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小记

年味小记





 





把我的春节,写给你听。





我的记忆里

似乎没有的

年 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跳脚猫和火柴炮突然变得无趣,白斩鸡很难再咀嚼出年的香味,连压岁钱也都缺乏诱惑力。

“年味”这个词似乎只属于小孩子。

逐渐长大的成年人们闻到的只有烟花的刺鼻硫磺味。回到家的这些天,却是触碰到了一些应该不属于我的年味。



灶王庙



作为一个经济不发达但很适合养老的小县城,隆安留存的民间文化是不少的。

灶王庙是今年才新修成的,之前的灶王住的不是庙,充其量只能称为“台”——用土搭起的很像家中祭拜祖宗用的小神台,在破败的旧水塔和灰头土脸的阶梯的映衬下未免比同一条街隔一个拐角的城隍庙少了几个档次的格调。

以前除夕去祭拜各路神灵的时候,都忍不住会对灶王心生怜悯,一位保佑我们灶头兴旺、年年有余的神灵,待遇都不如旧街口古井旁的土地碑。香和蜡烛插随意地插在石砖缝里,祭拜结束的那挂鞭炮还经常殃及灶王本尊,实在是有伤体面。所以我很高兴灶王庙能修成,他也终于是个有脸面的神了!

庙不大,崭新的庙旁边挨着废品回收站和都结豆腐店的老房子,可没人觉得这样不妥。

“(他)本来就是在那里的嘛。”



年味小记

老人们很满意,经历了比他们更久远的风霜,灶王终究在自己的地上起了房子。

“这在以前,是大事,乡里人都要来的!”

庙貌垂千古,威灵震四方。镀金圆柱上的联文和老人的话让我闻到了这庙所代表的厚重气息。寒风里,他们扎堆坐在庙前听锣鼓唢呐和道婆颂唱,胸前斜带着绑了结的红纱带——这是要让灶王认出你,知道你是拜过他的。庙里的地上是干净的白瓷砖、蒲团和供台。

今年的除夕,灶王可以悠闲地享受白斩鸡和米酒,不必再被街外路口的车水马龙困扰了。





对于庙会的期待

那种感觉,我已经好久都没有感受过了。

年味小记

庙 会



这也是我第一次不在春节参加的庙会。

功德榜上的字写得端正严肃,在大风下墨迹仍没有丝毫模糊,我慢慢地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不捐钱修庙是不能吃庙会的喜酒的。



年味小记

 芋 头 扣 肉 



菜当然都是最具有老隆安特色的旧式酒席,一只只土鸡被切开,看似随意的摆盘却找不出缝隙,再淋上酱油;芋头扣肉被神秘而艺术地倒扣蒸好,暂时不露面目;八度笋、青红色的辣椒与肉片爆出比视觉色彩更浓烈的辛香;叉烧、鸡杂粉丝一类从小吃到大的经典菜式更是不可能缺席。我到的时候鱼也刚来,便帮着把鲇鱼首尾相接鱼头端正地摆好,再目送它们安然进入三层的大蒸锅。



上一次这样期待庙会的年龄已经超出我的记忆范围了,看着许久未见甚至不曾熟识的邻里亲戚们,小孩子在桌子之间顶着大人的呵斥乱窜透过猪脚和鸡汤热气腾腾的水雾……我觉得那一刻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不单是灶王庙或者唤起记忆的菜,人们能因为一个古老的传承而相聚并快乐,在呼啸的风里急吼吼地把肉涮进热汤里。



或许这个时候比联欢晚会和整夜的烟花更有纪念意义。



这个时候人已经坐齐了,我忍

不住动筷,忘了夹的什么菜了,只

记得是年味。



没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陈佳韵

作者:潘善鹏





年味小记

快递停运,所有书籍类产品,

年后发货

。视频课程可正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