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始,过了一个假期,知识是不是都忘记了?不怕小学1-
新学期即将开始,过了一个假期,很多知识大家是不是都忘记了呢?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向更高迈进。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新学期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份 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整数【正数、0、负数】
⑴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⑵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⑶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⑷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⑸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⑹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⑺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⑻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⑼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⑽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2、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⑴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⑵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⑶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⑷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⑸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⑹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⑺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⑻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①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②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⑼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⑵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a/b(b≠0)
⑶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⑷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⑸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⑹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⑼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致的,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4、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⑴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表示。
⑵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分 数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可以有单位名称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⑶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①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②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③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④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⑤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⑥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⑷熟记常用三数的互化。
⑸百分率
①出勤率表示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合格率表示合格件数占总件数的百分之几。
③成活率表示成活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⑺①多的÷“1”=多百分之几
②少的÷“1”= 少百分之几
⑻应得利息是税前利息,实得利息是税后利息。
⑼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⑽应得利息 -利息税 = 实得利息
⑾几折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
几几折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⑿①原价×折扣=现价
②现价÷原价=折扣
③现价÷折扣=原价
⒀几成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
几成几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5、因数与倍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
⑴4 × 3 = 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⑵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⑶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⑷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2的倍数都是双数。
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⑸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⑹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素数(或质数)。
⑺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⑻在1—20这些数中: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素数:2、3、5、7、11、13、17、19。(共8个,和为77。)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共11个,和为132。)
⑼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⑽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大数是最小公倍数,小数是最大公因数。
⑾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则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二)数的运算
1、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
⑴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⑵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⑶小数乘法: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②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⑷小数除法:
①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②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
③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
④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时,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⑤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位数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⑸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⑹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⑺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⑻分数大小的比较: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2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⑼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⑽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四则运算关系
加法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乘法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除法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3、两个规律
⑴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⑵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4、简便计算
⑴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运算规律
a-b-c=a-(b+c)
除法运算规律
a÷b÷c=a÷(b×c)
⑵乘、除法的互化。(小技巧:符号是相反的;两个数相乘得“1”)
(1)A÷0.1=A×10
(2)A×0.1=A÷10
(7)A÷0.01=A×100
(8)A×0.01=A÷100
(3)A÷0.2=A×5
(4)A×0.2=A÷5
(9)A÷0.25=A×4
(10)A×0.25=A÷4
(5)A÷0.5=A×2
(6)A×0.5=A÷2
(11)A÷0.125=A×8
(12)A×0.125=A÷8
⑶求近似数的方法。
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⑷积与因数、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第2个因数<1,积<第1个因数。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5、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⑴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⑵2a与a2意义不同:2a表示两个a相加,a2表示两个a相乘。即:2a=a+a,a2= a×a。
⑶用字母表示数:
①用字母表示任意数:如X=4 a=6
②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如s=vt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a+b=b+a
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S=ah
2、方程与等式
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⑶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⑷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方 程
等 式
联 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区 别
含有未知数
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⑸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⑹等式的基本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③求出方程的解。
④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四)正比例与反比例
1、比和比例
⑴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比
与
比
例
的
区
别
1、意义不同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名称不同
比的名称
两点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例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性质不同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不同
应用比的意义
求比值。
应用比的性质
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个不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性质
