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身边人丨用摄影玩转厦大的“老学长”
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这样一门摄影学的课——与其说上课,不如说是在“品茗”,品一杯凝汇了大千世界与人生百态的馥郁而沉静的香茗。而这位“茶主人”,在依山傍海的厦园中,埋头种茶、制茶,一种便是三十多年。他看过了这三十多年的春光与秋色,却好似不曾被时光惊扰,他把精制的“茗茶”端给一届届的学子,这芳香留于不同岁的齿唇间萦荡了三十多年,便馥郁了整个厦园。
“每次上李世雄老师的课,教室里的灯都是关的。漆黑的空间里,唯有幻灯片亮着。课堂好像一个暂隔绝于现实的微观光影宇宙。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对于光影世界便有了更具浸透式的全身心体验。结合李老师贯注进自身丰富经验与独特摄影理念娓娓道来的授课内容,历经一学期的熏陶,对于摄影这样一门微妙精致而又博大精深的学问,从作为主体的拍摄,到作为客体的审美,都有了别样的认识和匪浅的收获。”
这是一位同学上过李世雄老师的“新闻摄影学”课后的感受。
“老厦大”玩味“新摄影”
——创刊办展,这位“学长”不一般
李老师是一名地道的“老厦大人”。他八十年代初从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毕业后留校长办公室工作,后在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摄影学的教学工作,一教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今天仍在这个岗位上。“传播系招第一批本科生的时候我就在这里。”李老师的语气很平静。可以说,他见证了传播学自办系以来的整个历史。
“厦大的学生摄影在全国高校中成绩突出,在中国的现代摄影史中也留下过点点印迹,”说到这里,李老师不无欣慰。李老师谦虚地称自己“很幸运”也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场域里,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83年他与几位厦大影友创办摄影交流刊物《影友通讯》,该刊物被誉为中国民间摄影的“先锋刊物”。1985年他主持的“自由神摄影展”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交流。1986年春他组织“无选题”五人摄影连展,成为闽南首次大型民办艺术影展。1987年他同影友在香港举办《五个一》影展,在当时也是一时无二的突破。
注:在摄影方面,李世雄老师一开始是走艺术摄影之路,从“观念与技巧”入手,凭兴趣与灵感在这个对于当时中国尚还比较新鲜的领域恣游探索,其所获所得又碰巧与国际当时的“观念摄影”不谋而合,因此早年间被认为是最先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摄影家之一。
谈摄影折射“匠人精神”
——用心与积累,忌“急功近利”
李老师提到,现在许多人对摄影存在一个误区,即过分强调对摄影器材的要求以及技术技巧的运用,李老师说,相比于追求技巧层面的完美,完成优秀的摄影更要“多积累“,要“有理念支撑”,应当“观念先行”,要“用心”方能拍出好的作品。此外,李老师还讲到,现代的摄影工具发展得已经足够先进,优越的技术条件将我们的精力进一步解放出来,因此我们更应当多关注摄影的内涵。
李世雄作品 《屋顶人生》(2017)
李老师给摄影爱好者
提出了
具体的如下三条建议
一是要关注话题和时机。李老师强调这是最重要的,“在摄影前,要知道自己想说什么;要把握最合适的时机拍摄和呈现内容。”李老师称,在自媒体时代,媒体对于内容的选择和发布更加具有自主性,这为摄影者能更好把握这两点提供了条件。
二是要关注情感和态度。“新闻摄影发展至今日,其内涵已不止于客观,如今的新闻摄影更加重视作者的个性态度。”李老师如是道,他强调摄影者倾入情感和态度能使其作品更具感染力,而这也是比摄影技巧更加重要的内核。
第三点方是关注摄影语言和技巧。李老师表示,在做好上述两者的前提下,应当磨砺自己的摄影技巧,学会使用最合适的摄影语言来表达。
最后,李老师总结道,玩摄影切忌“急功近利”,做好摄影,要花许多“事外的工夫”。“摄影看似是按下快门那一瞬的事情,其实在那之前和之后,还须做大量的工作。”由此,李老师谈及摄影作品的审美,他说,评价一张照片不能仅仅注重观感,更要关注内涵,“内涵包括许多方面,不仅是艺术性,还包括实用价值”,李老师这样说,这与之前讲的“话题和时机”不谋而合。
李老师不仅在自己的摄影实践中一直秉持可贵的“匠人精神”,更在他的课堂中将这种精神潜移默化给学子。
以下是几位李老师的学生
所做的摄影学课堂笔记
“(李老师的课)首先给我的是一种态度上的启发——真正的摄影艺术,不是基于现代便捷技术的高产输出,而是一门对于生活与世界、社会与自然中具有久远价值的信息与内涵,一种精心的铭刻与记录,一种匠心独运的表达。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追求,怀着事无巨细的心念,怀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态度,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摄影作品。”
