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头牛,可以活着离开潮汕
本文授权转载自“新周刊”,id:new-weekly
从潮汕牛肉锅中,可以探究潮汕人的低调与高调、偏执与自得,感受潮汕人那份既甘愿做平民,又期盼总有一天出人头地的初心。
————————
清水汤、薄牛片、细切粿条、时令蔬菜。这种火锅组合,听来寡淡了些?
在牛肉火锅走出潮汕平原,走红广州甚至全国之前,这种观点尚算成立;吃惯浓油赤酱的人无法接受清汤寡水,也是自然。
待潮汕牛肉火锅借网络效应滑入万千人之口时,这个观点便被难以拒绝的缭绕肉香深深改变。
“大味至淡”的潮汕牛肉特质
和
潮汕人烹饪精神
,也自此为人熟知。
潮汕牛肉火锅不只是吃法讲究,在涮肉入口前的一切环节,更是如此。
潮汕牛肉锅是出了名的清淡。
一头牛只有30% 左右的肉可做潮汕火锅
————————
潮汕平原绝少养牛,
潮汕火锅店里消耗量巨大的土黄牛,多产自贵州、四川等地
。
在广州,一家牛肉火锅店的老板Robin,就每周遣人跑两趟贵州,
背一袋现金去买牛
,行情常是60万元过去,80头黄牛回来。
“
养牛的村民不认银行卡,也不认马云,只收现金
。”Robin说,贵州养牛人以养菜牛营生,以斗牛为乐。“他们直接收现金卖牛,交易最大可以到百万。”
潮汕牛肉火锅所用黄牛,多来自云贵高原。
若当天收不到理想数量,就得留一个人待着,等牛收齐为止,不然无法满足汕头、广州甚至全国各地无数在餐桌前咽着口水的老饕。
数十头牛身上涂着编号,密密挤作一团,随车南下
,抵达后送去就近的屠宰场。
牛以三岁母黄牛尤佳
,因其少运动、多喂食,肉质最为细嫩。
一头牛大概只有30% 的肉可做火锅涮食之用
,
最好吃的部位如脖仁(即雪花牛肉)更是稀罕,通常不到5%
。
宰杀后4小时内,牛肉必须被细细分割,摆盘上桌,接受检验,迟了味道便打折扣,稍有经验的老食客一试便知。
喜欢吃潮汕火锅的人,一定看过这张牛肉部位图。
切肉师傅一如侠客,刀就是命
。讲究的切肉师傅到店时会跟老板提要求——买把利索新刀。用刀前先细细磨。
“两边开锋地一直磨,磨到可以切出头发丝粗细的程度。”Robin介绍道。新刀通常重500克,磨好后只剩350克,使起来轻快爽利。切肉师傅离开此店时会把刀带走,
只要没钝、没坏,会带一辈子
。
Robin说,
这就是潮汕人认可的匠人精神
。所谓匠人精神,无非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才能打造出过得去的作品。
切肉师傅一如侠客,刀就是命。
潮汕吃食,规矩森严
————————
孔夫子尝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文》释“脍”,“细切肉也”。将食物进行精细处理,这就是最高的境界。
手切的意义在于顺着纹理,切到极薄,还原该部位肉品应有的嫩滑口感
。日本厨子学去此法,切得河豚刺身薄可透光。
潮汕人手中的牛肉也丝毫不逊:细而薄,弹又脆,
略加涮煮,入口甘香
,
更胜名动天下的和牛
。
打丸子也是如此。汕头人的经典回忆里,总有“飞厦老二手搥牛肉丸店”外的情景:数十精壮小伙,长桌摆满肉泥,
手持重达七斤二两的铁棍敲打近一个小时,才将瘦牛肉打成浆
