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自我……》,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根本停不下来……

看了这个题目,大概有人会猜,这吸毒似的下场,该不会是在说阿片类药物吧?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还真不是。在这个案例里,这种“毁人生”的药,是常用抗抑郁药物的一大类——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

上边那位失去自我的患者,是一位倒霉的大叔,名叫James Moore。在吃药之前,他本来是英国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James Moore)

可能是当公务员心理压力比较大,又或者其他生活上的压力,大叔在几年前常常经历“恐慌发作”,于是他就去看医生。

医生看了他的情况,表示问题不大,能解决,这里有些抗抑郁药,你拿去吃着,可以缓解你的恐慌发作。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于是,从2012年开始,他拿起抗抑郁药这么一磕,就磕到了现在,而且还戒不掉……

药虽然戒不掉,但是因为服药产生的问题,他的工作被“戒”掉了,社会功能也受到损害,亲戚朋友也不来往了。因为药物的问题影响到了生活的各方面,他在原来的工作领域再就业也不行了,事业和人际就这样一波打出了GG。

还不止这些问题,他甚至觉得这个药物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他不再是以前那个他了,他失去了自我认同感,有时候还搞不清自己是谁……

之所以无法停止服药,是因为这种药物竟然也有

“戒断症状”

大叔描述,他在这几年中,尝试了三次停止服用抗抑郁药,结果每一次,他都要承受失眠、恐慌、说话打颤以及持续不断的焦虑。

虽然和阿片类的戒断症状不太一样,但是也足够让他难受到“复吸”了三次。再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状况本来就很脆弱了……

大叔表示,如果当初医生给他开药的时候,告诉他会有这样的后果,他是绝对不会掉进这个坑的。

他的这个情况,在上个月月底被包括BBC在内的英国媒体报道了,在相关领域引起了一系列反响。

当地的竞选者表示,抗抑郁药依赖问题是个老问题了,可是却一直拖着没有解决。应该针对性的推出贴合他们情况的治疗和社会支持。

当地大学(班戈大学)的一名精神病学教授,David Healy医生表示,确实,患者在服药的时候并没有被告知药物这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是因为医生他也不知道啊。

“不光没人告诉患者,也没人告诉医生啊。”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David Healy医生)

Healy医生分析说,主要是药物设计的初衷和现在的用药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SSRIs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作用原理为调节5-羟色胺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当年投入使用时,制药者预期患者服用三个月就停药,或者最多半年。根本没有预料到像现在这样服药期限随便就超过1年甚至长达5年10年什么的……所以长期服用产生的后果是这款药物在设计的时候没去考虑的。

看起来像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对吧?其实SSRIs算是抗抑郁药物当中的新药了,在国内的许多文献中,这类药物还被包括在“新型抗抑郁药”当中,毕竟人家也是80后……

SSRIs造成的问题累积到现在,已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所以当地民众和政客在近期提出了一个议案,要求威尔士当地政府出台针对抗抑郁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和戒断反应的措施。

但是很可惜,《柳叶刀》在此后发了一篇文章,分析认为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s对急性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是有效的……于是这个提案就凉了……凉了……凉了……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柳叶刀》今年2月下旬刊发的论文)

当然,也有人指出,《柳叶刀》这篇文章谈论的有效性,仅仅是指近期的,远期的观察它也是缺失的。

不过同时,也有许多医生站出来表示,尽管有副作用,开SSRIs是有用的,该开还是要大胆的开。

比如说,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个戒断问题,SSRIs有一个著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自杀。这个副作用,听起来比戒断效果还要可怕是不是?

对患者来说,抗抑郁药物明明应该让我放弃自杀啊,怎么还让我大胆走上天台了呢……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昭仓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

而且,这个副作用被发现的时间远在近些年才显山露水的戒断问题之前。

关于这个问题,BBC同样也做过采访,这次是一个女学霸,Claire Hanley。

20年前,Claire一边在剑桥大学读书,一边还要照顾她患病的母亲,适逢期末考试,两头兼顾的学霸也压力山大,感觉精神上承受不住,去看了医生。

医生给她开了SSRIs。

服药之后,她在两周内两次尝试自杀。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Claire Hanley)

除了自杀行为之外,当时的Claire还在服药后感到失去方向感、不适、胃肠道问题,当然,最极端的是服药后她发生了多次痉挛。

虽然不知道她当年考得怎么样,不过20多年过去了,Claire还得持续吃药来治疗当年服用抗抑郁药留下的后遗症——持续的肌肉疼痛和疲劳。而且她还要长期卧床。

就这样,好好一个学霸,也毁了……

有统计数据显示,SSRIs的服药自杀几率大约是1%。

那么,这种猛到让人自杀的药物,为啥这么多医生还力挺继续开?倒不是因为没有新药,而是虽然SSRIs有几率造成患者自杀,但是研究显示,英国在大量使用这种药物之后,总体的自杀率是下降的。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即便这种药物确实致使少数患者自杀,这些增加的自杀数据,被大幅度下降的自杀数据给抵消掉了。

说说国内,目前临床上SSRIs的使用率一直在提高,因为过去SSRIs价格较高,而三环类抗抑郁药虽然副作用更多但是价格便宜,所以SSRIs在中国普及使用得较慢,而随着SSRIs国产化以及整体的国民经济的提高,SSRIs的使用率已经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2015年发表在《华西医学》期刊上的《住院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就提到,在该科室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当中,单一用药者占95.15%,其中使用SSRIs的患者达到了63.69%。文章评价SSRIs“其抗抑郁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当然,这是精神科的住院患者,不仅有疾病对口的精神科医生针对性的治疗,而且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可以及时的观察病情,跟踪病程,调整治疗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SSRIs处方来自其他科室,因为许多患者就医的时候会依据躯体症状选择就诊科室。比如脑卒中后或心肌梗死后的老年性抑郁以及与各类躯体疾病共病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常常不会去精神科就诊。

2012年的一篇文献提到,与精神科医生的处方相比,非精神科医生在开出抗抑郁药物的时候,处方诊断较多较杂,倾向于采用不明确的初级诊断或躯体症状。

而由于SSRIs的副作用较轻,而且这类药物中,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这样的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适合在非精神科混合其他药物使用。

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对患者使用SSRIs的观察期都比较短,在使用时,应该充分告知患者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发生的长期问题。

说服患者在感到不对的时候,及时寻求帮助也是必要的……不过,这可能并不容易……毕竟需要SSRIs的患者可能本来就依从性比较低……

参考文献

[1].DOI:10.7507/1002-0179.20150025

[2].《医药导报》 , 2015 , 34 (s1) :121-122

[3].www.bbc.com/news/uk-wales-43169946

[4].www.bbc.com/news/health-37682355

[5].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802-7

[6].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与变化趋势的研究,求医问药杂志,2012年A11期

[7].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年第5卷第2期

[8].我院2007-2011年抗抑郁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上海医药,2012年12月上

 

这种药本来应该让他变好,结果却让他失去工作、众叛亲离甚至失去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狠狠点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