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次次的约会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为了那一次次的约会。来源是攸克地产。

为了那一次次的约会。邮局|杂志|内刊|《收获》|大院---


邮局|杂志|内刊|《收获》|大院---

为了那一次次的约会

我对邮局是有感情的,从小学开始,别误会,我并不喜欢写信贴邮票交笔友,去邮局是为了买杂志。

先是《航空知识》,后来是《收获》。因为从小喜欢飞机,而《航空知识》是中间彩页飞机图片最多的杂志。那时候的杂志,没有全彩印刷,好看的图片,铜版纸彩印的,都插在中间几页。《航空知识》每月出一期,我就巴望着每月能从那上面看到各式各样的飞机。至于《收获》,我在那上面看到了《甲方乙方》的原作——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以及《怀念狼》、《糖》等等,都是首发。

那个邮局很大,两层楼,到现在,我都十分清晰地记得卖杂志的叔叔和姐姐的样子。那位叔叔,脸盘很大,眼睛不大,不笑的时候也会眯成一条线,嘴唇很厚,鼻子高,但是却有些短,身材矮胖。在我定期去买杂志的年代,他的年龄应该一直稳定在四十岁左右。至于那位姐姐,短发,说话很快,个子不高,五官也算不上清秀或者耐看。他们,都穿着绿色的邮政制服。

那时候的邮局,即便是卖杂志的柜台,也很高,或者是由于我当时年纪尚小,个子矮的缘故。在我记忆里,那个矮胖叔叔,总会从柜台上探出头来和我说话,他总是说,“新的还没来呢。”他从来没说过认识或者记得我,语气也从来没让我感觉到和蔼,就是那么平淡的,那种国有单位的说话语气,只有那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在记忆里留下了他总是向我微笑的印象。

他一定是认识或者记得我的,这一点,我至今深信不疑。《航空知识》那时候是每月的10日出版,一路运输,层层运输到邮局售卖,就要20日前后了。可见,那是一个多么平缓的年代。我却总是有些着急,每月10日到20日之间,抽空就要去邮局问一问,新一期的《航空知识》到了没有。其实,我是知道自己会有很多次败兴而回的,但那是一种期待,如果早到了,那么便是惊喜了。

父母看我时常跑邮局问杂志到没到,就要帮我订阅全年的杂志,然后可以直接投递到大院里属于我家的报箱里。对于这个方案,我没有同意,当时,小学还没毕业的我,应该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拒绝父母这个更加方便的提议。而现在,则懂了。

——因为那是一种期待,一种不确定性带给自己的刺激与愉悦,更重要的是,他是周期性的,经过长久的重复,往返于邮局和家之间,以及怀着希望而去,抱着遗憾而归的过程,都成为了一种习惯,承载着这个习惯,他成为了年幼的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就像,一个少年,定期去赴一场自己心爱的约会。那本并不精美的杂志,就是这种情感的承载与寄托所在。

即便到今天,我仍然保留着去报摊买杂志看的习惯,尽管除了昔日的《航空知识》、《收获》之外,我还会定期去报摊问,《男人装》来了没有,尽管卖杂志的大姐,长得实在不敢恭维。

不得不说,出于职业原因以及居住的小区,各种内刊也是我对于杂志期待的组成部分。之前,我是纸质版《SOHO小报》的忠实读者,更早之前,我是《万科周刊》的忠实拥趸。对于杂志的品味,我自视甚高,对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本名叫《邻里》的内刊,如果说我为什么能记住她,恐怕因为她是我定期约会的杂志中,最为“温暖”的一本。每每读他的时候,我就能想想自己,在冬天,坐在摇椅上,在家里的壁炉旁,悠悠地读着,冷了的时候,在腿上,盖上一件红黑相间的羊毛毯子。

这就是金科的那本内刊,喜欢这种感觉的还是要去读读,这种温暖,是另一种约会,把这种温暖变成常态,生活又该是多么美好呢?对了,忘记说了,2018年,这本内刊,改名叫《美邻》了,美好生活,其实也就是那一瞬间的温馨感。

上个月回父母家的大院,偶然在大院外的一条胡同中,看到一个老人的身影。他矮胖,脸盘很大,鼻子高而短,眼睛眯成一条缝,背已经有些驼了。我多少有些惊讶,因为在我于这个大院中生活的20几年中,从未想到过离开邮局柜台的矮胖叔叔,居然生活得离我如此之近。

我确信就是他,便迎上去问,“您原来是在邮局工作吧?”。他楞了好一会儿,似乎在努力回想着,他是否认识我,抑或我是否是他某个同事、同学朋友的晚辈,在没有找到答案的之后,他还是回答了“是,退休好多年了”,然后,一脸迷茫。

我知道他很难记得我了,于是就问,“您还记得《航空知识》那本杂志嘛?”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突然说,“你就是那个小孩儿?”我笑了笑,不知为何,却有种感慨,他这次是真的笑了,勉强地把腰直了直,一本正经的清了清嗓子,说道:“新的还没来呢。”

一时间,少年时代的怅然若失,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我终于确定,其实他是记得我的。“现在还看么”,我点点头,不知为何,一种温暖涌上心头,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七旬开外的老人,曾经自己定期“约会”的一部分,尽管岁月沧桑,但没想到,那份温暖与期待,已然留在了心底——那是我不曾意识到的。

“你当飞机设计师了没有?”他问我,然后从菜篮子里拿出一只白萝卜要我带走回家给爸妈做汤喝。其实,他根本不认识我的父母,连见,也没有见过。

“没有,也没当飞行员。”我答到。“那也挺好,那也挺好,你肯定挺好的。”他告诉我,他要走了,回家给老伴做饭。他一直说我很好,然后俯下身去,提起了菜篮子,又恢复了有些驼背的状态,然后走远,消失在北京冬日的特有的夜色之中。

我站在那里许久没动,看着他的背影,突然间,他回过身来,冲我使劲地挥了挥手,喊道,“快回家吧,你爸妈等你吃饭呢。”

没等我回答,他转了身,继续走远,这个驼背的背影,再也没有回过头。

邮局|杂志|内刊|《收获》|大院---

为了那一次次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