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科技”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实际上科技很亲民

小编嘚啵嘚:《你对“科技”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实际上科技很亲民》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一个老太太用二维码卖糖葫芦。她说了,用二维码有四大特点:不找钱、讲卫生、不看脸色、没有假币。”8日下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科协界别的小组讨论会场,给在座的政协委员们讲起了小故事。“为什么说不看脸色呢?”万钢接着说,“以前卖了很多小钱要到银行去换大钱,给人家找麻烦嘛!”





这就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移动支付。





现在,我家还放着一个零钱罐,它曾是我出门买菜的好伙伴,但现在,菜场里几乎每个摊位前都摆着二维码。今天,我看着零钱罐里的硬币和一毛、一块的纸币,不禁心生忧愁——啥时候能把它花完?





前几天我在政协会场买餐票,习惯性不带现金,只好问工作人员能否手机支付。工作人员似乎习以为常,把手机放桌上:“扫二维码转账吧,我给你垫上。”





这就是身边的科技创新。





两会开幕前,有同行开玩笑:“张老师,今年搞点啥大新闻?”我也开玩笑地回:“科技领域能有啥大新闻,有人关心吗?”这位同行发了两个哭脸的表情:“科技太专业,我们都看不懂。”潜台词是,因为太专业,所以不主流。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态度。





科技自带“高冷”光环,让人心生敬意的同时,也让人觉得距离遥远。似乎一提科技,就是量子卫星、深海空间站,就是大飞机,就是载人航天。其实,科技本就是“科学”加“技术”,科学需要点知识储备才能弄懂,但很多技术,已成为深入生活的陪伴。科技并不特指“看不懂的东西”,也不特指“最高端的东西”,它不神秘,也常常“润物细无声”。而且,你我已须臾不可离。





比如,前段时间直播答题火热,某平台报告显示,正确率最低的一道题,是问手机中常用的GPS定位用了哪项物理学成果。这一题只有3%的人答对,答案是相对论。





当然,你并不需要完全了解相对论中的“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你也不用为手机的定位功能感谢爱因斯坦。但你若愿意因此多花一点点时间了解科技,了解科技界,那便也很好。





毕竟,谁也无法预测,今天出台的这一系列看起来似乎与老百姓毫无关系的政策,比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比如推动人才分类评价,比如加强基础研究,会在十年、二十年或者百年后,怎样深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张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