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震有“人”管了!“张衡一号”发射成功
我们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公众号(ID:kepubolan)
作者:陈会忠 沈萍(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2018年2月2日下午,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已经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多载荷、高精度地震监测卫星的国家。
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张衡一号”的命名揭示了它的使命,从今天开始的5年中, 它将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有望找到其中规律,为地震预测探索增添新手段,推动我国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
张衡,加油!
图1 《张衡一号》地震电磁监测卫星
电磁监测卫星:研究地球电磁环境
地球是一个系统,它是由 空间圈、大气圈、水圈和固体地球 在特大地震发生时电离层有反应已经被证实。
电磁监测卫星 地震监测、预测 在一些大地震前可观测到较大空间范围的电离层扰动和电磁异常现象。
图2 地震空间电磁扰动
空间电磁探测是对地球高层大气和外层空间所进行的探测。 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了解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地球环境的变化。
我国空间监测和探测地震技术创新进入了快车道
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辟了空间对地观测。 光学遥感 GPS应用于地壳形变监测,红外遥感信息监测地面的温度变化 干涉雷达技术 多源多种遥感和探测技术 遥感在地震减灾和空间技术应用研究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研制 “天地一体化”防震减灾立体综合观测、卫星地震工程建设
近年来,电磁监测卫星的有关技术与应用发展迅速。国际上,俄罗斯、法国、乌克兰等很多国家纷纷将地震监测的卫星列入航天发展计划。我国首颗电磁监测卫星于2013年7月29日获得国务院批准立项,它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它的发射,可以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大动态、宽视角、全天候特点,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 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图3 地球空间地球物理场
地震与电磁场:“张衡一号”为地震预测探索增添新手段
大家要问:电磁和地震有关联吗?空间电磁场的变化和地震有什么关系?这是地球科学家十分关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大地震之前空间电磁场的变化一直是科学家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国“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将 在轨运行5年 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
“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采用通用小卫星平台,搭载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GNSS掩星接收机等8种载荷, 是世界上载荷最多,探测精度最高的空间电磁探测卫星,它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能力
,也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的建设。
“张衡一号”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的载荷设备将产生大量空间电磁监测数据。实时跟踪这些数据将会产出一系列数据产品与成果:包括全球地磁场、电离层模型和区域增强模型,空间天气监测与预警,中国6级、全球7级以上地震电离层扰动震例研究成果,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相互作用等科学研究成果。这些数据和成果将为地球科学创新打下良好的空间观测和探测基础。
作为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 首发星 为航空航天、导航通讯等领域提供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服务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陈会忠 沈萍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公众号(kepubolan),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 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何不发展殖民?网友霸气回答,我们啥都不缺
- 中国这次在该领域出手,美国将遭遇重创,印度人这次也为中国鼓掌
- 福布斯:中国富豪财富总和一年内增长26%
- 一个称霸世界的国家,抓捕大量中国人充当奴隶,皇帝:一个不留!
- 一人率兵即将统一中国,却看到墙上有他的“名字”,倒地抽搐而亡
- 据说这些是湖北人最喜欢的湖北美食,有你喜欢的吗?舌尖上的中国
- 外汇远期允许差额交割!中国版NDF意义深远!
- 中国规划这两条铁路在成都对接,将四大中心城市变成战略后方!
- 明朝灭亡,皇室后裔秘密逃亡一村,改了姓氏,现在说要回中国故土
- 一个怪异的国家,中国内乱,它害怕畏惧,中国一统,它嚣张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