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记】养老服务业应构建连续服务链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长期照护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我国各种养老相关企业数量增加较快,由此需要的养老相关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新形势下,聚焦长期照护、养老市场趋势、社区养老老龄产业风向热点,业内人士各抒己见,为今后养老事业把脉。
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长期照护问题,不但是老年群体,也包括儿童、残障人士等在内的所有需要照护服务的群体,是未来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以老龄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首先“长期照护”针对人群应该更加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及有可能失能失智的人群。
其次,“长期照护”需要有体系化思维,要更多考虑各要素资源的有效链接。
第三,行业应该注重照护文化的建立与形成,应更关注“人性”“尊严”“尊重”,应该加强对照护者的关爱。
最后,“长期照护”目前需要解决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的建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实施方案。政府需解决长照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支撑和支付体系的建设问题。
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博士指出,在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中,既涉及医保的问题,也涉及长照险的问题,支付体系还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按照我们目前提倡的“医院建养老”“养老院建医疗”,未来就会出现医院、养老院同时花费“医保+长照险”的双重支付问题,即:医院,既花医保的钱,也花长照险的钱;反之养老机构也如此。
“目前很多养老机构已经出现了‘套保’现象,即:为了花医保而设置很多名目,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果此种情况继续下去,医保+长照险的支付双双不会减少,而是会越花越多,直至按照额度全部花光?那我们为什么要建长照险?事实上,建立长照险的初衷就是为了降低医保的支付,为那些没有治疗价值的照护护理开辟出一条新的支付路径,以解决医保报销滞留在院内、占用医疗床位的问题。”乌丹星说。
建起一整套连续服务链
乌丹星认为,针对老人群体,进入老年期以后,80%不是医疗能解决的问题,即便不是老年群体,其他年龄段的很多慢病、功能残障、癌症晚期等也不是医疗的问题,而是“照护”和“维持”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康养护”的问题。“康养护”不是去消耗医疗资源,而是为了尽可能地压低医疗成本,降低能耗。正如中国几乎所有高耗能产业都要“下来”一样,医疗也应该是向下走,而非继续向上走。养的低成本,有品质、有质量的养,是产业发展的重心,是解决多数群体照护问题的核心价值所在。
为此,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乐龄”创始人王艳蕊认为,无论哪个企业做养老,都不要在“医”上太下功夫,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前端的健康管理和后端的康复护理。建三甲医院,不是养老界应该做的。
所谓医养结合,或医养融合,其实就是指这两个圈交叉重叠的部分,而不是两个圈的完全重叠?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人的院前、院中、院后连续性服务链的构建。
乌丹星说:“形象一点比喻,医养结合是一个典型的‘4×1接力赛’,4棒交接:医院交接给区域康复,康复交接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交接给家庭。而不是一个人拿着4个棒去跑完全程,4个人每个人去做别人的事情?所以,应该是每一棒都很清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与上一棒链接好,下一棒递交好就行了。其实医养结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建立起合情合理的逻辑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并构建起一整套连续服务链最重要。”
▲
END
来源: 养老BAR
温馨提示:微信订阅号已开通置顶功能,请进入“老龄金融”公众号首页
,点击“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老龄金融”置顶,方便 查阅。
﹀
这是“老龄金融”微信公众平台的第685文章
- 2018肠道菌群与慢性疾病学术报告全国巡讲石家庄站成功举办
- 直播笔记|为了健康DIY移民希腊,老移民揭露购房移民的套路
- 退休后,养老保险可以不交,但这个一定要交!
- 2018年养老金上涨,这三类退休人员有福了,千万别不在意
- 2018年养老金并轨,编制人员告别免缴养老金时代,工人养老金提升
- 养老金上涨好消息,针对高龄退休人员的照顾,大家肯定双手赞成
- 2018养老金上调:28年工龄,养老金增加多少钱?
- 一位退役老股民的操盘笔记:“青龙取水”跟庄技术适合抄底,收藏
- 灵活就业期间养老保险断档 需于本月底前办理补缴
- 好消息!只有这些人退休后可以领两份养老金!看看需要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