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起红袖套 为“蓉漂”服务

《戴起红袖套 为“蓉漂”服务》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杨俐(右二)和邻居们学钩针 图据受访者





武侯区





倪家桥社区





○6大类微信功能群:





居民可根据需求,加入不同的微信群,体验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





○党群服务中心:





成一站式服务平台,集“党群、政务、社区、文体”服务于一体





○院子文创园:





开设钩针课等课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杨俐的热心肠,在玉林倪家桥社区是出了名的。在广安生活了几十年的她,没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会在成都一个叫做倪家桥的社区里度过。退休前,杨俐是广安的一名教师,2005年退休后,跟随儿子到了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落户。





偶然一次机会,她了解到社区开设有各类免费兴趣班,报名参加各类社区活动,杨老师很快就融入到了这个院落,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了一片。没想到,退休后不仅在社区找到了乐趣,参与活动深切感受到了天府文化的滋养,她也在社区找到了“新工作”——成为了一名“红袖套”志愿者,用自己的热心,回馈着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类似于杨俐这样的志愿者在倪家桥社区还有20多人。社区通过“微党课”及公益文化课等形式,让天府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志愿者。





受惠:





多种社区活动,丰富老年生活





杨俐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街一号。刚开始,退休后到成都生活,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对杨俐而言是不太适应的。“儿子要上班,我和老伴儿两个人,就出门遛个弯,买点菜回家做饭看电视。”去年夏天,她从社区院坝门前经过,发现门口摆放了“微党课”的授课表通知,可以免费报名参加。杨俐报了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微信群,有时候社区的公众号也会通知授课信息。”倪家桥社区结合居民的日常需求,成立了6大类微信功能群,居民可根据需求加入不同的微信群体验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





杨俐还拉着自己住在玉林南街一号的几个姐妹一起去社区上课,大家又一起加入了社区的合唱团。“我现在日程表太忙了,每周只有一天能带带孙子,儿子儿媳也特别支持。”杨俐说。在五四青年节当天的蓉漂音乐会上,杨俐和社区合唱团的李黛丽、郝瑞宝等5人,即兴上台合唱了一首《绒花》,不仅活跃了气氛,也让在成都打拼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回馈:





各类公益活动,都有她的身影





社区开设了书法班后,杨俐的老伴儿梁人国也有了发挥爱好的好去处。“现在他经常在社区的院子文创园待着,教社区居民们书法,还收了两个外国徒弟呢。”对老伴儿的变化,杨俐特别满意,“再也不每天窝在家里了,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虽是周末,但5月5日天刚亮,杨俐就起了床,和老伴儿吃了早饭后就匆匆出门了。她的目的地,是距离自己家步行10分钟路程的玉林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文创园。原来上午9:30,“大师传承堂”的钩针课,要在这里开课。





不到8点,她就到了,开始忙碌起来。“我是志愿者嘛,有课的时候都会提前一个多小时到社区帮忙。”杨老师手脚麻利地边收拾边说。





“我确实愿意有事没事都来党群服务中心坐坐。”杨俐说,自己从社区获得了很多,这也让她想力所能及地回报社区,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只要有空,各类社区的公益活动中都有杨俐的身影。





社区:





在这里,居民是主角





“居民们不仅可以参加活动、学习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还要让把学到的东西传递给别人,成为新的志愿者。”倪家桥社区主任涂静说,这种“共融共生”的氛围,会让居民有更强的归属感。





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以前,社区原有办公面积仅为100平方米。为提升基层党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更好地服务群众,2018年在区委、街道党工委指导下,通过国资划拨、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底商反租等方式,将街道国资、市干道指挥部资源和非公企业雅苑茶园场地提供给倪家桥社区共建党建文化活动场地,形成了现在2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





如今,推开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时尚气息扑面而来。“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集‘党群、政务、社区、文体’服务于一体。”涂静说,在这里,居民群众是主角。





成都商报记者董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