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特辑 | 《知狗懂狗:与犬相伴的生活和工作》

Sanders, Clinton R.1999. Understanding Dogs: 

Living and Working with Canine Companions. Temple University.

标签:动物民族志,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拟人主义,“人类中心论”



狗年特辑 | 《知狗懂狗:与犬相伴的生活和工作》



“世界通过知狗懂狗而存在。”这是本书开篇引用的哲学家尼采的一句名言。作者桑德斯是一位社会学教授。他从

12

岁起就与狗为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与狗一同过日子的伙伴,而不是“拥有狗”的主人。十多年来,他以这种特殊的研究者身份试图在社会学的视角内审视人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这部以动物为中心的民族志作品就是个人嗜好与学术旨趣完美结合的产物。在书中,桑德斯力图回答下列问题:人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动物能否建立起真正社会关系?你的狗伴对于你,你的自我认知,以及你与他人实际关系的认知意味着什么?你在你的狗伴的眼里又意味着什么?

《知狗懂狗》一书的田野基础来自桑德斯本身的丰富体验以及他在驯狗班、兽医院和导盲犬训练学校等场所进行的实地观察。此书的聚焦点落在主人如何通过年复一年的朝夕相处,将其狗伴视为一个有思维、情感和反应能力的生命个体。狗伴不仅推动其主人的社会生活,也装饰其身份。在书中,桑德斯将动物伙伴的社会和个体身份认同相联结,并以详尽的田野数据显示出人与动物互动过程为了认识、揣摩、操纵和照护所付出的努力。人与狗伴之间互动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当人们尽力教化和塑造狗的日常行为之时,狗也在教会人们如何有心地享受由一顿美餐或者丛林漫步带来的温暖快乐的时光

对于宠物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好玩的学术书。但桑德斯在写作中体现出的理论企图心比比皆是。在以往以人与非人类动物关系为主轴的研究项目中,学者通常将人视作代表“文化”力量的主体,将“自然”的生物体视为被改造和征服的客体。而桑德斯则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强调人与动物两者间互为凝视(

gaze

)和娱乐的重要意义及其显而易见的主体间性和合作行为(

1999

113

),并且对哲学家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论以及社会学家米德的对于动物人格的成见进行了反思(

1999

114-119

)。

狗年特辑 | 《知狗懂狗:与犬相伴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桑德斯与自己的狗伴在一起



在桑德斯看来,无论是狗的主人(其实是严格意义上的“狗友”),还是驯养师和兽医,都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民间民族学家”(

folkethnologists)

的角色。他(她)们将狗伴视作为有思维的表演者(

minded actor

),并高

度质疑已经深入人心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对于如何从跨学科的角度来从事以动物为核心的实证研究,如何修正和创新认识论和方法论,桑德斯教授提供了一个值得我们争论、推敲和反思的文本。

 

复旦人类学潘天舒

 

推介

                        

王佳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