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与阳光的故事:藏在澜沧江大峡谷超1300年的神秘工艺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风与阳光的故事:藏在澜沧江大峡谷超1300年的神秘工艺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华龙网4月9日20时讯(首席记者 张雅萍)从滇藏公路进藏,第一站就是芒康,而在芒康境内的澜沧江大峡谷内,奔流的澜沧江两岸,一种古老的制盐工艺已经传承了1300多年,这里是芒康盐井,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





芒康千年盐田:风与时光的故事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春天,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芒康盐井的“桃花盐”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因为澜沧江两岸的土质不同,盐井的3000多块古盐田产出的盐也自然形成了“红盐”和“白盐”两个品类,江东出产白盐,江西的加达村则出产红盐。每年3至5月,正是红盐的主产季,因产在桃花开放时节,所以也叫“桃花盐”,这种粉色的盐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





位于澜沧江两岸的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一进入盐井纳西族自治乡,穿过一片高大的核桃树和青翠的柳树林,就能看到层层叠叠的盐田,梯田一样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一块块盐田里,有的还是清澈的卤水,有的已经凝结了一层薄薄的“盐花”,有的已经进入收获期,结上了一层厚厚的盐。





卤水在盐田中暴晒半个月,就能形成美丽的盐花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步行下坡,盐水井就在奔流咆哮的江边,盐井深处的卤水被抽上来后,再由人工运送到每一块盐田里,让高原的阳光和江风相互作用,一天天慢慢结晶出白色的盐粒,盐农再用工具,把结晶的盐收起来,进行包装。





一名“盐民”行走在芒康盐田中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在澜沧江边的这3000多块盐田里,这样的劳作已经重复了1300多年。经年累月的卤水向下渗透,让盐田下的木头支架上挂满了盐柱,如同溶洞里的石钟乳。





芒康千年盐田内美丽的“盐柱”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盐水经年累月地滴下,为木头柱子镶上一条条“盐晶项链”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





春季到芒康赏千年盐田,除了看手工晒盐,还可以到附近的觉龙沟赏十里桃花,品尝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加面,到曲孜卡温泉小镇泡温泉。





游客在盐田中拍照留念 首席记者 张雅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