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为5块钱狂扇儿子:穷人思维究竟有多可怕?
特别声明:《单亲妈妈为5块钱狂扇儿子:穷人思维究竟有多可怕?》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金融家
同学聚会的成功与失败关注
来源:霍老爷(ddz_233)
作者:霍老爷,已获得转载授权
一旦被“穷人思维”主宰,你将越来越穷。
01
贫穷,意味着感情不值钱
近日,一位“单亲妈妈为5块钱狂扇孩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戳中了很多人的痛感神经,单亲妈妈不易,带着孩子,还要照顾重病住院的年迈老母亲,支付高昂的医药费。
更可怜的是孩子,在公共场合被母亲多次扇耳光,原因是,自己弄丢了5块钱的地铁票,而母亲没钱再买一张。这将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这位母亲说,她平时不打孩子的,如果不是丢了5块钱的地铁票,她根本不舍得扇儿子。当别人问她,5块钱很多吗?她说,她只能打8块钱一个小时的短工,还经常打不到。
我宁愿相信这位母亲说的是真的,这至少证明,她还是有亲情的,只是在金钱面前暂时泯灭了亲情。
但是这丝毫不能让我愉快,作为一个穷过的人,我太了解这种人的想法了。
江苏卫视孟非主持的《有话非要说》曾经有一期节目,妻子因为产后操劳,颈椎疼痛已经直不起来了,丈夫送她去医院,结果到了医院,妻子实在难受想躺会,那时候住院费一个床位50元,结果这位丈夫拖着脖子都伸不直的妻子就往外跑,妻子问:你要拉我去哪?
丈夫说:“你不是要躺着吗?带你去车上躺着?”
妻子问:“我都这样了,你还让我去车上躺着?你就不知道花个床位钱”
丈夫说:“花那冤枉钱干啥?“
在那个节目过程中,丈夫的口头禅就是,“花那冤枉钱干啥?”
妻子生病,花那冤枉钱干啥?儿子吃零食,花那冤枉钱干啥?家里买水果,花那冤枉钱干啥?
在他眼里,只要不是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花费,都是冤枉钱,而这位丈夫,其实早都已经通过创业致富,却不愿舍得为妻子儿子和他自己多花一分钱。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穷人不是没有感情,但是穷人的感情是有价格的,价格不会超过一分钱。
“我不是买不起,也不是不愿意买,就是无论买什么都不自觉地先关注价格”这种被价格主宰的心理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穷人病”,
曾经的穷苦经历让他们后怕,日子富裕了也不舍得花钱,能省则省,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02
穷人的所有选择都是短择
不久前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是一个女孩发起的,她很纳闷为什么自己的父母那么在乎几块钱?
女孩的父亲是开黑车的,家里还有一个旅馆,弟弟在上小学。父母送女孩去天津上学前夕,女孩在网上订了一个宾馆,并建议人生地不熟的父母与她一起打车到达目的地,没想到父母责怪女儿不知钱来的不易,坚决不搭车,就这样,一家人拿着行李走了很久才到达目的地,闹得很不愉快。
表面上是女孩花钱太阔绰,不体谅父母。实际上,为了省几十块钱,徒步带着行李走几个小时,伤害一家人的感情是不值当的,但是,很多人都在做这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事情。
过过苦日子的人们极易得到满足,因为他们的欲望值很低,也正因为此,长期处于贫困中的人,会对生活中的困难过度高估,无法考虑长远打算,特别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安于现状,缺少远见。
比如这位为了5块钱狂扇儿子的妈妈,她提到自己的所谓工作,就是打短工,而这个短工,只有时薪8元,这是一个远低于市场价格的薪酬,这导致她月收入一直不能超过900元。
为什么她甘愿接受这样的低薪呢?这就是穷人思维的第二个危害,由于危机感太强,她们对未来的预期都是悲观的,所以为了保住手里的“蛋糕”,她们宁愿接受最糟糕的议价,也要维持他们所拥有的“稳定”。
几乎所有穷人更想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即使是稳定地穷着,也甘于追求这份稳定。很多父母亲戚们对着孩子天天嚷嚷着,好好学习,毕业之后考个公务员,进体制内稳定,靠着公家,不愁吃不愁喝。
稳定的收入就能脱贫了吗?
你的工资收入和你的工作内容是成正比的。你的工资收入稳定,代表着你的工作内容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而这样的工作终将不需要人力完成,你的稳定,到最后还是不稳定。
03
贫穷导致匮乏,
匮乏损耗人生。
穷人缺什么?
缺钱呗!于是,穷人的所有注意力都在赚钱上,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省钱!
如同在你饥肠辘辘的时候,填饱肚子才是最主要的,你不会在乎一顿饭多少钱,也不会在乎你吃的食物是不是自己爱吃的。想快点脱贫的人也是这样的心态,赚钱很重要,只要是钱就行,根本不会在乎目前的薪水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才华,也不会在乎自己的时间花得值不值。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拥有同等才能的人,穷人把它用在了时薪10元的工作上,而相对理智的人把它用在了时薪100元的工作上,贫者越来越贫,金钱稀缺感就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急功近利地想着赚钱,结果自己连着兼了好几份工作,越来越忙碌。
你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损耗没了。
贫穷,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制约了个体的认知能力。
04
贫穷,是可以代际遗传的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为什么?匮乏状态下的大脑,时常会深陷于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会让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注在匮乏的事物上。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②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③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而视频中的孩子看起来不到5岁,正处于需要被鼓励,培养健全人格的阶段,其母如此暴力地对待孩子,不仅会让孩子自卑,而且潜意识地给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把金钱神圣化。
“三岁看老”,这种来自原生家庭的贫穷,将如附骨之蛆,伴随这个孩子的一生。
即使他在未来能够获取大量的财富,也会一生为财富所困,沦为金钱的奴隶。
仓廪实而知礼节,金钱是非常美好的,但是这世上有的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而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一定是建立在物质丰盛之后的。
如果金钱不用来换取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那它将一文不值。
往期文章精选
一场20年后的同学聚会....
李嘉诚中国土地储备大揭秘!
投稿邮箱:zhidian@xiaotongren.com 稿酬从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
- 梦见妈妈给我送豆子后来把豆子丟了
- 妈妈育儿用“懒招”,6岁儿子手工大赛获奖,家人夸妈妈教育得好
- 春运返程装满“妈妈的爱”,一个礼拜吃出肠胃病!
- 记不得任何人的脸了?没概念了,妈妈的,姐姐的,她的,只有个
- 10 女朋友妈妈生病去世了,她说她妈妈在的时候
- 到朝鲜只需要花十块钱,就能和朝鲜姑娘玩这个亲密的游戏!
- 内蒙古“瓷娃娃”迎来新学期:妈妈陪着我走每一步
- 【小安厨房】如何把一份5块钱的炒饭做成50元的卖相?
- 要炸了!阿里妈妈要禁止推广者推广这种优惠券,速看消息解读!
- 年初八,温州6岁女孩19楼公寓坠亡!妈妈心碎:那么乖的孩子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