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降成本成效显著 2018年更重长效机制建设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2017年降成本成效显著 2018年更重长效机制建设》。来源是中国发展网。

2017年降成本成效显著 2018年更重长效机制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成本|成效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孟玮|实体经济---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和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

长效机制|建设|成本|成效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孟玮|实体经济---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2017年降成本成效显著 2018年更重长效机制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采访人员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讯 采访人员栾相科报道 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在回答中国经济导报采访人员关于“2018年如何进一步做好降成本工作”的提问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2017年降成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涉企收费减负就达1700亿元。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降成本工作,更加注重中长期目标确立和长效机制建设,把降成本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为重点,持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和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发布会上,孟玮围绕这些方面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继续下大力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重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从精简报建事项、开展多图联审、推广区域评价、简化竣工验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提出进一步精简的举措。加大力度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实现数据通、业务通。

——继续下大力气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开展5方面工作。一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规范电网环节收费,提高两部制电价灵活性,推进区域电网和跨省区输配电价改革,扩大跨省区电力市场交易,结合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电网企业税负,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二是降低电信资费。督促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落实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等降费措施,降低流量资费和中小企业专线标准资费,以及国际港澳台漫游资费。三是降低交通、物流领域收费。规范市场自主定价的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推动港口企业调减港口作业包干费收费标准。稳步扩大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试点,优惠通行费。落实货运车辆年检年审合并工作。四是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推动地方抓紧出台省内天然气短途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监管规则,及时开展成本监审,重新核定省内输配价格,切实降低偏高的价格。规范输配企业收费行为,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减轻天然气用户负担。五是进一步强化收费监管。取消、降低部分服务性收费。在已经公布全国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基础上,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涉企收费投诉留言”平台和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作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曝光乱收费典型案例,坚决防止不合理收费死灰复燃。

——继续下大力气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开展3方面工作。一是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在物流领域简政减税降费方面陆续出台10余项政策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环境。二是编制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动构建国家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三是开展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破除制约物流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又讯采访人员栾相科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新动能成长速度和支撑作用超出预期。据有关机构测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一些东部省份已经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可以说,新动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正在进一步显现,不断推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概括起来,是四个“加快”。

一是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运行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加强政府资金与金融资本的合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加快推动创新创业上水平。以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推动北京、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汇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型的协同创新集群,推动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上水平,更好与实体经济融合。

三是加快推进形成有利于“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紧紧围绕激发潜力、增强活力,着力营造包容创新、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探索构建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相结合的管理格局,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文件,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促进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促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升级。出台“互联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潘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