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来源是时拾史事。

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匈奴|战争|发动|汉武帝|马邑|单于---


江河散人 时拾史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公元前133年,一位来自帝国边疆雁门郡马邑县的名叫聂壹的老人,透过管理对外事务的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进献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匈奴|战争|发动|汉武帝|马邑|单于---

匈奴|战争|发动|汉武帝|马邑|单于---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匈奴经常侵入边塞,为祸甚大,如今朝廷刚与之结亲不久,匈奴必毫无防备,这是一个进攻的绝佳时机。我多年与匈奴人私下做贸易,很得他们的信任,假如我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必然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匈奴人贪财好利,不会放弃这样的好处,一定会率大军前来。到时官军埋伏于马邑附近,便可一举将单于生擒,铲除匈奴这一心腹大患。”

24岁的刘彻怦然心动。依照惯例,他将此事交由群臣公开讨论,然而对于皇帝的心思,群臣无一不晓,毕竟在召集辩论的文书上调子已定:

——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结果不言而喻,于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就此展开。虽然计划最终为匈奴单于识破,三十万出征的汉军无功而返,然而汉高祖以来的和平契约自此被打破,持续百年的汉匈战争拉开了大幕。

匈奴|战争|发动|汉武帝|马邑|单于---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对于这场由汉武帝发动的旷日持久的大战,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详而论之,过往的很多认识,其实又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汉武帝到底为什么要主动发起这场战争?

1.

通常的说法是,一切都怪匈奴人。

历经七年的内部大混战后,中原地区经济凋敝,国力衰败。平民缺衣少食就不用多说,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四匹纯色的马匹,而将相甚至以牛车为座驾。与此同时,匈奴却兵强马壮、如日中天。

在遭受惊险的白登之围后,汉初的统治者刘邦认清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于是制定了和亲政策向匈奴服软,汉匈的关系进入了一段看似和平的时期。然而,这不过是脆弱的和平。

匈奴|战争|发动|汉武帝|马邑|单于---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和亲政策施行后,匈奴并没有良好的遵守,仍动辄私自撕毁合约南下侵犯大汉边疆。不仅边塞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汉帝国的首都长安也不时面临匈奴铁骑的威胁。(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对此,实力尚在恢复中的汉帝国只能无可奈何。故而,多年的和亲对于汉帝国而言,不过是一场忍辱负重的苟且生涯。

其情形正如汉武帝在马邑之谋前所说:“朕嫁女子给单于,又赠送大量的财物,然而单于却对和亲置之不理,仍旧侵略边境,危害不已。朕甚是怜悯!”

所以,当大汉帝国走向强盛时,进攻匈奴便成了应有之义,汉武帝别无选择。

然而,真的如此吗?

2.

一切要靠史料说话。

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从汉高祖九年到光武帝元光二年马邑之谋,和亲的六十六年间,匈奴违背和约南侵的次数一共九次,其中六次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

三次规模较大的入侵均是在汉文帝时期,分别为汉文帝三年、十四年和后六年(年号之制从汉武帝开始,文帝、景帝即位期间均有改元而无年号,史书为记载方便以前后作为区别),这三次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也事出有因。

一次是因为汉帝国的边官欺侮匈奴右贤王而引发的,一次是起因于汉朝和亲团队中随从人员的蓄意挑唆,一次是新单于即位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而主动发起的。

即便是这大的入侵也并没有形成双方大规模的激烈战斗,每当汉帝国准备大军回击时,匈奴便毫不犹豫地撤退而不愿与之交战。

这是因为匈奴的目的并非如后世的蒙古、满清那般,他们只是试图以军事力量来威逼西汉,进而达到索要财物的目的,占领城池或者入主中原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也就是当七国之乱爆发而汉帝国陷入空前危机时,匈奴人仍没有趁机进攻中原的重要原因。

文帝之后,汉匈之间关系更为融洽,一次大规模的冲突都没有发生,史书记载是,“时时小寇入边,无大寇。”到了马邑之谋前,情况不但没有恶化,反而日趋良好。

“武帝即位以来,以和亲的方式约束匈奴,财物多给,还开放边关贸易。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多次往来长城间。”(《史记·匈奴列传》)

