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Dr.魏:夸孩子“聪明”,其实是害了他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夜读】Dr.魏:夸孩子“聪明”,其实是害了他》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点击上方 蓝字
21君:
十几二十年前,没人能预测到今天互联网、智能手机会如此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十几二十年后,当你的孩子长大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又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出现哪些新的工作,又有哪些东西会消失?我们谁都无法预料。
但有一点确定是:未来生存需要的底层基础能力是不变的,那就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专注力、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发展能力、运动能力和音乐绘画等创意能力。这可以归结为大脑的五个方面: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创意脑,从这五大方面入手,教你如何根据孩子大脑发育规律,发展孩子相应的能力。
本文整理自魏坤琳新书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晓月云扬
爱默生说过,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会变成最差的主人。的确,人生就是习惯的集合。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个人早期造就怎样的习惯,这些习惯也会怎样反过来造就他。
那么,除了日常生活习惯,还有哪些“隐形习惯”是对孩子未来不可或缺的?
1
心智习惯:成长型心智,孩子看世界的眼镜
有个心理学实验:把4岁的孩子分为两组,一组事先告诉他们“你很聪明”,另一组告诉他们“你很努力”,然后再给出一系列不同难度的拼图游戏,让他们自由选择。结果发现,“聪明”的孩子都表现得较为保守,倾向于选择更容易的任务,而“努力”的孩子则倾向于选择更难的任务。
换句话说,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躲避挑战,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选择挑战。
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30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她提出了两种心智模式:固定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简单来说,你认为自己的智力、能力等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如果觉得是固定不变的,就是固定型心智;反之则是成长式心智。
心智模式,是你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我们时刻戴着的一副眼镜,你完全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能改变甚至决定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样子。就像实验中,孩子们正是因为不同的心智模式,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夸孩子“聪明”,等于是告诉孩子“你做得好,是因为你聪明”,这无形中会给孩子一种暗示:我受表扬是因为聪明、有天赋,所以要想再被表扬,就要继续表现出“聪明”的样子。那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容易的任务,再次漂亮地完成。
相反,夸孩子“努力”,孩子会觉得,你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多有天赋,所以要想继续得到认可,就要继续努力。
所以,他会更愿意选择困难的任务。一个简单的不同措辞,就能造成孩子们截然不同的后续表现。可见,这副看世界的“眼镜”,往往是我们父母在不经意间给孩子选择的。所以,在表扬和批评孩子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 表扬孩子时,要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天赋;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让孩子知道你在乎的并不是他一时的表现,而是他能够养成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那才是真正关系到他一生成长的关键。
? 批评孩子时,第一要指出他哪里错了,第二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第三要告诉他如何改正。如果既不告诉他哪里错了,也不告诉他如何改正错误,只是一味地说他不好,那就不叫批评,而是发泄情绪。这样批评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固定型心智模式,缺乏自尊和自信。
2
情绪习惯:让孩子懂得如何与情绪相处
与情绪相处,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尤其是小孩,很多家长会大力训练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推理等跟理智脑相关的能力,但其实“理智脑”需要“情绪脑”才能够理智起来。
然而,人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宝宝的情绪脑发育得比较快,很小就有喜怒哀乐,但理智脑要到20岁以后才完全成熟。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动不动就哭闹的原因。当孩子情绪上来时,他的理智脑管不住情绪脑,没法跟自己的情绪脑讲道理,也就没法抑制冲动,容易发怒。