不但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解比例。
⑵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比
分数
除法
联
系
前项
分子
被除数
比号
分数线
除号
后项
分母
除数
比值
分数值
商
比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的商不变性质
区
别
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表示一个数。
除法表示一种运算。
⑶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一 般 方 法
结 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⑷化简比:
①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③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⑸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⑹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2、正比例、反比例
⑴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⑵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正 比 例
反 比 例
相 同 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 同 点
商一定
y/x= k(一定)
积一定
x×y=k(一定)
第二部份 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的认识、测量
1、量的计量
⑴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⑶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⑷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⑸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⑹面积单位:(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⑺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⑻体积单位:(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⑼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⑽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⑾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⑿时间单位:(60)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
1个月=3旬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⒀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⒀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千米
km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吨
t
千克
kg
克
g
升
L
毫升
mL
2、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
⑴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
⑶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⑷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⑸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⑹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⑻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⑼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⑽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常见的特殊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⑾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⑿有一些图形,把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⒀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⒁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平移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即:S=ah÷2。
【3】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梯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S=(a+b)h÷2。
【4】画图说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面积=πr×r=πr2。即:S=πr2。
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 =(长+宽)× 2
圆周长C = πd
圆面积S = πr2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C = 2πr
S =π(d/2)2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r= d÷2
S=π(d/2)2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r=C ÷2π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d=2r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 2
d=c ÷π
⒄常用数据:
常用π值
常用平方数
2π=6.28
12π=37.68
12= 1
3π=9.42
15π=47.1
22=4
4π=12.56
16π=50.24
32=9
5π=15.70
18π=56.52
42=16
6π=18.84
20π=62.8
52=25
7π=21.98
25π= 78.5
62=36
8π=25.12
32π=100.48
72=49
9π=28.26
2.25π=7.065
82=64
10π=31.4
6.25π=19.625
92=81
3、立体图形【认识、表面积、体积】
⑴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⑵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
⑶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⑷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⑸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⑹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①等底等高: 体积1︰3
②等底等体积:高1︰3
③等高等体积:底面积1︰3
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①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3,
②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
③圆锥体积比圆柱少2/3,
④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
⑻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1、差2、柱3、和4。
⑼立体图形公式推导: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何关系?(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
②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③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④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2】我们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是把圆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一种立体图形(近似的)进行推导的,请你说出这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与圆柱体有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把圆柱分成若干等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③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3】请画图说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
②将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将圆柱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中,发现三次正好倒完。
③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即:V=1/3Sh。
⑽立体图形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名称
计算公式
长方体棱长总和
长方体棱长总和 = (长+宽+高)× 4
长方体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和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体侧面积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体体积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体积
圆锥体体积=
1/3(Sh)
(二)图形与变换
1、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平移、旋转等,在变换位置时,每个图形的相应顶点、线段、曲线应同步平移,旋转相同的角度。
2、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它的大小时,通常要使每个图形的要素,如长方形的长与宽,三角形的底与高等同时按相同比例放大或缩小。
3、对称图形是对称轴两边的图形经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而不是完全相同。
(三)图形与位置
1、当我们处在实际生活及情景中,面对教短距离时,通常用上、下、前、后来描述具体位置。
2、当我们面对地图、方位图时,通常用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东……来描述方向。再结合所示比例尺计算出具体距离,把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三部份 统计与可能性
(一)统 计
1、我们通常都是通过打勾、画圆、划“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
3、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4、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5、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6、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名称
意义
计算方法
中位数
一组数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和÷2
众数
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平均数
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水平的数据。
平均数=总数÷份数
(二)可能性
1、
事件状态
生活情景
数学情景
一定会发生
太阳从东方升起
从5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一定不会发生
鸭子会讲话
从5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可能发生
今天会下雨
从5个红球,1个白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2、在可能性相同的情况下,比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绿卡图书学习整理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 苹果iOS12即将发布:这4款老iphone却无法升级
- 【招聘】玩具总动园即将开幕,迪士尼三场招聘会等你来~
- 即将竣工招生!昆山这所学校最新进展图流出,还有一大波在路上
- 楼市最新动态:全面复苏,即将进入新一轮上涨期!
- 成资大道资阳段即将开建
- 不限购!肥西2大新盘即将开盘!4大潜力板块曝光,最低卖1.1万+!
- 临沂在线房产网四月看房之旅即将开启 趁着大好春光一起去踏青吧
- 重磅!7位神秘大咖即将空降淮海中路,引爆魔都先锋艺术风暴!
- 5G即将试验 2020年正式商用
- 离开哈士奇,路标变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