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守住我们的好日子”

你要看的是不是《“一起守住我们的好日子”》?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在北京西城区,一直活跃着一支著名“组织”: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臂套红袖标……这就是“西城大妈”。





协助治安、举报违法;邻里守望、矛盾调解……





一代代“西城大妈”在日常守护中书写不寻常的故事,绵延、传承着对社区、对首都的爱与责任。





“千里眼”“顺风耳”:守护安定和谐





“千里眼”“顺风耳”,管片儿民警们如此形容“西城大妈”。只要楼道、小区出现了陌生人,“西城大妈”往往一眼就能认出来。正是靠着这份神奇本领,“西城大妈”屡屡建功。





今年60岁的王慧力是北京西城展览路街道百万庄西社区居民,不同的是,他们一家四代都是“西城大妈”。她在社区居委会干了13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慧力每天下午1点到3点,都要到志愿服务点值班。她把这份工作看得很神圣,一刻都不松懈。





每一名“西城大妈”都配有一本橘黄色封面的《随身手册》,里面详细列举了可疑人员、物品和事件的分类,如果发现线索,就立刻报告。





据了解,近年来,“西城大妈”为警方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线索,帮助警方破获多起恶性案件。





“我们生活在红墙下,守护党中央,维护首都社区安定和谐,义不容辞。”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说。





静好岁月:在守望中共度





新中国成立起,“西城大妈”就活跃在西城大街小巷。每一代“西城大妈”,都有那个时代的故事。





王慧力回忆,她的爷爷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居委会主任时,“‘大妈’成员以老人为主,社区工作的分类没有现在这么全。”





王慧力的母亲刘桂芬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社区治保主任,当时的“西城大妈”主要负责环境卫生和治保。





“那个时候的‘西城大妈’工作条件艰苦得多。”王慧力刚开始在居委会工作时,为了迅速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把几十本社区登记的档案册来回翻阅。“不到俩月,有居民报告家里的情况时,我立马就能说出他哪儿有隐瞒了。”





而今,当王慧力的女儿娄珊珊在社区工作时,大数据管理和更细化的分工,社区管理变得更加快捷有效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西城大妈”的工作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治安治保,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消防、治安、慰问老人、巡视、环保……





王慧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街道老年协会,为老年人组织模特比赛和书画、编织等活动,还定期看望空巢老人,给予老人们更多关切。“我每天忙得脚不离地。”王慧力说。





爱与责任:在传承中光大





北京市西城区是党中央所在地。紧挨红墙的特殊区位,让西城区百姓对红墙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责任,在一代代“西城大妈”身上传承。





2018年2月,王慧力的女儿娄珊珊通过了民政局社工招聘考试,正式成为展览路街道百万庄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成为这个家庭第四代“西城大妈”。此前,娄珊珊是一家企业的财务主管。对于她的选择,家人最初很不理解,丈夫问她:“你真的要举着旗子去当‘西城大妈’吗?”





“虽然现在没有原来的薪水高,但有了归属感。”娄珊珊说。她记得小时候帮着母亲在社区出板报的时光,真切感受到母亲和姥姥在社区工作时发自内心的快乐。





作为资深“大妈”的姥姥,刘桂芬经常给刚入职的外孙女传授经验,教娄珊珊如何跟不同的居民打交道。





娄珊珊说,她很享受被别人信任的感觉,从社区工作中,真正体会到快乐。她的丈夫也逐渐理解,还会主动对人说“我爱人是‘西城大妈’”。





王慧力说,“西城大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是一支令人骄傲的团队。曾经,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太太走失后,下意识地向路边穿红马甲、戴红帽子的“西城大妈”求助,最终通过民警联系上了家人。“只要你穿着这一身红马甲,就有很多人过来寻求帮助,这就是信任。”王慧力说。





西城区庆丰包子铺月坛店的很多员工,在北京有重大活动的时候都会“变身”为街面巡逻的“西城大妈”;来自美国的高天瑞一年前也开始在什刹海荷花市场当起为游客指路、维持秩序的“西城大妈”,这位“洋大爷”说:“‘西城大妈’就是在为人民服务。”





新时代,“西城大妈”已经成为一支拥有近10万名成员的群防群治队伍。娄珊珊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加入“西城大妈”的队伍,“一起守住我们的好日子”。





文/新华社记者乌梦达樊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