,再依照潮汕鱼丸的捏制方法做成人人都爱的牛肉丸,与牛肉并上餐桌。
明档、鲜肉、靓熟丸,这些习以为常的景象,背后都是大量的人力和手工。
潮汕牛肉火锅现在已经走红全国。
说来有趣,
素来重人情多于重规则的潮汕人,偏在吃喝上规矩森严,绝不逾矩
,无论品茶或吃食,皆是如此。
在牛肉锅的大本营汕头,这条牛肉供应链可能被缩短到极致:牛在火锅店不远处的牧场暂养,屠夫在毗邻火锅店的大棚里现宰,师傅在明档砧板上现切,
牛肉从棚到板再到桌只消百步路程
,客人在餐桌上快涮快吃盘盘相叠,一切高效得让人瞠目结舌。
美食作家殳俏如是评论:“潮汕的牛肉不冷冻,不排酸,用牛骨熬制的锅底清汤一涮即吃,
令人仰止的便是潮汕人这种对新鲜的苛求和对本味的执着
。”
潮汕牛肉火锅讲究
快涮快吃,但
涮肉时间精确到秒。
潮汕人用 死磕精神做牛肉火锅
————————
自汕头海记牛肉绘制出第一张牛肉部位图开始,“没有一头牛可以从潮汕全身而退”这句调侃成了共识。
吊龙伴、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朥、牛朴肉、双层肉、匙肉、嫩肉、肥肉的细分让人大开眼界:
口感嫩滑的拿来涮
,拥有极致口感的部位必先被抢光;
肉质瘦硬的拿来打丸子
,捶锻出潮汕牛肉丸独一份的脆弹。余下的牛肚、牛筋还可制成卤水,用以佐餐。
现在吃法放宽,肉可按先瘦后肥再丸子的传统顺序文吃,亦可随兴所至,大快朵颐;既可以按涮肉时间表严格控制熟度,也可以在水开之前放肉,“炖煮”成熟——
有优质的肉品做基础,怎么吃都是美味
。
肉好,怎么吃都是美味。
开吃前,可以先调些酱料。
清汤净肉,已是绝品,加些酱料提味,亦有奇效
。
潮汕牛肉火锅的酱料大都不掩食材,只为提味:汕头沙茶酱、普宁豆瓣酱是“最潮汕”的酱料,只激发鲜香,不过于浓烈。还有些店铺保有自己独门的沙茶酱制作秘方,注重以沙茶为底,隐着丝丝辣味,能在点入的瞬间激活牛肉的鲜美。
厚切牛肉片、冰冻肥牛卷,在潮汕人眼里都上不得台面,弃之曰粗糙;费时耗工的手切捶打、长途运输就近鲜宰而得来的黄牛肉片及扎实肉丸,
不喧宾夺主的矿泉水清汤火锅,才算正宗
。
这种对烹饪极度自信甚至自负的心态,与潮汕人的历史和性格息息相关。
潮汕人源自中原腹地,因避战乱往南迁徙,在蛮夷之地开拓疆土,自有勤劳刻苦、低调为人之本性。
潮汕平原相对贫瘠,种植畜牧均不发达,又兼近代天灾人祸不断,潮汕人被迫大量“过番”(偷渡出国,目的地多为东南亚诸国),在异国他乡求生存,一旦获得成功,定要天下皆知。
传统的独门手艺,当然以高标准待之,为的就是看到外来食客那一脸由衷的敬佩称奇之相
。
潮汕人“好脸”
(爱面子)又好客,因此
死磕自己
,从拿牛、运牛、宰牛、切牛、分部位、涮肉片、吃丸子、下粿条、沉蔬菜的各个步骤都做到最好,才敢迎四面来客。否则对己对人,都无法交代。
潮汕人的这些精神,都深深刻在每一种平民食品之中
。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在崇尚厚大长粗的当代食材法则面前,只要有潮汕牛肉锅的存在,我们总能吃上一口
绵延百年的平民味道
,也总能从这一南国本味绝品中,探究潮汕人的低调与高调、偏执与自得,看潮汕人那份既甘愿做平民,又期盼总有一天出人头地的初心。
附:一颗完美牛肉丸的诞生
————————
“别看它这样,里面‘工大’啊!”
