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是否真的需要准备“六个钱包”来买房?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年轻人是否真的需要准备“六个钱包”来买房?。来源是。

年轻人是否真的需要准备“六个钱包”来买房?。年轻人|买房|樊纲|房价|借钱---


年轻人|买房|樊纲|房价|借钱---

年轻人是否真的需要准备“六个钱包”来买房?

最近,经济学家樊纲的“六个钱包论”很火。所谓“六个钱包”,就是年轻人向家里人借钱买房凑首付。男女两方都向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借钱,一共就是六户人家,六个钱包。

樊纲前几年还劝年轻人不要拿父母的钱买房,现在改变观点,很多人耻笑。我倒是觉得,只要出于真诚,观点转变并不可耻,知错不改总比误人子弟强。樊纲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他也觉得该抓紧贷款买房,可见他也长期看涨吧。

我赞成樊纲的观点,“六个钱包”理论听起来残酷,却是很合理的财务安排。年轻人不应该被情绪捆绑,要思考里面的道理。

为什么着急买房呢?因为判断房价大概率会涨。这样的判断在过去二十年,基本就没有错过。当下中国房价走向分化,在许多大城市那里,房价上涨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这里面的道理并没有变:通胀还在继续,城市化在进行。

过去十几年,中国货币供应的M2增长都是十几个点。2017年去杠杆,M1总量增加,M2增速大大放缓,也达到8个点的增长目标。这个货币供应量背景下,一两年也许不明显,时间拉长八年十年,就是水涨船高的过程。

房价上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口。这里面的情形稍微复杂一点。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90后人口比80后人口少了44%,00后人口则比90年人口少了33.7%。这个惊心动魄的人口断崖,是中国百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房价分化最主要的原因。

小城市就不用说,它的衰退正随着人口流失显露苗头。大城市会怎么样,它的房价还会上涨吗?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

中国目前只有50%左右人口生活在城市,有一部分还不是常住人口。相比发达国家80% 以上城市化率,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城市的发展还很粗放,一二线城市还有深耕做大的前景。未来中国将诞生世界级的城市群,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

从这两个角度看,中国大城市房价还有上涨的前景,尤其地段位置好、带福利属性的“学区房”,更是房产中的硬通货。

为什么借钱买房?房价总比工资涨得快,只凭年轻人自己,几乎不可能凑够首付。房贷是很优质的杠杆,年化不足5%的利率,简直是银行在送钱,不用白不用。房价一上涨,财富增值就是翻番。这时候,借钱买房就是明智之举。

过去二十多年,许多人正是借助家庭帮助,及时“上车”,实现财富体量升级。买房实现财富跃迁,如果只是一两人做到,他们也许只是幸运。当这种幸运成为普遍,背后一定有规律。你只需要做的,就是顺从规律。

中国人的家庭是很复杂的利益联合体。父母生养孩子隐含投资的意思,老来孝顺抚养则类似于回报。家庭往往是中国人最早的银行,你从它那里借钱投资,将来再慢慢地还。你可以不喜欢这种文化,然而它确实存在,并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当你看准一套房会涨,想和女朋友结婚,手头连首付的钱都不够,怎么办?银行不会把钱借给你的。市面各种贷款,你算一算利率,高到令人窒息。这时候,家庭拿出一笔钱给你帮忙,你该怎么面对呢?我建议拿到手里,满怀感恩地。同时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忘记和家人约定,这笔钱是借来的,而不是无偿支援。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财务安排,后者是不折不扣的啃老。要和家人约定,给他们计利息。这个计息至少和他们存款理财的收益相当,这样的资金成本,市面几乎拿不到。很多家长不会要孩子的利息,你还是得讲明白,还钱时把利息计入,或以其他形式补偿。

第二,定时定期还款。也许房贷负担很重,还是要每月每季挤出一小部分钱,还给家人。家人关系再怎样亲密信任,你也要给他们安心丸。实际行动比白纸黑字更有说服力。过程实际也许艰辛,不妨把还款期限拉长些。年轻人赚的是新钱,往往几年收入抵得上老人家几十年存款。三年还不清,那就五年还清。事实上,当动用六个钱包才能凑齐首付,长辈的经济能力也一般,能支援的钱不会太多。把时间一拖长,还款的压力并不大。

第三,永远要还清借款。虽说借款来自家庭亲人,这些钱终究是他们的钱。人性有弱点,一项东西在手里拿久了,就生出虚妄的占有情感。倘若没有还钱的决心和规划,就不要借钱买房。纯粹啃老是一种寄生,我抱以鄙夷和谴责。

最后还有一种情形:无论如何解释借钱买房的必要性,你还款付息的可靠性,家人都无动于衷。他们宁愿把钱存定期,也不愿把钱借给你买房——这时候,就是考验人品的时候。有人会怨恨父母无知无情,不施予援手。我的建议是:摆好心态,坦诚接受。

长辈有处置财产的权利,他们对子女的爱并非无限,他们的不信任也情有可原。成年父母和子女的财务独立,是很正常的事情。借钱是情,不借是理,不应该为此撕破脸皮。至亲之间的互爱、理解和尊重,远比一套房子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