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来源是潍坊长润新能源。

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监管|环保|企业|生死|2018|加码---


2018 年,对于环保企业而言,依然是机会与压力并存的一年,环境治理需求依然庞大,绝大部分之前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少数领域还面临着一些波折不定的局面,引导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力量不少依然是萌芽状态。本文为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独家约稿,对整个环保产业的2018年进行展望。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这对整个中国的环保产业而言相当于获得了一张长达至少二十年的发展保证书,甚至考虑到生态环境拐点,这个时效还能更长。然而,正如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我们的工作当前还面临很多困难,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这方面的判断不但适用于十九大所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也适用于环保产业发展本身所面临的问题:产业能否健康,是环保治理目标能够实施落地的重要条件。而高压和长效的环保监管机制、坚定的市场化改革、产权保护和鼓励创新,以及新型营商环境的构建,是扶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监管|环保|企业|生死|2018|加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

2018 年,对于环保企业而言,依然是机会与压力并存的一年,环境治理需求依然庞大,绝大部分之前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少数领域还面临着一些波折不定的局面,引导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力量不少依然是萌芽状态。

技术细分领域创新逐渐活跃

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监管|环保|企业|生死|2018|加码---

把环保产业简单划分为面向城乡和地方政府的市政领域,以及面向工业客户的工业治污领域。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情况,可以从上市公司的分布和规模来分析:从总体来看,除了电力行业大气治理子领域和监测领域的几家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环保上市公司均和市政领域(污水、垃圾处理)的投资运营业务有关,几家以膜技术上市的公司也各有不同比例的参与市政设施的投资运营。得益于自 2004 年以来住建部所发起的特许经营改革,投资运营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和国内土壤的滋养,已经非常强大,甚至通过近几年的“走出去”在国际上也居于第一阵营的位置。2016-2017 年发生了多起国际并购案例,大多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而在东欧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的“一带”东南亚地区,我国的市政投资运营公司以直接投资新建项目为主,也是风生水起。

监管|环保|企业|生死|2018|加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

而与之对照的是,中国的环保的装备和技术公司总体仍处在相对落后的产业局面,无论在市政还是在工业领域,这是因为甲方的分散以及优胜劣汰规则的市场规则失效等综合因素产生的,也是因为前文所述的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升级的外部力量依然处在萌芽期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甲方依然分散(即便在水务投资运营领域)、关系市场、表演市场、低价投标、监管严格程度不够、产权保护弱和低层次竞争等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尤其是技术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诸多原因并未有根本性的好转,有希望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零容忍”级别的环保监管也才刚刚拉开大幕,产权保护等要件更是尚未见实际举措。

但是,小、散,尤其是弱的缺点不能作为中国环保技术类企业的唯一标签,在环保监管逐步严格的当下,技术创新和迭代的活跃度远远大于以往,而在三十年积累的国内技术实力,也出现了一些国际领先的细分技术,毕竟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甚至也是最复杂的环境治理需求。国外一些已无法施展的沉淀技术也在引进国内中变革而复生。

此外,环保细分技术或设备的采购越来越受被监管的市场化主体的影响而开始有趋向理性的苗头,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考虑到整个运营周期的性价比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合理费用下的稳定达标的必要目标当下其实还没有完全被满足,同时资源化、装备化、信息化和低碳化四个更高阶的目标中的某一个已经开始在局部领域的少数优秀公司出现。

话说回来,小、散本身未必是缺点,小、散且弱(低技术含量、山寨遍地和无序竞争)才是。对于技术驱动的领域,盲目提高集中度未必是个好的选择,资本市场往

监管|环保|企业|生死|2018|加码---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环保决定企业生死 2018监管将持续加码

往是提高集中度的助力,然而资本对于技术创新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大公司陷入僵化的体制,往往遏制了技术的迭代创新。在国内,即便以某项细分技术上市的公司,也会尽快转型增加业务覆盖面(甚至为了做大营收提前转型),甚至进入投资运营,模糊了其“重突破创新”的技术公司色彩。由于前文所归纳的国情原因,坚持在细分领域钻研数十年维持领先且不盲目扩张的德国家族企业模式显然在国内鲜见。我国总用法国只有两家大型环保企业来作为应该全面提升集中度的理由(这背后也许是大企业话语权重,希望借此扩大占有率的原因也未可知),却忽视了德国、日本和美国存在大量中小环保企业的事实。此外,即便法国,两家大型环保公司也经常在细分领域与本国的小型技术企业展开合作。另外,某些发达国家工业治污需求的下降导致中小企业的不活跃也是与国内情况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