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名援建者获什邡“荣誉市民”称号

《北京8名援建者获什邡“荣誉市民”称号》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因一棵1200多年历史的红豆树得名。震后,在首都北京的大力支持下,红豆村按照“现代川西民居”风格进行了统一规划重建。农房建筑极具特点,白墙灰瓦,飞檐翘角,加上红色大门的点缀,显得古色古香。





记者 方非摄





(记者白波)刘永富、栾德成、田崑生、孔繁敬……“5·12”地震十年来,他们在京什携手同行的历程中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5月9日,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8位在什邡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北京援建者和社会爱心人士,被什邡市委、市政府授予什邡市“荣誉市民”称号。





北京建筑业联合会会长栾德成曾任原北京什邡前线指挥部指挥。地震发生后,他临危受命,成为了第一批奔赴什邡的先行者,主持修建了北京大道、京安大桥等重要工程。





孔繁敬曾任原北京城建集团什邡援建前线总指挥、原北京前线指挥部留守处主任。北京援建什邡十年来,他在各个援建项目上来回奔走,出色完成了所有工程项目后续维护任务。在援建工程结束后,他仍然留守什邡3年之久。为宣传什邡、弘扬援建精神,他出版了诗文书法集《什邡壮歌》,创作了以援建什邡故事为蓝本的电影文学剧本《红豆树下》。





“什邡是我的故乡,我和什邡永不说再见!”接受“荣誉市民”称号后,孔繁敬深情地说。





援建者们重回什邡的同时,也继续推动京什合作迈出新的一步。昨天上午,26个京什合作项目在什邡明日宇航工厂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北京到什邡投资企业有6家,总投资约33亿元。





什邡市委书记季涛表示,什邡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一流服务、创造最优环境,让每一位投资商放心、安心、顺心、舒心。





“5·12”大地震后,北京对口援建什邡,两地共拟定了城乡住房、集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五大方面942个重建项目和108个援建项目,助力灾后的什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讲述





北京工美“四川班”师生再聚忆当年





北京工美“四川班”师生再聚忆当年





记者 马婧





十年前,一场地震让位于四川绵竹的东汽技校夷为平地,十年后,一场“十年之约”的聚会在绵竹举行,聚会的主角是十年前从地震灾区走出的学生,也是北京市工美高级技工学校“四川班”的毕业生。2008年汶川地震后,东汽技校37名动画专业的学生来到北京,在工美高级技校接受了3年的专业教育,如今,他们扎根家乡,早已成为工艺美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工美高级技校的教师么红永远记得那一天,她站在北京西站的站台上,迎来了一批来自远方的孩子。2008年6月7日上午,当200多名东汽技校学生下了火车,站台上响起他们集体背诵校训的声音,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向前来迎接他们的老师们鞠了一躬,一句“感谢北京,感谢全国人民,老师辛苦了”的齐声呐喊,让现场每个人都热泪盈眶。





么红来到动画专业的队伍前,和他们亲切地打招呼。见到孩子们面色憔悴,身心受到惊吓后的恐慌还没有平复,么红的眼泪忍不住扑扑往下流。“我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孩子和他们同龄,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要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他们。”从此,么红成了“四川班”的班主任,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么妈”。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请来北大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定期来做心理疏导,让他们从灾难的阴影中渐渐走了出来。学校还为这个班配备了两名生活老师,专门管理宿舍生活。发现他们想念家乡饭菜,食堂增加了四川风味的饭菜,同时专为“四川班”开设普通话课程,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北京。





毕业后的几年里,不少人都在北京实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纷纷回到了家乡。每当有学生离开北京,都会来和班主任告别。“每走一个人大家都会哭一场。”么红说,虽然毕业多年,但这份感情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今年年初,么红和学校其他老师前往四川,踏上了回访之路。当初瘦弱稚嫩的孩子们,如今都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多数都已经结婚生子。他们的工作也都进入了上升期,有的开设了工作室,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在企业从事设计工作。





这个班,还成就了一对美好的姻缘。殷雪和丁祥威从工美高级技校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安家立业,如今他们的儿子已经5岁。班主任来殷雪家里探望这天,殷雪的父母、公婆一起上阵,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同学们也纷纷携家带口,赶赴这场十年后的聚会。虽然时间冲淡了许多情绪,但师生再次相聚忆当年,仍忍不住留下感动的热泪。