所以,这时候,家长就要来充当孩子的“理智脑”,引导孩子,让理智层层渗透到孩子的情绪里。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我女儿很喜欢看动画片《头脑特工队》,里头把人脑中快乐、难过、害怕、厌恶和生气这5种基本情绪比喻成5个小人。每次我女儿发脾气时,我会先试探着问她:“你现在脑子里是哪个小人呢?”比如她说:“是怒怒!”然后我并不着急让她平息愤怒,而是接着问她,“怒怒在你脑子里干吗呢?”“还有其他小人吗?”让她尽量多地把情绪描述出来。用语言描述情绪时,是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定义的过程,这时候大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使用能帮助她理解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安抚她安静下来。
第二步,分析情绪。
引导孩子想一想他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消除这样的负面情绪。比如,接着上面的例子,我会问女儿:“那怒怒为什么会跳出来呢?是不是觉得爸爸错怪你了?”这时候女儿就开始说出让她生气的事来。她说:“就是你, 就是你错怪我了!” 我会确认她的情绪,并且表示理解。我会说:“好,如果是爸爸的错,爸爸一定给你道歉,而且是笑着说。”我再次表示理解之后,孩子就更加平静了。第三步,引导他反思情绪,反思刚才整个过程,指出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运用这三步,其实是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按摩,说得专业点,叫作“认知行为疗法”。其实不光是孩子,这三步对大人也同样有效。如果孩子从小能养成这样的情绪习惯,不论何时遇到情绪波动,都能积极化解,这将让他终身受益。
3
独立自主习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武器
养育孩子,最终是为了他将来能更好地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但家长常掉进两个大坑:要么万事包办,让他避免一切“危险”;要么把孩子强推出去,强行让孩子自己解决超出他当前能力的问题。
最糟的是,家长有时自己也常常矛盾:既告诉孩子“要这样、要那样”,不想他走弯路,时不时想起来了又告诉他要独立自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孩子陷在这矛盾里,更加不知所措。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阶段,帮他“搭梯子”,让他一步一步地、稳稳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成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一种主要冲突。0-1岁阶段,主要冲突是信任vs.不信任,这个阶段为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打下基础。
1-3岁阶段,主要冲突是自主vs.羞怯。
让孩子自由玩耍的同时,你也要把潜在的危险源(比如电源线、热水壶)从他的游戏区里移开。生活上也一样,当孩子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饭,你就给他勺子,不要怕弄脏桌子和地板。这个过程中,孩子越来越有自信心,自主性也更强。
3-6岁阶段,主要冲突是主动vs.内疚。
所以,在孩子小时候,一方面要保护他,帮他建立安全感,也要鼓励他探索世界,有时超出一点点安全的边界也没事,反而能让他在真实世界里检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应对危险,并且发展独立性。
心智习惯、情绪习惯和独立性,这些品质都不是一次两次活动能完成的事,而要在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帮他扩展,一步一步地发展。但时间会证明,这将是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赠书福利
孩子需要的不是现在学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来世界看重的能力。
前沿脑科学+认知科学研究成果,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给孩子精准的未来投资,积累终身受用的财富!
·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 怎么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Dr. 魏在科学育儿领域的专著,给家长营养、实用的科学养育私家课。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作者:魏坤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现在,
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12名(点赞数需不少于30)的读者,将免费获得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一本,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所以点赞前12的截止时间是4月12日20:00哟~)
配图来源 / 图虫创意
封面图 / 电影《蝴蝶》
编辑 / 阿黛酱
主播 / 晓月云扬
本期主播 简介
晓月云扬
有声小说主播
微博关注:
晓月云扬
QQ交流群:
579713857
作品最新动态会在群里发布,欢迎各位小天使和我一起,发掘声音里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1君
小伙伴们,你同意Dr.魏的育儿经么?你认为,养育小孩最重要的是什么?
精彩推荐
【夜读】一个人开始废掉的3种迹象
- 孩子因病离世父母代他毕业:想当志愿者帮其他孩子
- 高考后现离婚潮:孩子不懂爸妈的苦
-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这3种食物不要给孩子吃,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 泰星回应前女友怀孕传闻:是自己孩子的话会负责
- 女子大肚1年没生出孩子,老公想离婚,医生怒骂男子不是人
- 谢谢你,爱我像爱个孩子!
- 5岁儿童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孩子有这些症状时,家长别当感冒治疗
- 家有中考生,给孩子补充能量,就做这道五彩时蔬,营养又美味
- 这菜一周给孩子吃2次,孩子吃了补铁补血、视力好,更聪明!
- 小姑子坐月子婆婆去照顾,一月后孩子早夭,婆婆被亲家打,我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