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来源是外汇先生。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溢价|中国企业|告别|消失|警告|摩根大通---


众安保险上市、山东如意旗下的SMCP在法国成功上市、中化旗下的倍耐力轮胎在意大利成功上市、海尔80亿港元可交换债以及搜狗登陆美股……这些搅动资本市场的大事件背后,摩根大通扮演了关键角色。

溢价|中国企业|告别|消失|警告|摩根大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

日前,摩根大通中国全球投行部主管黄国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告别单纯的资本输出,多个变化表明中国买家溢价的现象正在消失,海外卖家开始看重中国买家并购带来的增值潜力。此外,融资将是2018年中国企业的核心主题,香港将是重要的目的地,将成为中国企业的融资中心。

对于企业并购流行的柒零定律;70%的跨国并购并没有实现预期商业价值,黄国滨认为,"柒零定律依然有效,但概率也可能是60%。"他进一步分析,第一、受制于企业自身的能力,中企走出去要有共赢心态,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要考虑出售方、当地政府、环保、劳工等多因素;第二,成功的并购一定是战略主导,而非很多企业的随机性并购,比如海尔并购GE白色家电,提前三年就做了大量系统研究和并购后整合设计;第三,并购执行层面应全面考察,需要有国际化经验的专业团队,不能只为拿走被并购方技术而不考虑其企业前景。

众安保险上市触发新风口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溢价|中国企业|告别|消失|警告|摩根大通---

溢价|中国企业|告别|消失|警告|摩根大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

2017年9月18日,众安保险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首只上市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引发巨大热议。

黄国滨领衔的摩根大通投行团队担任众安保险保荐人,他坦言:"这个项目创了众多香港资本市场的纪录!"他进一步说道:一家全线上业务的保险科技公司登陆港股,这在香港历史上首次出现;对众安不能按照传统的保险公司股值方法,对其创新性定位和业务要有突破性理解,我们做了大量投资者教育工作;从上市启动到正式登陆港股仅用了五个月时间。[落溪讲汇:外汇交易精英培训社群 luoxijianghui]

今年会有更多的国企、民企,特别是新经济企业前往香港市场融资。众安保险的上市触发了一个新风口,本身可促进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2018年融资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主题。

估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小米或在今年登陆港股,更有望成为今年香港市场最大规模的IPO。去年以来,港交所酝酿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改革,有望开启同股不同权、未有盈利的创新产业公司上市的先河。此外,H股全流通也是今年香港证监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企走出去告别单纯资本输出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溢价|中国企业|告别|消失|警告|摩根大通---

溢价|中国企业|告别|消失|警告|摩根大通---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摩根大通警告中国企业:告别单纯资本输出,买家溢价现象即将消失

"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我们并非只从买卖角度提供投行服务,而是在企业并购整合全流程中提供全方位服务。"黄国滨总结道。我们对"走出去"的企业客户进行战略方向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并购后的增量业务帮其发展,并系统性地进一步寻找业务机会。这意味着,并购方案设计之初就会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并购后的整合,包括治理结构设计、现金管理服务、团队文化建设、人才管理等。

山东如意在2016年成功完成并购后一年,投资回报达到了50%以上,SMCP也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如意当时并购的报价并非最高价,且未出现海外企业通常对中国买方出现的溢价预期(China Premium)。对此,黄国滨指出,"海外卖方看中了中国买家带来的增值潜力!"

在他看来,所谓的"中国买家溢价"正在消失。以前是因为中国买家并购报批与融资均具有不确定性,但现在出现了四点变化:第一,优质企业拥有拿到便宜融资的优势,且摩根大通等投行还能提供融资等商业银行并购服务,助力企业加大资本出口;第二、中国买家并购的行业如果属于"鼓励类"行业,拿到批文速度加快;第三,很多欧美企业管理层股权较少,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中国买家已逐渐具备优化被并购企业治理结构的能力;第四,中国买家还可以帮助被并购企业进入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

但他提醒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两点需要规避:第一,中企参与被收购方的战略决策,但运营要保持本地化,中企更多要提供运营层面的帮助;第二,中企不能犯"一个接一个买"的错误,应把在海外收购企业利用好并作为企业进一步国际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