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的“年味”都在这里……
有人说,年味是红红的对联,是鼓鼓的红包;有人说,年味是故乡的风景,是想念的亲朋;有人说,年味是妈妈包的饺子,是爸爸燃起的挂鞭……总之,年味是中国人最醇厚的情感,它在眼前、在心头、在舌尖,我们或许说不出,但一定感受的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些长宁人,一同去感受下他们眼中的“年味”——
巧手捏出中国年
面塑跟“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时候的春节,有着烹羊宰牛祭祀的习俗,但是百姓家中大多拮据,于是聪明又巧手的主妇们便用发酵的面团做出猪、牛、羊、马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作为贡品或礼品使用,之后慢慢演变成单独的艺术形式并独立存在。
如今面塑成了稀罕物,过年都不常见,只有在民俗文化活动的时候才有机会见上这么几眼。幸运的是,咱长宁就有一家赫赫有名的面塑手艺工作室,比工作室更红的是心灵手巧的当家人张书嘉。张书嘉面塑手艺工作室于2009年落户天山社区文化中心,她和她的团队已向近30000人次的市民传授了面塑技艺,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宁生根发芽。
书嘉特别喜欢孩子,她说,每当看到孩子们做面塑时快乐而专注的模样,就会特别受鼓舞。可喜的是,今后,不光能对自己民间艺术教育机构里的孩子们传授技艺,自己的娃儿也能开始培养啦!在新年临近之际,“面人小姐姐”升级成为了新妈妈,离她“在30岁左右结婚,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一个可爱的孩子,将自己的手艺中心越做越大”的梦想越来越近了。未来的3-5年,张书嘉打算把原来的“非遗面塑进学校”的概念升级到“非遗面塑在学校”。一字之差,却可以把面塑甚至更多的非遗项目真正留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张书嘉还打算开拓网络教学模式,推出一系列在线的手工课程,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学,还能增添许多全家一起动手的亲子时光。
过年穿新衣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正是置办新衣的好时候。其实,自古以来,咱中国的老百姓对新年新衣可是十分讲究的。上海市非遗传承项目龙袍绘制工艺传承人,上海市非遗协会副会长周朱光介绍到,年俗服装其实主要是颜色和图案上的讲究,颜色第一位,图案第二位。中国人喜欢红色,象征着太阳和力量,过年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天寒地冻的,所以大家就都喜欢用鲜艳的颜色来期许来年。而从图案上来讲,中国人说有图必有意,每一个图案都是有意义的,而有意必吉祥,用来预示好的兆头。而旗袍,是年俗服装的代表。
周朱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制作旗袍,如今已经十年了,在工作室里,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件件精美的旗袍作品。周朱光说,旗袍在图案的选择上相当讲究,一般以龙凤和植物为主。据了解,一件绣花旗袍集中了镶、嵌、滚、当、雕、刻、镂等十二道工序,是有“温度”的。这也是传统工艺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像滚边、嵌线、档条这些外国人是做不来的。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传统工艺、经典艺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过年贴春联
每年过年前,都是王春平一年里最忙碌的时候,擅长书法的他要参加各类送春联的活动,红红火火的春联给人们带去了新春的祝福,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悦的笑容。王春平忙并幸福着:“看到大家都这么喜欢,我辛苦点无所谓,过年嘛,就是要有点传统的喜庆味才好!”
十年前,爱好书法的王春平退休后,专心习字,和有相同喜好的朋友们不断切磋交流,渐渐的,开始小有名气。他所在的新泾一村二居委知道后,就邀请他和朋友们为居民们写春联,添年味。王春平练的是赵体,字体娟秀工整,很受居民的欢迎。“王老师的字写得真好看,阿拉老欢喜额。”“春节贴副春联,还是手写的,原汁原味。”打那以后,王春平有叫必到,他和朋友们每年都要为街道写上一千多幅春联和一千多幅“福”字。王春平的名气越来越响后,区里有些活动也会叫上他,每年他都会积极参加区总工会和区民俗文化中心组织的送春联活动。这不,今年除了到部队、走小区给大家写春联, 2月2日到14日,每天下午两点到六点,王春平都会去虹桥艺术中心为市民免费写春联,忙得不亦乐乎。“累是累了点,但是我也会收获很多感动。”有的会买一大杯热热的饮料端给他,说声老师辛苦了,有的丢下一百块就跑,王春平怎么追也追不上,哭笑不得,他听到最多的,是市民发自内心的一声诚挚的谢谢。看到大家都这么喜欢春联,王春平由衷地感到欣慰,他说,他写春联,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传统文化,写字可以静心,书法可以提升内心的修养,给自己和别人都带去益处,希望不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把祖先的好宝贝都丢弃了。