侧面证明这一点的便是马邑之谋,正是因为双方友好的关系,匈奴单于才会对西汉王朝毫无防备,轻信聂壹的计谋而差点被人围歼。

可以说,和亲的六十六年间,汉匈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冲突,但彼此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相比于汉武帝以后的情况,这一时期匈奴的南侵不仅数量少,规模也小的多。

显然,和亲是起了非常重要的成效的,而并非一纸空文。大谈匈奴的威胁恐怕更多的是给发动战争找借口罢了。

此外,把汉武帝进攻匈奴的动机简单归结于和亲的屈辱和无用,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

其一,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到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这是前期,期间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有了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匈奴被赶出河套地区,逃往环境更为艰苦的漠北地区。

中期是从公元前118年到公元前105年,双方处于休战期。自公元前104年到公元前90年,汉武帝又三次派李广利讨伐匈奴,但形势陡然而变,汉军遭到惨痛的失败,这是后期。

在公元前90年的最后一战中,因为惧怕巫蛊之祸的牵连,求胜心切的李广利方寸尽失,所率领的七万大军全军覆没, 他本人则因害怕被诛而投降了匈奴。

故而在后期的战争中,汉军胜少败多,杀敌不过万余,但却损失了二十余万的将士,这是前期战争损失的两倍。

当漠北之战惨胜后,匈奴远盾漠北,原先有匈奴控制的河南地、河西以及漠南之地,尽为汉军所控制,可以说,匈奴的威胁自此基本消除。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还要持之以恒地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以至于有了后面的惨败呢?

其二,汉武帝即位的五十四年间,对匈奴的战争虽然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但并非唯一的战争,除此之外,他还接连发动统一两越、通西南夷以及平定朝鲜的战争。秦始皇好战且不过南北两向发兵,汉武帝却东西南北西面出击,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这一大背景出发来看,汉武帝的北击匈奴恐怕并非简单地回应匈奴的威胁,而是与他征讨两越、西南夷和朝鲜等战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都是某个整体计划的一环。

所以,汉武帝到底为什么要发动匈奴之战呢?

3.

原因大概就在于他的“大一统”情结。

在帝制时代,由于缺乏约束机制,皇帝的性格往往就是帝国的性格。出生于承平时代的刘彻精力旺盛、欲望极强,时刻想要做一番无以伦比的大事业,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千古圣王。

十六岁即位时,窦太后掌握着实权,刘彻只能默默服从。待窦太后于公元前135年甫一去世,刘彻便迫不及待地改弦易辙,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随即被丢到了垃圾桶里。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选拔优秀人才,出的题目便是如何治理国家才能达到“上参尧舜、下配三王”的地步。

董仲舒正是在此时展露头角。对策中,他提出应独尊儒学,断绝其他学说,因为只有孔子之学才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只有它才能够帮助帝王实现大一统的学说。

对于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汉武帝极为赞赏,“独尊儒术”自此奠定。

既然汉武帝的理想是建立以大汉帝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那么四方的国家都必须臣服,匈奴的问题首当其冲——他想要的是消灭匈奴或者使之臣服成为一个藩国,而无论匈奴是否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匈奴|战争|发动|汉武帝|马邑|单于---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汉武帝究竟为何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由此,汉武帝的诸多看似不理智的行为才得以理解。

漠北之战后,深受重创的匈奴主动抛出橄榄枝,想要继续和亲,对于当时国力疲敝的汉帝国来说,这是一个理智之选。

然而他们仍想坚持兄弟之国的打算为汉武帝所不允许。为此,刘彻特意将主张和亲的官员派往边塞,用借刀杀人的计谋除掉了他。

几年后,汉武帝竟然亲自带领十八万军队驻马边疆,并派使者传话匈奴单于:匈奴单于若是能战,大汉天子便在边塞等待;若不能战,那就臣服于汉,何苦远盾到漠北苦寒之地呢?

然而,单于不为所动,武帝大一统的美梦依旧破灭。直到公元前90年的巨大惨败后,六十七岁的刘彻终于放弃了幻想,给汉匈战争暂时画下了一个休止符。然而,此时的汉帝国早已是千疮百孔了。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