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口支配的恐惧不只是“老龄化”
小编嘚啵嘚:《被人口支配的恐惧不只是“老龄化”》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健康摘要: 房子为什么这么贵?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正文开始:
来源:小白读财经(xiaobaiducaijing) 作者:
张樟
谈到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人们下意识想起的都是:“人口老龄化”。
其实,还有一个词同等重要,可惜却很少引发人们关注,它叫做——
“人口中龄化”
一波人正迈向老年,一波人正迈向中年下面是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
把图放倒,是不是就成了一匹骆驼?
骆驼有两个驼峰,一个驼峰,是50岁左右的那波人;另一个驼峰,是30岁左右的那波人。
50岁左右那波人,确实再过10年左右,就将步入老龄阶段。所以,也就有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种种忧思。
而30岁左右那波人,是即将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青年和中年有多大差别?不都处在劳动年龄阶段。所以,人们对后一变动,却并没有给予多大重视。
如果让我们看一看:20年前中国发生了什么,欧美国家最近数十年,经济趋势又是如何演变的,再细想其中的内在经济运行原理,最后你会发现:
一旦青年人大批量地变身中年人,这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下图是中国出生人口的年际分布。
细看此图——
第一波婴儿潮 第二波婴儿潮
两波婴儿潮之间,时间上恰好相隔20年。
关键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涨落周期,恰好也是20年一个轮回!
★第一轮通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
在80年代,通胀率逐渐攀高,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通胀的顶点,CPI增速最快时,甚至冲上了24%的极高位。
★第一轮通缩(90年代末-00年代初):
进入90年代后期,通胀率又急转直下,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许多在通胀高峰期做了大量投资的,后来由于消费低迷,纷纷杀价甩卖,以至于普遍亏损、甚至破产。
★第二轮通胀(00年代中期-10年代中期):
到00年代中期,通胀率又重新高涨,于是就有了持续至今天(10年代末)的,这轮资产大繁荣周期。
“奔二”驱动通胀,“奔三”驱动通缩
★第二轮通缩(10年代末?-20年代初?):
如果顺着前面的轨迹,往后延推,是否预示着:未来十年,会像90年代末一样,重回通货紧缩?
这样一来,本轮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持续十多年的资产价格泡沫,岂不是已经在悬崖边上了?
细思极恐!
人口周期,经济周期,两者之间仅仅是因为巧合,才撞到了一起?还是另有其内在联系?
我们细细想想其中机理——
通胀和通缩,看起来既有需求驱动型——需求旺盛,提高通胀率;需求萎靡,降低通胀率。也有货币驱动型——货币流量增加,提高通胀率;货币流量减少,降低通胀率。
但其实,这两个驱动原因,又可以归结到同一个原因——货币流量的增加、减少,本身就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变迁。
当人们短期需求大增,需要挪用到未来的部分收入时, “负债”就出现了。比如,你现在25岁,开始被逼结婚买房了。可你当前这一年的收入,肯定是不够买房的。于是你得通过按揭,把未来好几十年的收入,一次挪用过来,在当前花掉。
而你通过负债扩大的消费,就成了人家增加的收入。当然,如果人家也通过负债扩大消费,那你的收入也一样增加。总之,货币循环了一轮之后,始终还在,银行被消费者贷走多少钱,就会从生产者那头,存回多少钱。所以,它始终会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拿来放贷。这整个过程中,即使央行没有加印一分钱钞票,货币的流通总量,也仍然会增加。说得“经济学”一点,就是“即使基础货币没有增加,但M2仍然会增加。”
关键就来了——像买房这样,集好几十年收入,才得进行一次的大宗消费,一生能有几次?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的平均买房年龄,是在27岁。一旦婴儿潮们普遍过了结婚年龄,开始集体“奔三”了,那整个社会的主流,自然就会由负债扩大消费,变成减少消费,以偿还此前的负债。
这样一来,“M2”就会重新减小,通胀,自然就又变回通缩了。
一句话概括:“奔二”驱动通胀,“奔三”驱动通缩。
欧美诸国,也有一轮著名的“战后婴儿潮”。
到70年代前后,这波人纷纷进入了工作期、结婚期,也是要买房、要买车了。于是住房、汽车、家电,以及上游的诸多工业原料品,纷纷供应紧张,整个社会的通胀率,一时高企。
但到80年代,随着这波人的先后“奔三”,总需求便逐渐回落。而此前,在高价的刺激下,纷纷扩大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则由于高买低卖,很多都陷入了亏损。
此后的好几十年,行走在30-60岁的漫长中年期的婴儿潮一代人,需求再也回不到集体“奔二”时的热度,且既需要偿还“奔二”时落下的负债,又需要储备粮草,应付将来的“老龄化”,所以储蓄倾向,始终高于负债倾向。因此,金融市场的利率,也就被逼着不断下行。
而这种长期的利率低迷,正是最近几十年,欧美一轮又一轮,反复出现金融市场泡沫的,最核心原因!
美国长期利率的历史走势
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竟然就这样,把欧美半个世纪的经济史——70年代的滞涨;80年代的储贷危机;90年代至今的金融市场反复泡沫化,全给串联起来了。
人口年龄结构的强大驱动力,可见一斑。
危也?机也?从投资的角度看,从通胀转入通缩,自然是“最危险时刻”。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在当下买东西,在将来卖出。如果通胀转入通缩,就意味着你在买东西时,赶上了高价;在将来卖东西时,却会碰上低迷行情,这结局会如何,不言自明了。
从历史上看,确实每轮金融危机,也都发生在从通胀期,转入通缩期的时候。
美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浪潮,都发生在大通胀期结束的阶段▲
不过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事情也有另外一面。
所以,究竟危也?机也?
答案是——只要应对得当,尽量消减其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其有益一面,“危机”,同样也是兴利除弊、趁机换血的大好“契机”!
来源:小白读财经(xiaobaiducaijing) 作者:
张樟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finance_ifeng@163.com
喜欢此文,欢迎 转发 点赞
推荐一个公众号
- 2017年佛山人均可支配的收入超过4万元
- 中国“陆地舰队”再显神威!40天运送全世界一半人口,多国求合作
- 过年丈夫悄悄拿出这包东西,密集恐惧的老婆,却笑得合不拢嘴!
- 温暖聆听 | 让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 唐山常住总人口有多少人?你知道?
- 近半个地球人口规模大迁徙,单日能搬空两个韩国!难怪国外抢着要
- 高房价是不是避孕药,人口出生率雪崩下降,这个锅房产不背。
- 为什么一战到二战之间日本的人口恢复的这么快?这才是主要原因!
- 战后日本是如何短时间恢复人口的?这个手段很简单,却令人不齿
- 尼日利亚驻广州领事劝诫赴华求职同胞:中国人口众多,就业机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