这是潮汕人常用的一句赞叹,大意是:眼前此物虽其貌不扬,但其制作过程饱含人力、物力、技术、时间,功夫在其中,绝不容小觑。
潮汕牛肉丸松脆相间、味道很自然,不过分强调所谓脆弹的口感。
潮汕王牌美食之一、吃火锅必备的牛肉丸,就是这么一个“工大”的物件:不懂行的,看着也就是个没啥出奇的乌溜圆球;
懂行的,才知这小小丸子里满是潮汕人的智慧与勤劳
。
汕头美食家张新民介绍,制作正宗的汕头牛肉丸,其核心步骤和制作鱼丸是一致的:以新鲜牛腿肉作原料,去筋切块,捶到松软成肉浆,其间加入雪粉、精盐、鱼露和味精佐味。取出肉浆拍搅,人手捏挤成丸,用勺子掏出,放进温水浸泡成型。这才有了牛肉丸松脆相间、不过分强调所谓脆弹的自然口感。
制作鱼丸和制作牛肉丸,几乎只有捶打这一区别:鱼肉较为松软,不需捶打;做牛肉丸的牛肉瘦硬,需要用铁棍捶到松软
。
潮汕牛肉丸须经过“千锤百炼”。
人手捶牛肉丸的场景固然特色满满,但张新民认为,“捶打的过程,机器完全可以替代;保留这道手捶的工序,多是保留一份仪式感,或者说是为了好看”。
一张长桌、十余壮小伙、二十根铁棍空中舞的壮观景象,或许会成为我们为下一代讲述的“历史场景”——循古法、纯手制,在现在未必一定最好,机器可以代替许多力气活,可以节省很多人力成本。
但这些手制的工艺,总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最好也最笨的选择。
做肉丸,最重要的是人手拍打肉浆
:五六斤肉浆置于盆中,加些盐水,用手拍打,变得松软时,用手挤成丸子——好的牛肉浆可以有多弹?
“
这么说吧,你在左边拍肉浆,右边是会动的,这就说明拍打到位了
。”张新民说。肉浆里还可以加些蛋清,起到稳定形态的作用。
挤丸子。
用肉眼判断丸子到底好不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光面”比“磨砂”好。
口感好不好,则要看丸子因为拍打、挤压而产生的自然的“凝胶状”,这是顶级牛肉丸的标志
。表面粗糙的牛肉丸子是搓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口感就差些。
与正宗的制法、自然的味道相比,过分强调某一种口感会失之偏颇。比如一些鱼丸会添加较多淀粉,强调其“脆”,吃起来就不如古法鱼丸松软可口。
好的牛肉丸,不但要弹牙,还要有“牛味”。
外地人甚至有些本地人对牛肉丸也有误解:只知其脆、弹,却忽略了最好的丸子能保留牛肉本身的鲜美滋味。这才是潮汕美食“工大”的目的:
用繁复较真的方式突出本味,用最好的作品还原自然。或许,生活也是如此。
本文来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享有传媒界"话题策源地"的美誉。
【小编微信】nxs0754 【合作探店】13169090092
- 考研前后变化,有没有中枪?
- 美国加息,中国严控外汇流失的2018年还有没有买房良机?
- 各种你可能没有用过的重口味情趣用品盘点
- 前红魔中场:如今的曼联没有让我喜欢的球员
- 4月3日比预期的差点,个股结构偏强,联动结构几乎没有
- 中科创达--目前的价值重估可以先看一倍的空间
- 可以360度旋转的房子,再也不用担心晒不到太阳了!未来026期
- 微信转账后被拉黑咋办?莫急,这么做可以追回被骗的钱!
- 购房时我们可以先找银行确定能不能拿到房贷,再交首付吗?
- 想要建一座小房子?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