探访





北京援建什邡村镇 留下带不走的产业





记者 白波 四川日报记者 雷倢





在层峦叠嶂蓥华山的怀抱中,一栋栋灰瓦白墙的川西建筑高低错落,灾后重建的红白小学操场上正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这个在龙门山脉原址上重建的小镇,在春雨中尽显生机。





5月9日,记者走进什邡市红白镇,发现这个曾经的矿业小镇,已转身成为一座旅游小镇。不仅是红白镇,十年过去,什邡受灾严重的几个乡镇,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更添了新特色。





做减法 关停境内所有煤矿





开车从什邡市区出发,沿着北京大道,40分钟,就到了红白镇。一场农家乐经营理念的培训课正在红白镇机关办公楼里举行。





红白镇,离震中映秀的直线距离只有30多公里,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灾后重建中,对口援建什邡的北京,不仅重建了房屋、道路,更将打造旅游业放入了规划之中。而在此之前,红白镇是什邡有名的矿产小镇,震前,镇里有5座煤矿、1座磷矿、1个水泥厂和花岗岩开采厂。多数镇民都在矿上打工。





在当时,红白镇的金河磷矿开采期只剩不到10年。在重建中,红白镇决定转型发展,关停了境内所有煤矿。





煤矿没了,农民们的收入哪儿来?红白镇依托红峡谷生态走廊,引入公司,做起了漂流。“夏季周末,我们每个路口都得派人疏导交通,不然就堵得水泄不通。”说起生意的火爆,红白镇党委委员赖兵颇为自豪。





而在灾后重建时,家家户户就预留了门店,做旅游接待。“震前,我在煤矿里打工,一年收入大概有3万元。地震时,家里的房子没了,煤矿也停了。”10年前,魏姐农家乐的老板王邦兵没有料想到震后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2014年,王邦兵的农家乐开业了,“70多个床位,到了旺季,房间提前一周就订满了。现在,每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





为了让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镇上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培训课,让村民们在接待能力、安全意识上有所提升。





做加法 挖掘村里的“宝藏”





现在,红白镇已变为旅游小镇,而这并不是个案。记者来到师古镇红豆村和元石镇箭台村,发现这两个烟草种植村,一个已成为婚俗特色村,一个正成为雪茄小镇的核心区。





走进红豆村,村民方伦琴指着村中的千年红豆树说:“红豆树,代表着爱情,现在,它也是我们村的致富树。”





方伦琴说,地震前,红豆村主要以种植烟叶和水稻为主。地震中,红豆村95%的房屋受损。在援建方看来,灾后重建不仅是修房子,更是留给当地一个带不走的产业。红豆村与北京在几场“脑力碰撞”后,决定“挖掘”红豆树,从传统农业村转身婚俗特色村。





重建中,红豆树被原地保留了下来,树周设计为婚庆广场,此外还有月老祠、鸳鸯井、印心池等景点。村上男娶女嫁,很多都到广场上摆婚宴。





方伦琴说,现在村里有3家大型农家乐,一年能办大大小小近200场婚礼。村民们也把红豆加工成饰品售卖。村民魏航专门从事红豆加工,他把红豆加工成项链、手链、手机链、钥匙扣等饰品。“现在来的人多了,卖的也很好。”魏航说,10年前,没有游客会来红豆村,随着一场集体婚礼和几次相亲活动的举办,这里名声渐长,游客多了,他们的收入也多了。去年,红豆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7600元。





同样种植烟草的箭台村,也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在什邡提出打造的雪茄小镇中,元石镇是核心区。元石镇党委书记陈林说:“箭台村御景园将改造为雪茄庄园。为吸引不抽雪茄的游客,庄园里也会有雪茄香草SPA等体验项目。”





在灾后重建中,什邡打造了12个特色村,朱家桥村挖掘李冰导洛通山的人文资源,下院村和箭台村则将重点打造猕猴桃和大棚蔬菜花卉产业……经过重建的12个村,村村有特色产业。





“五一”假期,成都市民廖望带着一家人到什邡一日游,“上午参观了红白地震遗址后,我们到湔氐镇下院村体验了采摘猕猴桃,下午赶到马祖村,坐在禅心湖边垂钓,傍晚又来到红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