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利空,真的来了!(它揭示了在中国投资的秘密)

你要看的是不是《楼市利空,真的来了!(它揭示了在中国投资的秘密)》?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健康摘要: 2018-03-20 天天说钱 天天说钱 综合:21财闻汇,资料:南方都市报(nddaily)、钱江晚报、金融家(ijrjia,作者:金融家@八月) 最近,关于假冒伪劣的问题再次引起热议。 以为对身边的假货足够习以为常?真相是,你可能还是被善良限制了想象力。 触目惊心!你的LV、...


正文开始:

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楼市的利空,真的来了。

 

3

19

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投资项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证实了国家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正在全面收紧!

 

楼市利空,真的来了!(它揭示了在中国投资的秘密)

这意味着,相当一批城市的地铁、轻轨、城轨将暂停实施。

这对于一批弱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来说,是一个显著的利空。

当然,这次政策调整也将影响到这些城市的楼市。

 

这份“通知”的主要内容是:

 

1

、省级发改委等,要建立“产能监测预警机制”,城轨车辆制造、组装和牵引、制动、信号系统产能等情况进行调查,于每年

3

月底前将上年度情况报送国家发改委。

 

2

、省级发改委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本地区城轨车辆新增产能。

城轨车辆产能利用率低于

80%

的地区,不得新增城轨车辆产能。

企业申请建设扩大城轨车辆产能项目,上两个年度产能利用率应均高于

80%

 

3

、按照“转型、整合、转移、退出”的思路,积极调整现有城轨车辆制造、组装企业业务结构,推动一批企业转型。

 

4

、加强对城轨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市场秩序。

 

这份通知意味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的生产能力,已经全面饱和。现在需要控制产能,甚至提出要求部分企业转型、退出。

 

所谓“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城际轨道等。

 

而产能饱和,传递了两大信息:第一,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变得审慎起来;第二,中国对外输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能也开始变得审慎起来。

 

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国内的情况。

 

3

4

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网”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向各地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申报建设轨道交通城市的地方政府预算、

GDP

的要求,提高到了

2003

年规定的

3

倍。同时,严控地方债务,增加了政府债务率指标。

 

在这份《意见》的后面,附有一份《关于进一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起草说明。说明提到,国家已批复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的

43

个城市里,目前完全符合申报新轮建设规划条件的有

29

个城市。

 

楼市利空,真的来了!(它揭示了在中国投资的秘密)

其中,不符合“申报新轮建设规划条件”的城市一共有

14

个(媒体误为13个):

 

政府债务率不符合条件的为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昆明、西安、兰州、沈阳、哈尔滨、贵阳等

9

个城市;

一般预算内收入不符合条件的为太原市

1

个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不符合条件的为乌鲁木齐市

1

个城市;

市区常住人口不符合条件的为包头、兰州、洛阳、呼和浩特、南通、福州等

6

个城市。

 

29

个可以继续申报新项目的城市分别是: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计划单列市: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

省会城市:广州、武汉、南京、成都、长沙、杭州、合肥、济南、石家庄、南昌、长春、郑州;

普通地级市:苏州、芜湖、东莞、徐州、常州、无锡、绍兴、佛山。

 

而在去年

11

月,国家叫停了包头的地铁项目,随后又叫停了呼和浩特地铁的

3

4

号线的建设。

 

近日,据“南方网”报道:

3

6

日,惠州市发改局在网络问政平台中透露称,由于与正在建设中的赣深高铁线路存在一定的功能重叠,省里去年底做出了“深惠城轨暂不实施”的决定,将进一步优化线路。深圳到惠州城轨的“暂不实施”,也疑似跟国家“收紧大基建”的背景有关。

 

国家为什么要“收紧大基建”?原因很简单,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造价昂贵,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为支撑,短期财务压力巨大;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长期财务压力将巨大。

 

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高质量的增长。因此,对大基建的态度变得审慎起来。

 

楼市利空,真的来了!(它揭示了在中国投资的秘密)

上面的截图,是

1995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的一份通知,主要内容是全面收紧地铁建设。文件说:

 

除北京、广州两个在建地铁项目和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外,今后一段时间内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项目。对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已批准立项和原则同意建设的天津、青岛、南京等城市的地铁项目和沈阳轻轨项目要停止对外签约,国家计委要暂停审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

 

可见那时国家出手更重,除了北上广的部分地铁项目外,其他统统被叫停。因为那时国家财力单薄,承受不了这些项目。这些项目的集中上马,还会刺激通胀。

 

1995

年的通知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经济是有周期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从

1995

年只有北上广才能建地铁,到目前至少还有

29

个城市能申报新线路,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走势。

 

也就是说,这一波收紧只是暂时的,过几年之后,国家一定会根据经济、人口变化适当增加可以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在上述

14

个“失去申报新线路资格”的城市里,西安、沈阳等省会城市,很有可能最早“复苏”。

 

这一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收紧,对一批偏弱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造成了显著影响。那些依托新线的楼盘,现在都“一脚踩空”,失去了一个重大利好。

类似包头这样的城市,恢复地铁建设可能遥遥无期。至于更多的三线城市,还没有拿到资格就“胎死腹中”,或许在

10

年内都不太可能“咸鱼翻生”了。

 

还是那句话:尽量到“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的城市”投资。

这样的城市才会有“人口—投资—公共资源”的良性循环,而人口流失城市只会有“恶性循环”。至于人口增长乏力的城市,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其实,国家允许建“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的城市,就是值得投资的城市。反之,一个城市连建地铁的资格都没有,说明它的人口聚集度不够、经济质量不高。

结论:在有资格持续修建地铁的城市投资,选地铁密集分布的区域,尽量让你的房子靠近“十字形”甚至是“米字型”的地铁站。这就是买房的“地铁定律”。

楼市利空,真的来了!(它揭示了在中国投资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