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国让中国跌落大国名单,中国却不记仇,提起它还感激不尽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近代一国让中国跌落大国名单,中国却不记仇,提起它还感激不尽》。来源是静说历史。
近代一国让中国跌落大国名单,中国却不记仇,提起它还感激不尽。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
近代让中国饱受屈辱的国家不少,当时颇有地位、实力的国家,都参与了对中国的抢劫,也都从中国身上剜下一块肉。
清政府国力孱弱,让步和听话是清政府唯一能做的事情,妥协也是一种无奈的政治举措。其实,清政府本来具备一定实力,完全不用这么狼狈,之所以中国会有这么一段黑暗的过往,与清朝初年的国策有很大关系。
女真是兴起在白山黑水之间,是一个苦寒地带,这个部落不大,对中原而言只是一个“黑社会”,它的存在感不强烈,而且兵力不强,所以当它侥幸取得天下后,像暴发户乍富一样,与足够的财富相对应的是匮乏的文化和局限的眼界。
清朝靠屠杀坐稳江山后,统治者的胸襟却只有部落首领那么大,他们希望守住自己既得的江山,而对开拓疆土毫无兴趣,并且闭关锁国,让中国失去了跟世界科技发展接轨的机会。
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清朝的故步自封早就引起世界各国的不满,其中第一个提出建议的是英国,一八三六年,英国首相表示,清政府的国策给英国带来很大的损失。
当时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期,原材料极度匮乏,而中国的市场英国打不开,需要的材料也不容易进口,所以英国每年要花几百万英镑进行补救,英国对中国很恼火。
后来,英国通过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方式让中国的银子流入英国,而大清却因为这一举措,彻底垮了,虽然外表看着仍然是大国气象,但由于国民几乎人人服毒,导致身体孱弱,清朝眼看就要被灭亡了。
林则徐此时顶着被外国人暗杀的危险,展开大规模的禁烟运动,让中英关系彻底决裂,鸦片战争爆发。
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在签订条约一个月前,英国已经提出了议和条件,有三个条件:
第一,清朝赔给英国损失,包括鸦片倾销的损失和战争赔款。
第二,两个外交不再用中国的跪拜礼,而是用平等的方式行礼。
第三,开放清朝部分沿海城市,让英国可以输入货物。
在英国眼里,清政府是头肥羊,很难不让他狮子大开口。其实清朝的底线很低,有人说是国力不高,主要还是统治者眼界不够,只想守成,不想冒险,所以给英国的条件很优厚。
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首先,在英军攻入广州时,清朝就赔给英国一笔巨额“赎城费”,他们在作战时双方都有损失,战损不能都算到清政府头上,然而清政府并没话语权,英国从中国拿到的银子,远远高于它最初开口索要的银子。
平行礼仪的事情清政府虽然没说接受,但表示可以商榷,中国是好面子的国度,银子可以白送,面子不能丢,在中国看来行礼什么的比送钱要重要。
清政府划出香港开设贸易所,让英国进行贸易,内陆部分沿海城市也为英国开放了,可谓一让再让,将中国主权拱手相让。
条约中清朝赔了英国两千两,之前在广州的“赎城费”一千两,这让英国重新考虑对清政府的外交“底线”,英国最初提议五百两,现在英国觉得对于清政府这头肥羊,这个数目太低了。
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乾隆期间,英国访华,被要求进行跪拜礼,英国大使竭力抗争,要求平等,然而清朝依然把英国当“蛮夷”,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它要追求外交地位的平等关系。
如果清政府不是那么骄横自大,对英国哪怕有一点尊重,这场战争或者就可以避免,如果不诉诸武力,各国就看不到清政府的孱弱,而中国利用这个机会自强不息,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国近代也不至于变成一部屈辱史。
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签订条约时,英国指出,两国外交文书采用“照会”的格式,要摆明国家立场,处理照会业务不能拒收、拒回、拖延,不能怠慢两国关系,这种条件的提出,是因为广州官员对英国外交怠慢的态度,所以英国追求的是平定的外交关系。
大国|名单|记仇|清政府|跌落---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英国对清政府的入侵,既摧毁了中国,又拯救了中国,一记重拳砸断了中国的腰,也让国内有识之士彻底醒悟过来,他们联手改造中国,就有了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虽然屈辱,但也一直积极进步,直到今天,我们有了一个强大的、有尊严、有话语权、有地位的中国。
- 今年960万人将死于癌症 这些习惯让越多中国人患癌
- 网络安全护航中国梦行稳致远
- 马丁·雅克:中国有效地激励了其他新兴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
- 尼基·亚迪: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发挥了非凡的领导作用
- 傅晓岚:中国需要非常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 吉姆·奥尼尔:中国是“金砖四国”的核心
- 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
- 中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举办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密码
- 为担当者担当 让实干者实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