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过年啥味道?图的就是“团圆味”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美媒:中国过年啥味道?图的就是“团圆味”》。来源是环球网。
美媒:中国过年啥味道?图的就是“团圆味”。团圆|过年|味道|美媒|中国|红包---
团圆|过年|味道|美媒|中国|红包---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美国《侨报》“四合院”时评,原题:中国春节 图的就是“团聚”
美媒:中国过年啥味道?图的就是“团圆味”。团圆|过年|味道|美媒|中国|红包---
旅居海外的华人一定还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常常唱一句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从前的人一到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忙碌,蒸馒头花卷、泡腊八蒜、买年货、剪窗花、包饺子、逛庙会……样样都不能少。过年的感觉从大年三十提前不知道多少天就开始了。但不少人发现近年来“年味儿”逐渐在丧失,尤其是移动互联浪潮,让老一辈记忆中晚辈来拜年给他们发红包的熟悉年味,变成了晚辈手把手教长辈如何通过手机发电子红包。在中国老一辈人记忆中,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用上凭票买的鱼肉和布料,所以吃饺子是每个过年人的愿望,穿新衣服成了每个孩子过年的期待。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大型烟花,鞭炮声是年味儿的助燃剂。以前也没有微信,春节回家是游子们难得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更是成了最美味的“年夜饭”。
今天,人们觉得年味儿淡了,其实是生活方式改变的结果。当大鱼大肉唾手可得,年夜饭就不再特别。当“衣柜总是少一件衣服”成为城市人的共识,过年穿新衣也就不再让人期待。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即使相隔太平洋也能随时“隔空见面”,远跨重洋的团聚仪式感也就没那么强了……从这个角度看,年味儿并非变淡了,而是跟随着时代在转变。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购年货能赶在游子之前到家;红色信封包裹的压岁钱变成了微信拜年红包;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变成了用电脑手机看网络直播……
有人说,年味儿变淡与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洋节”冲击了中华文化有关系。事实上,中西文化间并非是一种对立关系。西方节日“狂欢”意味浓重,而春节更强调“团聚”。 正如文化学者胡野秋所说,“文化就是这么增增减减地流动着”。
也许,年味儿根本没有变。它是自家酿酒的醇香,是与父亲的一饮而尽,是只有妈妈才能做出的饭菜,当然,还有七大姑八大婶的碎碎念……
岁月悄悄地被偷走,社会飞速地在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创造进步、适应着新的生活方式。谁说下次过年不能握着年近百岁爷爷的手,手把手教他用手机给自己发个大红包呢?那“过年”是什么味道的?依然还是亲情味儿的,团圆味儿的。
- 中国著名的四大伪书,虽然是假的,依然影响中国两千年
- 中国移动能不能只订流量套餐,不订那些包含语音什么的套餐
- 最难认的汉字有哪些
- 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过年到银行取钱,看到卡上余额,我瞬间泪奔
- 关键时刻访美!中国高官携一“特殊使命”
- 非洲女孩来中国认祖归宗,自称郑和下西洋人后裔
- 一名巴基斯坦公务员的心里话:世界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中国?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图头像
- 20座“最适合养老”的中国城市,小小的贵州省就占据了3个!
- 中国唯一没有树的县:种树数千年却从未种活过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