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来源是秘方养生。

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张国华|藏王|老西|勉之|王勉|作战|队伍---


[编者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勉之,是一位60年代就进藏、一辈子工作生活与西藏息息相关的“老西藏”。从1962年参军到西藏军区文工团,他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一世情缘。日前,在接受中国西藏网采访人员采访过程中,王勉之深情回忆了自己进藏、在藏的故事,讲述了那些糅合了青葱年少的情怀、正当其时的豪情和如今老当益壮感慨的点滴往事。

张国华|藏王|老西|勉之|王勉|作战|队伍---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为道班工人演出

1951年中国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抗美援朝;一件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西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

“党中央把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交给了十八军。”王勉之老人说起十八军的往事总是情绪飞扬、慷慨激昂。

张国华|藏王|老西|勉之|王勉|作战|队伍---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边行军,边演出。话剧队的女生小合唱颇受欢迎

“党中央交给十八军的任务,是进军西藏、经营西藏。当时,十八军的战斗力那没得说,可经营方面那是有不足的,主要是经验不足。于是,作为第二支重要力量,当时跟着十八军一起进藏的还有西藏工作队。西藏工作队里有很多的专家,地质的、医学的、气象的等等。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经营西藏,为建设西藏出力。第三支力量就是文工团,当时中央进军西藏的政策之一就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就需要部队精简又精简,精干又精干。但是,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很有远见,他说宁肯少带一支作战部队,也要把文工团带进去。实际证明他这个决定是对的。这个被张国华‘钦定’的队伍在进军的过程中间,不仅和战斗部队一样,该作战作战,该修路修路,该架桥架桥,而且它还担负着鼓舞部队、宣传群众、宣传十七条协议的重任。第四支力量就是后方的力量,为了保证这些进藏的这些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在成都建立了个八一校,把团以上干部的孩子就送到这个学校去,所以我说进军西藏实际上是四支部队的交响曲。”王老讲述着他心中十八军的“四支力量”。

张国华|藏王|老西|勉之|王勉|作战|队伍---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文工团员参加悬空打炮眼

[page]

谈起这四股生力军,最让王勉之骄傲的就是十八军的文工团了。他半开玩笑说:“文工团既有战斗部队的传统,又有生产队的作用,还能做宣传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比进藏的一般的作战部队任务更多、也更辛苦。部队在行进,他要鼓动,部队休息了,他要做宣传。在修路工地上,不仅是演出,还要到山顶上吊着绳子打炮眼。这支部队不仅要给部队演出,也给老百姓演出。文工团是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张国华当时的决定是多么英明,没有给军长丢脸,没有给十八军丢脸。用现在的话说,这支队伍就是颜值够高、能力强、作风硬啊。”

张国华|藏王|老西|勉之|王勉|作战|队伍---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听老西藏王勉之讲故事:张国华宁可少带作战队伍也要带它进藏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谁没有节目谁就去站岗,就是副队长也不例外

回忆着前辈们的光辉岁月,王勉之感慨:“一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成长,首先感谢的就是西藏军区文工团,它教会我怎么工作、教会我怎么做人。”(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图片由王勉之提供)

[编者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勉之,是一位60年代就进藏、一辈子工作生活与西藏息息相关的“老西藏”。从1962年参军到西藏军区文工团,他就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一世情缘。日前,在接受中国西藏网采访人员采访过程中,王勉之深情回忆了自己进藏、在藏的故事,讲述了那些糅合了青葱年少的情怀、正当其时的豪情和如今老当益壮感慨的点滴往事。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为道班工人演出

1951年中国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抗美援朝;一件就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西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

“党中央把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交给了十八军。”王勉之老人说起十八军的往事总是情绪飞扬、慷慨激昂。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边行军,边演出。话剧队的女生小合唱颇受欢迎

[page]

“党中央交给十八军的任务,是进军西藏、经营西藏。当时,十八军的战斗力那没得说,可经营方面那是有不足的,主要是经验不足。于是,作为第二支重要力量,当时跟着十八军一起进藏的还有西藏工作队。西藏工作队里有很多的专家,地质的、医学的、气象的等等。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经营西藏,为建设西藏出力。第三支力量就是文工团,当时中央进军西藏的政策之一就是‘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这就需要部队精简又精简,精干又精干。但是,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很有远见,他说宁肯少带一支作战部队,也要把文工团带进去。实际证明他这个决定是对的。这个被张国华‘钦定’的队伍在进军的过程中间,不仅和战斗部队一样,该作战作战,该修路修路,该架桥架桥,而且它还担负着鼓舞部队、宣传群众、宣传十七条协议的重任。第四支力量就是后方的力量,为了保证这些进藏的这些干部没有后顾之忧,在成都建立了个八一校,把团以上干部的孩子就送到这个学校去,所以我说进军西藏实际上是四支部队的交响曲。”王老讲述着他心中十八军的“四支力量”。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文工团员参加悬空打炮眼

谈起这四股生力军,最让王勉之骄傲的就是十八军的文工团了。他半开玩笑说:“文工团既有战斗部队的传统,又有生产队的作用,还能做宣传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比进藏的一般的作战部队任务更多、也更辛苦。部队在行进,他要鼓动,部队休息了,他要做宣传。在修路工地上,不仅是演出,还要到山顶上吊着绳子打炮眼。这支部队不仅要给部队演出,也给老百姓演出。文工团是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张国华当时的决定是多么英明,没有给军长丢脸,没有给十八军丢脸。用现在的话说,这支队伍就是颜值够高、能力强、作风硬啊。”

图为西藏文工团老照片:谁没有节目谁就去站岗,就是副队长也不例外

回忆着前辈们的光辉岁月,王勉之感慨:“一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成长,首先感谢的就是西藏军区文工团,它教会我怎么工作、教会我怎么做人。”(中国西藏网 文/王茜 图片由王勉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