、劈山炮连发,子注如雨,贼多死者。城南垒中号鼓齐发,南路攻城队伍飞奔齐进,贼犹以枪炮凭墙抵放。官军既上缺口,各以火包向贼纷掷,后队复囊土填壕,一拥而入,将施放枪炮拒贼悉数斩杀。

左公的奏折里,是不是像“罗马主义”原文说的,从不提及先进武器?

说到底,不是湘淮军大佬们不要脸,而是我们这些后人无知,偏偏要树个靶子痛骂,真正让咱们不明所以的责任人,你敢骂吗?

对于西征的左公而言,这是一次拼命之旅,对于中国军队而言,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据观察战争的英国人评价:

这支军队完全不同于所有以前在中亚的中国军队,它基本近似于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

这应该是清朝军队第一次在战场上赢得这个评价,和武器有关,又超越武器之外,具体有什么超越,三解会在下期的中法战争中具体展开。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