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是历史上哪位哲学家说的?什么意思?

【语文】 我思故我在是历史上哪位哲学家说的?什么意思?

--------------------------------------------

傻大方资讯为您精选的网友回复(供您参考):

[中国文学]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说笛卡尔是唯心论者是纵观他的哲学体系而得出的结论,而并不是从这一命题,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

傻大方资讯为您精选的网友回复(供您参考):

[中国文学]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 Rationalism)哲学。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从对一切的怀疑开始,他对人感官知识的怀疑、对具体经验和物体性质及其广延的怀疑以及他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科学和上帝,所以他的“我思”指的是怀疑、理解、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等思想的东西。“我思故我在”即理解为“不管我所思维怀疑对象的真假,这个在怀疑的我是真实可靠的不可怀疑的”。2.经验派哲学家的解释:把“我思”是经验论中的“我在思考”,“我在”理解为经验中的客观存在,“故”表示因果关系。结果这一命题就理解为:由于我思考所以我才存在。(英... 展开

--------------------------------------------

傻大方资讯为您精选的网友回复(供您参考):

[中国文学]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另译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Continental Rationalism)哲学。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从对一切的怀疑开始,他对人感官知识的怀疑、对具体经验和物体性质及其广延的怀疑以及他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科学和上帝,所以他的“我思”指的是怀疑、理解、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等思想的东西。“我思故我在”即理解为“不管我所思维怀疑对象的真假,这个在怀疑的我是真实可靠的不可怀疑的”。2.经验派哲学家的解释:把“我思”是经验论中的“我在思考”,“我在”理解为经验中的客观存在,“故”表示因果关系。结果这一命题就理解为:由于我思考所以我才存在。(英国 霍布斯)受此影响,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也持这种解读立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哲学家苗力田和李毓章两位先生,他们在《西方哲学史新编》的论述是这样的:“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思想着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这就意味着肯定我存在;因为如果肯定一个思想的东西在思想着,可是却否定他的存在,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荒谬的。笛卡尔由此断定:我思想,所以我存在。”经验论错误之处在于:一是将“我思”等同于经验之中“我能够思考”,是一种生理上的特征和功能;二是将“我在”等同于经验之中的客观存在,即“在者”。用一个反命题即可以反驳经验主义的观点,“只有当我思想的时候,我才存在,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问题是,当我们不思想的时候,我们在哪里?”3.回到笛卡尔理性主义立场的唯理论解释:“当‘我’思想的时候,‘我’是起作用的,而当‘我’不思想的时候,‘我’就没有作用了,所以思想是‘我’的本性。”这种解释的缺点:在“我思”上还是经验论内。4.“我思”即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人的本质存在”,这是巴门尼德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不是经验中的客观存在。不是“在者”和“在场”,而是本体意义上的“在”;“故”表达一种逻辑顺序,凸显“我思”的第一性原则。“我思故我在”理解为:人只能依靠这些先天就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思维规定才决定了“人之为人”。可见,“我思故我在”,从唯理论表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要表达的是“我思故我是”。这种理解和笛卡尔的“天赋说”是相得益彰的,强调人思维的先验性,人的思维能力是人区别动物的关键。5.康德的观点:康德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一个同义反复,因为“我思”就已经表明了“我在” ,这个“我思”就是我在思,所以这句话等于说了“我就是我”。康德认为笛卡尔犯了“四名词”的错误,批判笛卡尔由“我思”推出“我在”是把逻辑规定与经验事实混为一谈,从“我思”这个逻辑规定推出“我在”的客观实在是不可能的;康德也批判笛卡尔怀疑人的感知,只认为理性知识有真实性。康德批判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在于“我思”怎么推出“我在”,而在认识论上提出他对“我思”内容的看法,康德认为“我思”包括经验的知识和先验的基础,批判了笛卡尔所认为的“我思”的灵魂不朽性、实体性和单一性的缺点。6.谢林将“我思故我在”解释为假言推理。7.在海德格尔看来,并没有一种无思维内容的纯思,思总是在思着什么。因此“我思故我在”应被理解为“思我思。海德格尔的目的在于强调思的“反思”性质,每一个我思都是我思我的思维,这样在我想到某物时,我同时想到“思”自身,甚至可以说这个“我思”是“思我”,是自身意识。萨德也认为“我思”是一个第二级的过程(对思的反思),正是在反思中才证明我存在。“我思故我在”理解为“我反思所以我存在”。8. 胡塞尔的观点:他明确反对“我在故我思”的哲学出发点,因为“我在”的意义没有澄清之前,从“我在”出发就会陷入客观主义或实在论的错误,现象学要求将这个“我在”先悬搁起来。胡塞尔的自我理论中,自我实际上是三分:心理的我—先验的我—超验的我。这样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将前期哲学中“我思——思维对象”模式扩展为“自我——我思——思维对象”。胡塞尔把“自我”理解成超越时间的“自我”,放弃了现象学的原则。9. 梅洛庞蒂的观点:他认为不是“我思”完全地包含“我在”,不是我的存在归结为我对我的存在的意识,恰恰相反,是“我思”被纳入“我在”的超验性运动,是意识被纳入存在。他认为“我在”是有时间的,而且“我思”也是有时间的,我们要把时间的深度还给“我思”。 梅洛庞蒂的观点是把时间增补到“我思”中以求得合理的解释。这样,“我在”是指在世界中存在,“我思”是对存在之思,并不主要是指反思。10.德里达的观点:德里达干脆将这样的先验自我等同于暴力。“我在故我思”却具有一种实践的、交互主体性的意义。因为“我在”作为前提意味着与他人在世界上共在,他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