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来源是金融界。

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信贷投放|新高|开闸|利率|齐俊杰|放水---


  昨天,央行公布了最新的金融数据,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是1月贷款增量达到2.9万亿,同比多增87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大幅超出市场的预期。此前最高的信贷增量发生在2016年的1月份,当时的数据是2.51万亿,随后就发生了2016年的楼市暴涨。但这次有点不同的是,M2比2016年低了不少,2016年1月的M2还在14%的高位,而2018年1月的M2只有8.6%。虽然比12月的8.2%略有回升,这中间主要是因为降准了。

  

信贷投放|新高|开闸|利率|齐俊杰|放水---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

  至于为何信贷暴增,基本就是3点,一是本就该大幅增长,每年一月就是量最大的日子,历年如此,有助于企业安排一年的资金投放。二是表外融资被严格监管,大家都透明化,开始走表内,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多。其实原来走表外比这个多的多,只是不显而已。比如1月新增社融规模3.06万亿元,同比还少增了6370亿元。三是去年底受限的投放额度,赶在今年投放。比如房贷,去年底没有额度的,都在今年初来批,但从银行的反馈看来,房贷今年的额度仍然很紧张。预计2018年住房贷款在贷款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信贷投放|新高|开闸|利率|齐俊杰|放水---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

  本月信贷投放除了量大之外,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贷款占到了61%,足以说明表外转表内,外面的融资渠道都被堵死了,只能乖乖回来做贷款了,这个数据比12月的时候提高了20%,而个人贷款则从56%降到了31%,个人房贷只占20%,这反映出,银行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态度,并不友好。

  

信贷投放|新高|开闸|利率|齐俊杰|放水---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

  综合来看,虽然信贷数据大增,但却在内核发生变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开闸放水,央行管理货币预期的手还是没有放松,从市场利率来看,十年期国债利率还在3.88%,并没有下降,说明市场水位平稳,在我们大量的投放信贷的时候,流出的资金也不少。而2016年1月的时候,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84%,随后几个月一路下降,最低到了2.74%,这种利率下降,才刺激起了一波楼市的资产泡沫,而现在十年期国债正在上升通道中,资产价格会被明显的抑制,通常说加息无牛市,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央行的基准利率还没有上行,但市场利率上行,已经让资金很吃紧了。

  

信贷投放|新高|开闸|利率|齐俊杰|放水---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齐俊杰:信贷投放创新高!莫非又要开闸放水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判断,

  首先,央行今年不会大规模放水,他的参照物就是十年期国债,和市场同业拆借利率,目的就是让资金水位保持平稳,利率保持平稳。水多了就加米,米多了就加水,央行认可了这个市场利率,认为利率保持在这里,将有利于实体经济稳定。但随着美国的十年期国债进一步提升,将通过国际资本传导入国内,到时候会给央行的调控带来挑战,你如果不管,利率就会上涨,如果投放货币平抑利率,汇率就会大跌。

  其次,金融监管仍然会继续收紧,促进表外转表内,房地产违规融资已经被银监会多次点名,可见把表外严格监管,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掐断银行和房地产之间的联系,所以开发商资金链会越来越紧张,2018年一些开发商会出问题,这个行业的兼并重组将越来越活跃。

  第三,楼市调控在金融端不会放松,个人贷款额度将逐渐降低,利率也会进一步提升,这必然会误伤一部分刚需,所以如果是刚需,尽早买房,否则越来越难申请贷款。如果是投资需求,想在这里面赚钱,应该更加谨慎,因为随着贷款收紧,接盘侠越来越少,如果你找不到身后的傻子,那你就成了那个最傻的傻子。现在做楼市投资应该多问一个问题,如果不靠价差,我该如何收回投资,如果你有办法,那么还可以干,如果不靠价差在有生之年都收不回投资了,那么这就是一个博傻的过程。

  第四,加息无牛市,股市今年绝不是牛市格局,随着金融监管收紧,会先有资金从股市流出,以应对监管。然后随着固收类业务的监管深入,风险越来越大,一部分习惯投资固收类的资金,也会转移投向股市,所以今年股市会先抑后扬,年初跌下去的空间,都是未来反弹的利润。而且即使反弹,也不再是之前的白马蓝筹了,更多可能会是局部行情,这几天中小创的风格变盘就十分明显。

  第五,债务问题会逐渐的被挤泡沫,表外融资规模越来越小,也就意味着一些乱来的资金,乱来的项目可能会无以为继,之前靠资金池转动的庞氏骗局可能会在2018年爆掉,所以在固收上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你会听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出现债务无法兑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