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or 财?从启珂投资峰会看创新药趋势

创新药产业2018年最忙的部门?FA。

为什么?忙着上市。

创新药产业2018年最稀缺的人才?CFO。

为什么?排队IPO。

3月27日-29日,第九届启珂健康投资论坛(CHIC)在上海如期举行。设立了“中国生物医

药指数”(Loncar China BioPharma Index,LCHINA)的美国知名投资机构Loncar Investments的老板Brad Loncar会后

在他的

博客中写道,上海对创新资本追求超乎他的预期,中国的生物技术不仅出现井喷之势,而且开始做大做强,他推测

CHIC

有望成为中国的JP摩根。



“火箭上天了,高铁也比别人快了,做药就这么难吗?”这是中国药促会宋瑞霖会长在会上抛出的问题。要说不难,肯定是假的。从这次

CHIC,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趋势。

以下是医药魔方记者参加CHIC后的一些所见所感。



一、创新药是资金密集性产业



相比于其

他,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一般情况下,药品从研究开发、临床实验、试生产、科研成果产业化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要经历诸多的审批和试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根据德勤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2017年全球TOP12制药巨头在研发上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2%,而成功上市一个新药的成本则高达20亿美元。



尽管如此,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咱们国家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步伐。

有行业人士向医药魔方记者透露,国内药企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创新药的占比从2015年的5%上升至2017年的

30%,变化非常大。

二、轻资产模式渐成趋势



在这次的CHIC峰会上,记者发现创新药开发VIC模式越来越普遍。所谓的VIC,指

的是VC+IP+CRO,中文意为“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服务”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

这种模

式最早诞生于美国。

在参与路演的多家企业中,他们不仅很年轻,而且创始人几乎都有大药企或是大的生物医药投资基金的背景。随着自己在药圈内的积累及一些外部原因,他们选择了出来创业,并且几乎都一致对外称拥有较好的平台或者是很详实的pipeline甚至是有产品进入了临床。走近一看,他们的团队其实很小,主要精力也几乎是放在li

cense in/out上,从药理、毒理、IND、临床试验、NDA这一系列环节则是外包给相应的CRO公司。

大家都知道,创新药开发是一项非常艰巨、持久且复杂的工作,而记者从CHIC上发现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几个人组建的团队就出来做创新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咱们国家近年来CRO及CDMO产业在各个环节的成熟密不可分(见:

国内生物制药CDMO竞争格局

)。



尽管整个

CRO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龙头企业,但是就在前几天,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投资成立的苏桥生物又获得了38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也足以看得出“掘金路上卖水人”的吃相。当然也有人质疑,都来做服务了,谁来做药?



笔者获悉,对

于VIC这种轻资产模式,人数的多少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过选择VIC模式的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最好做过研发、销售、商务、并购等工作,并对整个做药的关键环节是非常清楚的。这类人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CRO资源,并非常熟悉每个环节的风险要素。

三、鼓励上市,是为了资本更好的退出?



中国的创新药产业是发展起步较晚,而

这段时间

里,“香港上市”和“独角兽”几乎成了制药人见面必聊的话题。这背后的原因是:香港资本市场抛出橄榄枝,国内A股市场也表示欢迎独角兽企业加速上市。



“当提出港交所是否要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开放IPO时,所有的呼声都表示赞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很多挑战。因此,港交所也一直在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内地业务发展主管毛志荣在CHIC上告诉记者。



这些激励性政策,也有一些人发出质疑声音,

独角兽吃韭菜比镰刀快多了。这其中,究竟谁最有潜力成为真正的强者呢?这一片欣欣向荣的现象背后,谁在瑟瑟发抖?



毛志荣也表示了香港联交所的担忧,他说,“

通过公共市场支持行业发展,为众多的私募股权投资PE投资者、VC投资者,提供一个退出机制之外,我们还面临着怎么样有效的保护投资的权益,使这样一个市场能够平稳持续发展的职责。

四、人才 or 钱财 ?

创新药行业也是高回报的产业。毛志荣说用“十年磨一剑

,一剑用十年”来形容最恰当不过。因此,

2017年生命科学及健康医疗卫生领域投资的成倍增长的现象并不让人意外。



据中国药促会统计,

从去年

10

月至今的近半年时间里,国家层面总共

发布发了

40

份正式文件,35份征求意见,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也都是为了支持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有

很多

业内人士称

创新药的春天来了。

“有一个事实,不得不引起我

们整个产业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深思。”宋瑞霖

会长

补充道,“生物医药产业,从十一五开始就作为中国的七大新兴产业,但这个行业始终没有达到支柱性产业的地步。

不过现在是时候相信中国医药创新的春天来了,投资的春天也来了。



既然春天已来,那么接下来,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究竟是来自于人(才)的挑战?还是钱(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