“李老师不止一次说,技术本身永远不会是核心与重点,因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太快,技术背后的理念、内涵,摄影行业的外延的精深追求,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方向。李老师总是强调,摄影要求作者要有与其他艺术家同样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生活的积累、广博的知识,而且必须亲临现场去创作,离开直接的形象,摄影艺术将寸步难行。为了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有新的意境、新的角度、新的构图等,
他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是:不仅别人走过的路要走,就是别人没走过的路也要不断去探寻。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主要的是摄影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影像图式语言,客观世界万物本身纷繁万千、丰富多彩,摄影师所抓住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摄影师此时此刻对这一情景的某一种理解、想法和特别感受的反映,正是在对这种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场景的选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每一幅照片,都寄托着摄影师浓浓的情感,都是摄影师真切的心声反映。因此,对于自己心声的高度敏感及强烈的表达需求,是世雄老师无形中启迪我的,一个优秀摄影家的气质。”
坚持教学三十年,不曾放弃,不曾后悔
——“我首先是一名老师”
对于李老师而言,社会上不乏林林总总的机会,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未曾放弃教学,并且,李老师不仅在厦大任职,还在社会上组织老年教学班。沉浸教学几十年,李老师称自己深爱这个行业,“感到自己已经有些离不开它了,我首先是一名老师。”说这话的时候,李老师眸中熠射出某种坚定和幸福。
李老师说,目前在培养学生有关新媒体时代的素养这一块,还有许多空白与缺失,摄影方面的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在新媒体时代,摄影是一种很基础但很重要的表达能力,因此开展相关的教学更是必要的。”李老师称这是他如今仍在这个岗位上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人并不觉得摄影是一项专门的行业,因此专门研究的人少,从事这方面教学的人就更少。” 李老师坦言“会拍不会讲”现象的存在,而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既有学术研究的基础,又要有摄影实践的积累,加之缺乏热情,教学领地的探索便鲜有人问津。
“这个岗位缺人,需要更多人来从事摄影的教学工作。”李老师的眼神很诚恳。而谈到自己往后的打算——
“觉得自己还能发光发热吧,能发多少是多少。”李老师笑了笑,这位在厦大呆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看起来依然充满“光和热”,并且似乎永远不将匮竭,也丝毫没有年近六旬的模样。这位毕业于厦大历史系的“老学长”还告诉我们,“近来在探究如何在摄影这种最"与时俱进"的教学过程中整合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厦门大学
文案整理:徐淦
采访:徐淦 毛新语
图片由李世雄老师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毛新语
- 红楼梦贾政身边的门客除了“沾光”就是“不顾羞、不顾羞”
- 最近我们和外卖店一起搞了个大事情,看到请告知你身边的外卖小哥
- 最好的“抗癌食物”就在你身边,每天吃一点,癌细胞都不敢靠近
- 藏在身边的“天然降压药”,每天坚持吃一点,高血压缓缓降下来!
- 推荐 | 为什么不可低估一个穿衣好看的女人
- 你身边有哪些没有“教养”的孩子?
- 朝鲜纪念金正日诞辰76周年,黄炳誓重返金正恩身边
- 高晟贺岁|我国古人过年喝哪些酒?
- 慈禧身边的宫女,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必须要做的两件事
- 2018年桃花运不自觉得来到身边的星座,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