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点击上方

复旦金融汇

关注!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2018年1月10日,国务院将新年的第一份批复文件签给山东,为这个“GDP第三”、“人口第二”、“酒量第一”的经济大省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这份编码为“国函〔2018〕1号”文件表述的主要内容,是“原则同意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并提出若干要求。对此消息,省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转载。



那么,什么叫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个文件究竟有何价值?这个方案因何而来?将对山东各行各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面,笔者循着经济史的脉络,从头开始说。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说到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历史悠久,儒家思想发祥地,文化名人辈出....”(停!这是重点吗?好吧,此处省略十万字....)





简短洁说,时间来到40年前,即1978年冬天。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发动了改革开放的引擎。随后的40年里,中国以年均9.8%的GDP增速先后甩掉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等等!第三大?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



没错,这个排名是把欧洲19个国家拼凑起来的“欧元区”也算了进去。

有人预测,2018年中国会超过欧元区19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不过,世界银行还有另一种算法: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总和,居世界第一。



唠叨了半天,这和山东有啥关系?



言归正传。中国改革开放第二年(1979),山东省经济总量从全国第四名挤进“前三强”,这个水平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中1982至1985年连续四年名列第一)。刚才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那么位居经济三强的山东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是多少呢?笔者没细算过,也不擅此道,但有个参照,据GDP连续29年领跑全国的广东省发布的数据,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



以此类推,山东省的贡献率也应该是“杠杠滴”。



然而,在普通人印象中,山东既不是广东那样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也比不上江苏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吸引力,更没有浙江民营经济散发的超级活力,

凭啥本事一直位列前茅呢?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敢贸然论断。能用几个简单字眼把一个复杂问题能回答清楚的,要么是哲学家,要么回答是错的。



山东经济长期位居前列,固然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必然性参杂着偶然性。但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三个要素是确凿的:



第一,地大。



所谓地大,不是说地盘大,而是耕地多。



明朝中叶开始,山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耕地大幅增长。耕地,是主要的税负来源。明中叶到清末的300多年,山东耕地面积从57万顷增至110余万顷,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运输业也渐渐发展起来。近代农工商业的积累,加之德日在此盘踞大兴制造,为山东经济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所以解放后直到1978年,山东GDP没掉下过前五名。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近20年来,耕地多依然是主要优势。耕地变更成建设用地,是工业的生产要素和地产业的摇钱树。



第二,人多。



明朝中叶山东人口740余万,清末达3700余万,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口大省之一。解放后,从1953年的4800万到1982年7500万,再到2014年9700万,如今马上要破亿了,全国排第二。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20年人口是最大的红利,一方面廉价的劳动力创造巨大工业价值,另一方面又释放消费力创造商业价值。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第三,讲政治。



注意,笔者这里要说的是

企业家讲政治。



在山东,企业人士领会中央精神精准到位,贯彻落实地方政策有板有眼儿。不过,企业因此获得的政策帮扶和优待,也足够弥补经营亏损的。因为讲政治,企业活儿干的漂亮、数据也报得好看,吻合了过去若干年以GDP论政绩的时潮。因为经济界热衷政治,也诞生了一堆“红顶中介”——这正是2018年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清理的对象。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是不是扯得有点远了?上面这些都是铺垫,是过去“高增长”时代山东省的几个优势和制胜法宝。但笔者的重点并不在这里。



笔者要说的重点是:尴尬,眼下的尴尬。



1986年开始,山东GDP连续32年非二即三,从没做过老大,且近些年一直位列第三。首先,赶超和取代前两名广东、江苏很难。2016年,江苏苦追广东7年未果,仍以0.34万亿差距居二,而山东与江苏则相差1万亿,这很尴尬。实际上你追赶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成长。其次,就是来自第四名浙江、第五名河南的威胁,山东稍不留神就被他们超过,被踢出前三(那样会特没面子)。2016年数据显示,尽管山东超出浙江2万亿,但浙江的增速与山东持平,而河南的增速则超过了山东。



常有人这样问:“山东GDP远超浙江,但是为什么总感觉浙江经济水平比山东强得多呢?”网友回答说:“山东9000万人,浙江5000万人。”这个回答貌似很诙谐,但实际上很痛感。或者说,这才是笔者的重点。刚热闹地侃了一通经济总量的事儿,统统都是前戏,笔者真正要表达的是:土地红利、人口红利以及过去三十多年穷追猛赶的GDP指标再强大,也将成为历史。



说到这个,山东更尴尬了。



在GDP论英雄的时代,“大规划、重投资、高负债”是山东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有人戏称“傻大粗”。所以,在地盘大、人口多、底子厚、政策跟读到位的优良资源下,山东经济特把“势”做得足足的,稳坐三强宝座。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五年来发展的是“新经济”、培育的是“新动能”、打的是“蓝天保卫战”,陈旧的发展思路不再好使。



如今,最热的“共享经济”、“互联网+”、“双创”、“无人驾驶”、“AI”、“新能源”,这些新标签貌似都跟山东沾不上边。

相反,山东成了“巡视组”、“环保督查”、“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治理对象。

这貌似很诙谐,但实际上很痛感。



然而,痛感叠加在一起,不是更痛,而是要搞改革、谋出路。

这正是山东人有骨气、敢闯敢干的宝贵一面。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2018年,山东给自己定义了新的角色——

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概念自2015年提出后,国家领导人在各种重要场合进行了多次论述。2017年4月,“新旧动能转换”被山东省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总抓手”。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内涵和行动指南,笔者分别于北京、济南、聊城等地进行了十余次公开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里有一对基本关系需要大家清楚:“新旧动能转换”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供给侧改革是“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手段。



新动能研究所

,有删减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

国务院2018年“1号函”为什么发给了山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