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标准答案”束缚阅读理解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光明微教育”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最近,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统考语文试卷的阅读题,选了作家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中《大地》的片段。考试结束之后,毕飞宇的微博“炸”了,很多天津的中学生在毕飞宇的微博下留言:请问毕飞宇老师,你文章《大地》厚重感到底体现在哪里?
虽然毕飞宇没有直接说自己也不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但类似作者答不出自己文章“中心思想”的例子,已有不少。比如,韩寒就曾“细心地完成”了针对自己文章《求医》一节的中学语文阅读题,8道题只做对了3道,他甚至选错了“画线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去年浙江高考的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因为“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发出诡异的光”,原作者被网友找了出来,然而作者表示:“这题……我也不会做!”
按理说,一篇文章表达了什么,哪句话背后体现了怎样的潜台词,作者本人应该最懂。可出题者硬是拿着作者本人都会“哑口无言”的题去考查学生,并根据“标准答案”判断对错,这样的现象着实有些尴尬,无形中戳破了诸多教育迷思。
有观点认为,阅读理解进入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育者传授的那套分析逻辑,和作者自己的逻辑没有太大关系。但问题在于,是否一定只有“标准答案”才能体现学生的分析逻辑?这套“标准答案”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如果标准答案真的只有一个,那作者本人不认同算不算是最明确的否定?
“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提问方式看,不少阅读理解题直接向学生发问。这种口吻难免导向考生对作者个人“心思”的揣度,与基本逻辑分析反倒显得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从一些作者本人都做不出题的尴尬可以看出,“标准答案”本就不存在。
正如毕飞宇事后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不认为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合适的。所谓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师们的阅读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感受能力与老师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
阅读理解本应是开放的题,除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另一个重要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但是,目前的出题方式直接让孩子揣摩原作者的想法,或者干脆说是揣摩“标准答案”,显然不利于激发考生自我表达和思考的欲望。其导致的结果,要么是逼迫考生“为了得分强作解读”,要么是违背自己真实想法而“瞎编”。相比较考查目的的悖论,阅读理解题型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压抑更值得关注。虽说考试就是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考核学生,但不区分客观与主观,统统以“标准答案”思维来限定学生自我表达和想象力的考查方式,确实需要改改了。
而类似的质疑,在有效的改变到来前,恐怕只会越来越多。毕飞宇的另外一番话发人深省:“孩子们很可爱,通过微博向我提了一堆问题。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真是新人类,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我们真是不一样了,怎么想起来这个方式的呢?精灵古怪的。在我看来,这就是创造性。我们在少年时代怎么可能这么干?即使脑子里有了创意,也不会执行,这说明孩子们的执行力也在提升。我喜欢这样的孩子。”
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变了,教育思维、考查学生的方式有什么理由停留在过去?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长按识别关注
为您解读教育中国两个一流
|
老师,光环下的“一地鸡毛”|
陈平原|
教师考评|
两会教育|
陈宝生答记者问|
“雪中炭火”赵家和|
学区房价|
“挖”人才创一流|
网络授课|
衡水中学|
学前教育内容:光明日报
图片:网络
统筹:柴如瑾
制作:柴如瑾
你还会喜欢:
语情局
预言之妙,妙不可言
关注
中国学术,光明特色,人文表达
关注
祈愿思想灿烂,又望文才熠熠
关注
- 别让你的腰承受无法言说之痛!你知道腰肌劳损是腰间盘的前兆吗?
- 别让手机阻断亲情冲淡年味儿
- 【抢人大战】别让房租耽误了年轻人
- 【辟谣言】别让谣言陪你过年。
- 【欢天喜地过大年】“糖友”管好嘴,别让血糖“小任性”
- 警惕!别让寒假毁掉你一学期的努力成果~
- “癌”最喜欢这4种食物,常吃离癌更进一步!别让孩子吃了!
- 这三大星座追求自由恋爱,他们最讨厌相亲来束缚自己
- 图说科普:对因降血压,别让卒中悲剧再次发生!
- 开心一刻|生活中总有一些细微 却又特别让你着急上火的事儿