不听相声不过年
知从何时起,相声似乎和“年”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过个年和家人朋友约在相声社开怀一番,成了上海一种新文化时尚。这种在北方兴起的曲艺形式,在南方近年来风生水起,对此,上海相声大会创始人,田耘社班主赵松涛解释到,现在过年,无论是电视屏幕,还是年会团拜,不听一段相声,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以说,相声成为了新年俗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过来,在如今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相声对宣传推广传统的年俗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声的“江湖地位”越来越高,赵松涛很高兴,他说其实相声是不分地域的,虽然相声兴起在北方,但一名合格的相声演员,一个优秀的相声作品,哪怕离开了北方的水土,只要保持相声属性,了解当地特色,入乡随俗,就能获得当地观众的认可。田耘社在上海已经13年了,13年的过程中积累培养了很多的观众资源,靠得是整个团队对上海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的认识,并且始终保持着与观众一起成长。
这些日子,红色文艺新骑兵已经陆陆续续进电厂、进地铁、进社区,为一线职工和小区居民送去欢乐和新春的祝福,整个春节期间也将持续开展各类活动。年后,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每周六的田耘社长艺相声茶馆的小剧场演出也将恢复,原创相声剧《子曰》将继续巡演推广。除了这些板上钉钉上了日程安排外,赵松涛今年还希望开发与园区合作的模式,把相声带进各大园区,让白领们有机会了解这门传统文化艺术。同时,根据长宁的区域特色,做一些定向创作。
昆曲,让年味活色生香
在古北市民中心见到赵津羽的时候,她正在为10号要举行的新春音乐会紧张忙碌着,“这是一次跨界的演出,是歌剧和昆曲的一场对决,我很期待!”举止优雅、笑容满面的赵津羽语气里是满满的自信。赵津羽痴迷昆曲艺术,学艺24年师从胡宝棣、王芝泉、张洵澎等人,并有幸受过昆曲泰斗俞振飞点拨。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演员的非科班出身的昆曲演员,同时也可能是全国唯一的职业昆曲推人。
“唱腔圆润柔媚,长笛徐缓悠扬,裙裾飘逸,水袖翻飞……”昆曲之美,令赵津羽沉醉,“感觉是一种与身俱来的使命,要在国内国际传播昆曲之美。“于是她辞去稳定工作,办演出、带徒弟、开讲座、建俱乐部……只为让更多人感受“百戏之祖”的芬芳。“昆曲的美是可以带到生活中的。与昆曲接触久了,人自然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普通的衣服也能穿出名牌的范儿来。”赵津羽希望现代人能把昆曲看成是生活中一份可以欣赏的美、一种可以学习的文化。“昆曲要讲究,千万不要将就。”这是赵津羽的老师张洵澎老师喜欢说的话,如今也成了赵津羽的口头禅。“精致与唯美是昆曲的精髓,用这种精神做事,什么事都做得成。”她的学生里,有做餐饮的,汽修的,她们都将昆曲中的这种精神运用到企业中,纷纷取得了成功。有感于如今的孩子们和昆曲相去甚远,赵津羽以牡丹亭的几位主角为蓝本,开发了”昆曲萌娃“系列,服装、背包、随身杯、手机壳她都有涉猎,非常受欢迎。让她得意不已的是,前不久晋元中学的学生们去北京参加春晚的排练,孩子们穿了清一色的”昆曲萌娃“服装,走哪里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路人驻足观望和围捧,十分的拉风。”今天的孩子们都被洋文化包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提供点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新意的东西出来呢?“马上就快到除夕了,赵津羽”昆曲萌娃“系列里的萌娃红包是最热销的,除了可爱的昆曲萌娃图案讨人欢喜,赵津羽在设计中还特地安排了两个尺寸,”大一点的给长辈,老人孝敬再多也不嫌多,小点的给小朋友,有个心意就好,孩子们的幸福不必拿金钱考量,压岁钱不要太物化。“赵津羽说,昆曲里饱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养分,她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的普及,让大家都感受和体验到这种魅力,让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活色生香。
记者|长宁新闻宣传中心 袁思悠、乐燕娜、周若尘
编辑|长宁新闻宣传中心 李媛媛
- 一个月饼=3勺油?你还敢任性地吃吗?健康吃法在这里~
- 备战十一假期,旅行必备清单,洗漱随身包太阳镜旅行箱都在这里
- “疏管治”同步施测 长宁警社联动基层调研治拥堵
- 烟台大学“天价学费”频遭吐槽!真相在这里!
- 24小时1对1服务、住别墅、吃营养餐、送名牌纸尿裤!在这里坐月子
- 壁池丨酷的bro,都在这里拿头像!换壁纸!
- 汇总目录|别找了,你需要的excel教程全在这里!按时更新……
- 重庆现“老公寄存处” 有男友每天在这里待6个小时
- 安全实践情景模拟进校园 长宁警校合作推广“开学第一课”
- 只有20%的餐厅能盈利,它们赚钱的秘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